曹春艷 劉倩



[摘要]目的:了解南通市某中學初一學生痤瘡患病率及痤瘡相關知識水平,探討痤瘡患病的影響因素以及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對提高痤瘡青少年疾病相關知識水平的效果,為后續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據。方法:①采用描述性橫截面研究(n0=407),以問卷形式對南通市某中學初一學生進行一般資料及痤瘡相關知識水平的調查;②采用類實驗研究方法,將患痤瘡的學生分為兩組(干預組n1=80,對照組n2=75),以問卷形式在干預實施前(t0)及實施后1個月(t1)、6個月(t2)對兩組進行痤瘡相關知識水平的調查。結果:南通市某中學初一學生患病率為46.8%,性別、BMI是痤瘡與否的差異因素(P<0.05);知識問卷得分(10.6±4.43)分,正確率為44.17%;兩種健康教育方式(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及以互聯網和家長為媒介的干預)均能提高痤瘡學生的知識水平,其中后者提高知識效果更好。結論:初一學生痤瘡患病率居中等水平,對痤瘡相關知識了解不足,應對青少年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建議將皮膚科專業醫師納入學校常規體檢人員范疇,提高青少年痤瘡相關知識水平,降低患病率及瘢痕等后遺癥的發生。
[關鍵詞]痤瘡;青少年;健康教育模式;家長;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R758.73+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1)03-0037-04
Study of Investigation on Acne-related Knowledge Level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Nantong
CAO Chun-yan1 ,LIU Qian2
(1.Nursing Department;2.the Fourth Disease Area,Hospital for Skin Diseases,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Nanjing 210042,Jiangsu,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cne and the level of acne-related knowledge among the Grade 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antong,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ne and find out the effect way of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cne-related knowledge in adolescents, thu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cne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Methods? ?①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n0=407)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data and acne-related knowledge level of Grade 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antong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②By using the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the students with acn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tervention group n1=80, control group n2=75). The level of acne related knowledge in the two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t0) and 1 month (t1) and 6 months (t2)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Grade 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antong was 46.8%, gender and BMI were the difference factors of acne or not (P<0.05),the correct rate of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was 44.17% (10.60±4.43)points.Two methods of health education (distribu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manuals and intervention through parents based on the interne)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level of acne students, of which the latter is more effective.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cne in Grade 7 of junior high school is in the middle level,and there is a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acne. Teenagers should adopt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ducation objective, and dermatologist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schools, aim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cne-related knowledge in adolescents, thus to reduce the prevalence rate and scar occurrence.
Key words: acne; adolescent;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parents; internet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疾病,好發于青少年[1]。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為臨床表現,后期常遺留瘢痕,由于其好發于面部,嚴重影響了青少年外貌、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2-4]。心理、飲食和個人習慣等影響著痤瘡的發生和發展,不正確的處理方式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如永久性瘢痕[5]。考慮到家長是青少年的主要照顧者,對其健康習慣的養成,就醫渠道及日用品選擇方面有顯著的影響和決定作用,因此,將父母納入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干預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6-7]。本研究將目標人群定位為痤瘡初發年齡的青少年,旨在了解這一人群中痤瘡患病率及相關因素,并探討不同的健康教育策略對提高青少年痤瘡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水平的認知效果,為后續健康教育的策略制定提供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江蘇省南通市某中學407例初一學生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學生和家長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其他面部損容性疾病者。本研究經筆者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批件號:(2017)臨快審第(028)號]。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與類實驗研究結合的方法。
1.2.1 描述性研究:由團隊成員采用現場咨詢、自填問卷的形式對全體初一學生(n0=407)進行橫截面問卷調查。
1.2.2 類實驗研究:患痤瘡的學生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組干預。前四個班的痤瘡患者為干預組(n1=80),后四個班的痤瘡患者為對照組(n2=75)。在首次調查結束后,對照組及干預組均給予書面健康教育手冊(參考前期基于德爾菲法構建了痤瘡患者健康教育核心內容[8])。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痤瘡相關疾病知識、皮膚護理、尋求幫助的渠道、飲食的影響、心理指導,并組織學習。1個月后再次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健康教育手冊對提高知識水平是否有效及兩組學習水平有無差異。之后對照組繼續予以書面健康手冊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組在書面健康教育手冊基礎上,以家長會的形式邀請患病學生家長加入微信群并獲取其知情同意。建群后,每天固定時間由團隊成員在群里推送痤瘡相關知識,并組織團隊成員為學生及家長進行專業性答疑。并在1個月之內組織團隊成員對干預組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現場健康教育指導;建群后第3個月,根據問卷中錯誤集中的內容進行集中解釋說明、更正認識,第6個月發放第2次問卷。調查問卷均于上課前10min發放,并當場回收檢查。
1.2.3 團隊成員:2名皮膚科主治醫師,1名主管護師及2名護師。醫生主要負責藥物相關及痤瘡治療方面知識解答,護士負責痤瘡相關生活護理知識的解答。
1.2.4 評價指標: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團隊自行設計,內容包括被調查者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與父母關系、與同學的關系及家庭的關心程度;②痤瘡相關知識問卷[9]:該問卷包括5個維度、24個條目,滿分24分。問卷內容效度為0.961,Cronbachs α系數為0.829,重測信度0.897。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為評價痤瘡患者痤瘡相關知識了解程度的工具,問卷得分0~24分,得分越高越具有正確的痤瘡相關知識。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及基線知識水平:本次研究調查初一學生總數407名,回收有效問卷395份,回收率97%。患有痤瘡者共185例,患病率為46.8%,人口統計學調查結果見表1。
痤瘡相關知識問卷得分總分正確率為44.17%。各維度得分正確率從低到高依次為一般知識、飲食的影響、自我皮膚護理、心理與睡眠、尋求幫助的方式,見圖1。
2.2 發放健康手冊前后痤瘡相關知識問卷得分:首次調查后,兩組均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并組織統一學習,1個月后再次調查,干預組與對照組得分情況如表2所示,發放前后兩組間得分均無統計學差異,說明兩組自學能力無差異;t1得分較t0得分顯著增加,差值為正,且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通過健康手冊的發放提高了痤瘡知識問卷得分。
2.3 實施以互聯網和家長為媒介的干預措施前后痤瘡相關知識問卷得分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后6個月及干預前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情況得分,見表3。干預1個月(t1)對照組和干預組得分無差異,實施干預措施6個月后(t2),干預組得分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干預組得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施干預后可提高痤瘡學生相關知識問卷得分。
3? 討論
3.1 痤瘡患病率及影響因素
3.1.1 年齡:前期調查研究中初一學生痤瘡患病率為46.8%,與付銳[10]的報道基本一致,低于Nijesten[11]及王續霏[12]等的報道,原因可能為本次調查對象年齡為12~14歲,低于其他研究的年齡層次。痤瘡發病率在青春期會隨著年齡提高進一步增高,尤其是在14~15歲,且會增加發生痤瘡后瘢痕的危險[13]。
3.1.2 性別:本次調查中男性患病率為41.1%,女性患病率為53.2%,并且患病率與性別存在統計學差異,女性痤瘡患病率更高,這與李蕾蕾[14],Stathakis[15]的研究結果一致,不同于李圣杰[16]、劉麗娟[17]、尹金鵬[18]等在泰安,石家莊,南陽等地區的調查。此差異可能與年齡段小有關。女性痤瘡的初次發病年齡比男性早,這可能與女性比男性更早進入青春期及激素分泌不同有關[15]。
3.1.3 體重:青少年肥胖與高脂高熱量飲食有關。而高脂高熱量的飲食習慣正是誘發痤瘡的危險因素[16]。本研究結果顯示痤瘡患者體重高于非痤瘡組,這與李蕾蕾[14]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體重增加可能與痤瘡發生有關,可能是由于進食油膩食物和甜食引起。
3.2 痤瘡相關認知水平:本次調查中,痤瘡知識的正確率為44.2%,處于較低水平,與李冰的研究結果相似[19]。其中“一般知識”的正確率最低,僅有21.6%。大眾對痤瘡常有錯誤認知,認為痤瘡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表現,不夠重視,更未意識到不積極治療會引起瘢痕等嚴重后遺癥[20]。其次,“飲食的影響”的正確率也非常低(27.8%)。研究已經證明高糖、脫脂牛奶對痤瘡的發生有關[21],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確飲食,將很難控制痤瘡的發生和發展。
健康的生活管理對控制痤瘡的發生發展極為重要。因此,將關口前移,加強對11~14歲年齡組的健康教育,對于減少重度痤瘡和瘢痕的發生有著積極的意義。初中學校應將痤瘡相關知識納入到課堂中進行普及,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包括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選擇合適的皮膚清潔方式、痤瘡發生后的正確處理方法,以及如何尋求幫助,獲取正確知識的途徑等。同時,還應關注痤瘡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做好心理疏導,避免出現心理問題。
3.3 干預策略比較
3.3.1 書面健康手冊:健康手冊是一種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被教育者通過文字及圖畫直觀地了解到痤瘡相關的知識,成本低、適用人群廣泛,尤其是對于學生群體。通過對比t1和t0知識問卷得分情況可以看出,發放書面健康手冊促進其自學相關知識可以起到改善知識水平的作用,與robert[22]等的研究相一致。
3.3.2 以互聯網和家長為媒介的干預策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來建立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符合現代人愛用手機上網的特點,推行程度高,兼具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優點;與以往的一對一看病不同,在社交平臺中,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可以同時為多人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導,節省了人力與時間成本。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以互聯網為媒介的方式建立與其父母的關系,對父母進行知識指導與答疑,在此過程中,家長能夠得到皮膚科專業人員的知識普及與答疑,可以獲取家長的信任,推送的健康教育知識更容易接受。另外,由于青少年的家長對子女生活習慣的養成可以起到監督作用,并對日用品及就醫方式的選擇等有起到決定作用,因此通過對家長的教育,可進一步強化青少年痤瘡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正確了解以及相關健康習慣的養成。通過對比t1與t0干預組較對照組對于知識水平的提高更為有效,說明通過互聯網建立父母與醫務人員的聯系,對青少年進行健康教育的方法較單純的書面健康教育手冊更為有效,這與carol[6-7]等研究相一致。
3.3.4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比較:通過結果可以看出,以互聯網及家長為媒介的干預措施和學生自主學習均可提高痤瘡相關知識水平,前者效果更為顯著,且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點。但是此種方式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家長各方面統籌安排與人力物力投入,更適合針對某一群體的知識強化,廣泛性推廣實施起來較為困難。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引發學生自學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群體而言適用范圍更廣,且更側重于某方面知識的普及。因此,建議大家可根據教育的目的選擇更適合的方法,使成效比最優。
3.4 皮膚科醫師納入學校常規體檢:由于痤瘡常發生在顏面部,因此對青少年的心理會造成極大影響。目前初高中體檢常規項目中不含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導致患痤瘡的學生不能及時獲取正確的指導,導致痤瘡加重,帶來不良后果。因此,應將皮膚科醫師納入常規體檢中,及時發現痤瘡,指導正確的處理措施,控制痤瘡的發生和發展。
本次調查初中學生痤瘡患病率整體較高,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等對患病率有影響,學生痤瘡相關認知水平低,尤其是一般知識方面。采用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和以互聯網及家長為媒介的干預均可以提高痤瘡相關知識水平。初高中學校方面加強對青少年進行痤瘡知識的普及和強化,并應將皮膚科醫師納入學校常規體檢團隊。
[參考文獻]
[1]項蕾紅,馬英.痤瘡治療的進展[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7,24(4):227-231.
[2]Vos T,Flaxman AD,Naghavi M, et al.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 for 1160 sequelae of 289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2012,380(9859):2163-2196.
[3]谷玉琴,孫月吉.心理因素與痤瘡[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2):119-120.
[4]楊智,鄒勇莉,涂穎,等.348例痤瘡遺傳因素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40(6):368-370.
[5]高超,李凱,李強,等.2 052名大學生痤瘡患病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8,41(3):192-193.
[6]Ford CA,Davenport AF,Meier A,et al.Partnerships between parents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to improve adolescent health[J].J Adoles Health, 2011,49(1):53-57.
[7]Ford CA,Davenport AF,Meier A,et al.Parents &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working together to improve adolescent health[J].J Adoles Health,2009,44(2):191-194.
[8]劉倩,張懷亮,許昌春,等.基于德爾菲法構建痤瘡患者健康教育核心內容體系[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16(6):510-514.
[9]劉倩,張懷亮,許昌春,等.痤瘡患者相關知識問卷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16(2):125-128.
[10]付銳,張福仁.濟寧地區初中生尋常痤瘡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4,30(4):214-215.
[11]Nijsten T,Rombouts S,Lambert J.Acne is prevalent but use of its treatments is infrequent among adolescents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7,21(2):163-168.
[12]王續霏,王媛媛,朱李婷,等.我國部分地區痤瘡患病比較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2):301-302.
[13]易東菊,李彥希.痤瘡疤痕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中國醫療美容,2019,9(8):140-145.
[14]李蕾蕾.長春市青少年痤瘡現況調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0.
[15]Stathakis V,Kilkenny M,Marks R.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of acne vulgaris in the community[J].Australas J Dermatol,1997,38(3):115-123.
[16]劉麗娟,宋適恒,蔡麗,等.石家莊市大學生痤瘡患病率與危險因素知曉情況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28(2):70-71.
[17]李圣杰,張友燦,鄭高美,等.泰安市某高校大學生痤瘡患病情況及多種影響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7):62-64.
[18]尹金鵬,楊顯國,張慶遠.南陽市大學生痤瘡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9,48(15):2630-2632.
[19]李冰,胡昌珍,王艷杰.渭南市中學生痤瘡發生的危險因素調查與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8:2444-2445.
[20]蔡鑾端,鄭迪楠,林嚦,等.2 015名中學生痤瘡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7):6-12.
[21]楊寅,林彤.痤瘡與飲食[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5,48(6):440-442.
[22]Hawkins RJ,Zanetti DL,Main PA,et al.Oral hygiene knowledge of high-risk grade one children: an evaluation of two methods of dental health education[J].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0,28(5):336-343.
[收稿日期]2020-04-30
本文引用格式:曹春艷,劉倩.南通市中學生痤瘡相關知識水平調查及干預策略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21,30(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