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蘭
(屏山縣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 四川宜賓 645350)
因為疫情,全國中小學、幼兒園也都在響應教育部號召開展停課不停學活動。這對大部分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來說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尤其是很多中職學生自控能力普遍偏低,學生家長也缺乏監(jiān)管、教育學生的專業(yè)知識。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已基本不再是智力競爭,而演變成了情商競爭,大部分中職學生不是智力低下,而是行為習慣差、意志薄弱,在這疫情期間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以往在學校有統(tǒng)一的作息時間和明確的組織紀律,學生言行較易規(guī)范。但現(xiàn)在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關(guān)了一個多月,家長完全hold不住了,盼望學校早點復課,好讓這些“神獸”歸籠,他們眼不見心不煩,也早點省心。想來這何嘗不是教育的一種悲哀:家長對孩子束手無策。
其實很多家長都知道:教育不單純是老師的事,需要家校聯(lián)動。但是很多家長都想甩包袱,只要把孩子往學校一送,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說: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甚至一年一次的家長會,很多家長都會說:老師,我們實在是太忙了,來不到,麻煩你了。一句話就交差了。但這次疫情來了,情況不同了。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完全沉溺于徹底放縱的享樂之中,每天睡到半晌午才起床,一天基本只吃兩頓飯,晚上一兩點鐘還在玩游戲,家長管教就抬杠。而“別人家的孩子”卻依然自律,按時起床就寢、學習鍛煉,似乎絲毫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他們這才慌了,才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又感嘆為時已晚。在這里我要說,教育在什么時候都不晚,只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有愿意改變的決心和信心,那就一切都還來得及,只要我們不輕言放棄。一旦家長都放棄自己的孩子,老師也就基本回天乏力了。
教育孩子不僅是老師的事,更是家長的事,甚至可以說家長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人。在教育孩子的二八定律中,家長才是起主導作用的“八”,起輔助作用的教師的“二”只有在關(guān)鍵時候才可能發(fā)揮關(guān)鍵作用。這次疫情也許就是這個關(guān)鍵時刻。其實,對大部分中職學生而言,一個多月的時間在網(wǎng)上學到多少書本知識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怎樣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按時完成老師交代的學習任務(wù),千萬不要在這一個多月里放縱自己,養(yǎng)成好逸惡勞、邋遢懶散、晝夜顛倒的壞習慣。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將來要想改掉這些壞毛病就困難了。
網(wǎng)上教學,不僅使每位教師當起了主播,也使每位家長體會到了教師的職責。沒有教師的指導,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區(qū)別,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快加速著學生之間的分層。如果說在正常教學期間,孩子的學習效果受師生關(guān)系、教師的課堂教學影響還比較大,那么這段時間,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幾乎完全變成了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之爭。
第一種家長: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孩子往往表現(xiàn)得自律上進,有恒心,不需要別人監(jiān)督,在家學習和在校學習沒什么區(qū)別。
第二種家長:閑時過問一下孩子學習,忙時不管不問,孩子往往在家長督促時能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yè),沒人監(jiān)督時,就放縱自己,不提交作業(yè)。
第三種家長:整天嘮叨,孩子往往掛羊頭賣狗肉、磨洋工,看著一直坐在電腦前或捧著手機“認真”學習,其實鬼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放著老師的講課視屏,不過是拿來敷衍蒙混家長的。
第四種家長:認為自己只要負責提供孩子的吃穿住行、生活保障就行了,奉行“兒孫自有兒孫福”的觀點。這種家長一般自身也貪圖享樂、得過且過,每天在網(wǎng)上打麻將、玩游戲,耍得昏天黑地,對孩子完全采取的是“放養(yǎng)式”教育。可想而知,孩子自然也就有樣撿樣,無樣學世上。
為此,我們于2 月25~28 日在宜賓市范圍內(nèi)抽取了四所普通高中、三所中職學校開展網(wǎng)上問卷調(diào)查,收回有效問卷6 484份,其中普高625 份,職高5 859 份。
在“你的家庭對你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一項調(diào)查中,認為家庭只“負責提供自己的吃穿住行、生活保障”的學生3 586 人,占55.31%,大部分是職高生;認為家庭對自己而言“除了生活,其他沒感覺” 的學生851 人,占13.12%,也幾乎都是中職生。
在“你的家庭氛圍”一項調(diào)查中,感覺“和諧、溫暖”的學生4 813 人,占74.23%,感覺“冷漠、緊張”的學生464 人,占7.16%, “沒感覺”的學生1 207 人,占18.62%,選擇后兩項的幾乎都是職高生。
在“家長是否經(jīng)常對你教育”調(diào)查中,選擇“經(jīng)常”的學生2 731 人,占42.12%,選擇“偶爾”的學生3 628 人,占59.95%,選擇“從不”的學生125 人,占1.93%,選擇后兩項的也幾乎都是中職生。
因此,恕我直言,我們大部分中職學生家長很顯然不是上述第一種家長,對我們廣大中職教師而言,在疫情期間能傳授給學生多少書本知識還在其次,重要的是要利用這個時機多和學生家長溝通,指導家長怎樣在家監(jiān)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為此,建議我們中職教師在疫情期間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學生不必全天候地學習,但作息時間一旦制訂,就必須堅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學習任務(wù)也不在多,必須是學生能完成的范圍,但一定要落到實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恒心和毅力。如針對我所教班級學生,我給他們制訂了如下作息時間表:
07:30-08:00——晨讀
08:00-08:40——早餐、洗碗
08:40-08:50——梳理今天老師交代的學習任務(wù)
08:50-11:30——聽網(wǎng)課、做筆記(中間室內(nèi)運動半小時)
11:30-13:30——協(xié)助家長(或獨立)做飯菜、午餐、洗碗
13:30-14:30——午休
14:30-16:00——聽網(wǎng)課、做筆記
16:00-16:30——室內(nèi)運動
16:30-17:30——完成并提交作業(yè)
17:30-19:30——晚餐、家務(wù)勞動、室內(nèi)運動
19:30-21:00——復習當天知識,預習明天任務(wù)
21:00-22:00——自由安排
22:00-22:30——洗漱就寢
這個時間表雖然對所有學生是一樣的,但優(yōu)生完全不需要監(jiān)督就能做到,而學困生因為學習任務(wù)和作業(yè)相對簡單,要做到并堅持下來也很容易。關(guān)鍵是我們很多中職學生一旦缺乏監(jiān)督就很容易放任自流,因此需要家長配合,對學生加強監(jiān)督檢查。
任務(wù)布置下去后,老師一定要向家長通報,指導家長監(jiān)督學生完成學習任務(wù)并及時提交作業(yè)。對學生提交的作業(yè),教師一定要及時檢查批改并向家長通報情況,否則學生就會鉆空子,不按時完成。在這里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機制,即:教師監(jiān)督家長——家長監(jiān)督學生——學生反過來督促老師。學生堅持一周下來,老師和家長要及時對其進行表揚。實踐證明,一周時間學生可能有個懈怠期,此時他需要鼓勵、打氣,否則容易松懈和放棄。只要學生挺過前兩周,大部分學生就會形成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當然還有少數(shù)同學需要家長繼續(xù)監(jiān)督。通常情況一個月下來,即便偶爾沒有家長監(jiān)督,學生也會形成自覺的學習習慣。長期堅持,提醒學生“慎獨”,學生將會受益終身。
調(diào)查顯示,學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形式中“言語說教”達5 732 人,占被調(diào)查總?cè)藬?shù)的88.4%;“家長的行為”2 987 人,占46.07%;“家庭環(huán)境氣氛的影響”3 435 人,占52.98%;“言語訓斥甚至打罵”1 337 人,占20.57%。
由此可見,大部分家長并不是沒有管教孩子,而是教育方法不得當,因而效果不好甚至起了反作用。眾所周知,言傳不及身教,但高達88.4%的家長都習慣采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甚至嘴上說一套,而自己做的卻是另一套,所以我們要引導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比如你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而自己卻追劇、玩手機到半夜三更,早晨八九點鐘才起床,你覺得孩子能做到早睡早起嗎?他天天不就學你嗎?現(xiàn)在這個年代,我們很難想象還有高達20.57%的家長對高中生采取打罵式教育,在孩子小學階段我不否認打罵可能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對于處在青春叛逆期的職高生,打罵的后果只能是把孩子越推越遠,讓代溝越來越深。由此看來,對大部分中職學生家長開展家庭教育輔導相當重要。我們要讓家長明白身教重于言傳,言傳優(yōu)于打罵;而最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是:夫妻和睦,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和孩子平等溝通交流、談心。
每周至少和孩子談心一次以上,但切忌最好不要談學習。為什么說“最好不要談學習”呢?因為很多家長愛犯一個毛病,一提到孩子總是想到學習、成績、分數(shù)等,而忘了還有更重要的,比如快樂、健康、精神需求等。你天天監(jiān)督他學習,閑下來聊個天兒還要說學習,你說孩子煩不煩。就好像你天天上班,終于有一天和老婆出去耍一趟,還有人找你談工作,換了你也煩吧。所以,我們跟孩子談心的時候最好談?wù)勊信d趣的話題,比如他喜歡的明星、流行歌曲,甚至他喜歡的網(wǎng)絡(luò)游戲等,也可以跟孩子談?wù)勔咔椤⒔】怠r事政治等,引導孩子向你敞開心扉,訴說他的喜怒哀樂和迷茫困惑。
調(diào)查顯示,在“你最希望對你家長在哪些方面給予指導”,高達5 676 人,占87.5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家長需要“家庭教育的方法與過程指導”,3 393 人,占52.3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家長需要“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方面的指導。
由此可見,不是我們的學生不愿意接受家庭教育,也不是我們的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而是我們的家長教育方法不得當,教育內(nèi)容單一、匱乏,不知道該怎么教育,教育些什么,導致孩子無法受到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孩子最愿意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什么呢?他們都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呢?
在對“你最愿意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調(diào)查顯示,5 692 人,占87.79%的學生愿意接受家長心平氣和的教導;3 136 人,占48.37%的學生認為家長的行為會對自己起潤物細無聲的作用;4 447 人,占68.58%的學生認識到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氣氛對自己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365 人,占5.63%的學生認為自己需要嚴厲的管束和訓誡。
由此可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愿意接受家長教育的,只是絕大部分學生愿意接受心平氣和的教導而非打罵訓斥,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言行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很大,只有5.63%的學生認為自己需要嚴厲的管束和訓誡。但我要說這365 個孩子是可愛的,因為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需要家長嚴加管束,也愿意接受家長的管束和訓誡,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懂事了,但需要監(jiān)管。
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甄別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哪種類型。如果對只要心平氣和地教導就能改變的孩子嚴加訓斥,那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對需要嚴厲管束和訓誡的孩子去善說,那他可能抹耳就過了,不長記性。所以我們的家長自身行為要做好表率,要對自己的孩子細心觀察,看他是點到為止型,還是需要耳提面命型,自己的孩子家長應該最為清楚。關(guān)鍵是家長對家庭教育要上心,老師要經(jīng)常和家長溝通,指導家長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如針對留守學生,應指導家長定期給孩子打電話或通過微信、QQ 和孩子交談,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健康狀況,心里煩悶等,切記不要三句話不離“考多少分?”“你又要錢了嗎?”這些,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們之間除了錢和學習成績就沒其他可談的了。可以聊聊孩子有沒有喜歡的同學、朋友,畢業(yè)之后想考哪個學校,將來想干什么,最近有沒有特別開心和煩惱的事等。
如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就指導家長多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問問他(她)有什么煩惱,和他(她)一起分析問題的所在及解決辦法,而不是打擊嘲諷;在孩子情緒高昂的時候,詢問他(她)有什么開心的事,和他(她)一起分享;在孩子取得成績、進步的時候,及時予以表揚、鼓勵,而不是潑冷水;在和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情緒激動時,家長應首先冷靜,不要針尖對麥芒,相互斗氣,作為家長應首先換位思考:孩子年輕,自己也年輕過,但孩子畢竟沒有老過……孩子取得進步,家長看在眼里,還要記在心里,說在嘴上。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樣“愛要大聲說出來”,那么孩子的進步也需要得到肯定,所以家長要在這個時候大聲地予以肯定,這比獎勵他一百塊錢可能更有效,畢竟是高中生了,很多時候精神需求比糖果更重要。還有不要老在人前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何況處于青春期極度敏感的高中生。
對“你希望家長對你哪些方面開展教育”調(diào)查顯示,3 725人,占57.45%的學生希望從家長那里獲得關(guān)于學習方面的教育;4 560 人,占70.33%的學生希望從家長那里獲得關(guān)于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5 201 人,占80.21%的學生希望從家長那里獲得關(guān)于待人處世方面的教育;4 241 人,占65.41%的學生希望從家長那里獲得關(guān)于社會、法紀方面的教育;2 675 人,占41.26%的學生希望從家長那里獲得其他方面的教育。

?
由此可見,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并不反感家長給自己談學習,反而希望從家長那里獲得關(guān)于學習方面的教育。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學生并不是希望家長能給自己講解書本知識,而是希望家長可以給自己一些關(guān)于學習方法的指導、建議,關(guān)心自己的學習過程而不只是成績,盡可能地給自己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大部分學生希望從家長那里獲得關(guān)于思想品德、待人處世、社會法紀等方面的知識。還有41.26%的學生希望從家長那里獲得其他方面的教育,這個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補充比如生理、心理、時事政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內(nèi)容。如:和男孩子交談怎樣正確看待遺精;告知女孩子怎樣正確應對痛經(jīng)以及性騷擾,增強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識;教孩子做飯菜,告訴孩子一旦遇到這種特殊情況自己要有起碼的生存能力,否則只能天天吃泡面;給孩子分析怎樣看待當前我國和國際的疫情情況、不信謠傳謠等。
總之,是時候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了。為什么我把學校教育放在了最后,因為作為一名家長同時也是一名教師,我始終認為學校教育在“育人”事業(yè)中,只能起輔助作用,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其次是社會教育,最后才是學校教育。每個家庭傳承給孩子的思想將對他的一生產(chǎn)生不可磨滅的決定性影響,同時也將影響他將來的下一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家族傳承。
說到底,教育的本質(zhì)不僅在于教書,更在育人。通過這一兩個月的宅家時間,學生可能會發(fā)生蛻變,至于是變好還是變壞,那完全取決于家長的監(jiān)管態(tài)度和老師的教育指導水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清楚,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都只能讓家長和學生變得更加焦慮,一個多月的線上教學傳授不了學生多少書本知識,不如靜下心來研究、指導學生的家庭教育。通過這個假期讓學生學會規(guī)劃和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使學生行為習慣、自我約束力、自學能力上一個新臺階,讓家校共育促學生健康成長更加和諧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