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方業香


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公眾平臺在重癥醫學科護理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方法及臨床作用。方法:擇取2020年1月-2020年7月期間院內重癥醫學科實習的護生120例,經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帶教,觀察組則予以常規護理聯合微信公眾平臺,分析組間應用效果差異。結果:觀察組帶教后理論與技術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帶教各項認同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微信公眾平臺在重癥醫學科護理臨床帶教能夠獲得良好的臨床作用。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重癥醫學科;護理;臨床帶教;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155-01
重癥醫學科患者病情多危重,復雜多變,環境也比較特殊,而重癥醫學科的護理質量與患者轉歸、預后關系密切。這就要求重癥醫學科護理人員具備比較扎實的基本功、熟練的操作水平、過硬的搶救技巧及強大的心理素質。臨床實習是護生從學校到臨床崗位的過渡階段,提升護生專業素養,對其未來走進臨床崗位具有積極影響。本次研究以2020年1月-2020年7月院內重癥醫學科實習的護生120例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原則分成兩組,分別采用常規帶教、常規帶教聯合微信公眾平臺,比較組間應用效果差異,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20年1月-2020年7月我院重癥醫學科實習護生120例,采取隨機原則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60例,男2例(3.33%),女58例(96.67%),年齡20-23歲,年齡平均(22.08±0.35)歲。觀察組,60例,男3例(5.00%),女57例(95.00%),年齡20-23歲,年齡平均(22.06±0.29)歲。比較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護生均為高等教育統招學生;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帶教方案。觀察組則予以常規護理聯合微信公眾平臺:(1)建立重癥醫學帶教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告知其護生關注該公眾號,加入微信群;由帶教教師負責維護公眾號,利用公眾號向護生推行消息,推送內容主要包括文字、音視頻、圖片以及PPT等,由帶教教師將發送的消息轉發至護生微信群,提升其對重癥醫學科護理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便于護生自行在業余時間反復練習。(2)由帶教教師召開專題會議,播放典型病例的標準護理操作,組織護生集體觀看,鼓勵護生表達自身觀點;60例護生分成20組,由帶教教師負責從帶教第三周開始,每一小組護生被安排一個患者,擔任責任實習護生,全程跟蹤所負責的患者在住院期間護理過程,并做好記錄;當日下班前,由帶教教師就本日護理情況分析總結,同時就微信公眾號上的各類知識、護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與講解。(3)從帶教第5周開始,帶教教師安排護生開展臨床護理實習,對患者執行相應的護理操作,但對于侵入性操作,由帶教教師預先在微信公眾號發送侵入性操作的標準操作視頻,再在臨床上進行操作,護生在旁觀察記錄。(4)在每日帶教開始前,由帶教教師就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問題進行提問,抽查理論及技術操作問題。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1)組間理論與技術考核成績差異,分析組內及組間理論、技術考核成績評分,采取百分制,分數越高,提示理論考核、技術考核成績越好。(2)組間帶教認同情況差異,統計分析兩組帶教后,護生對帶教方法、職業認同、綜合職業能力提升、分析及解決臨床問題、建立臨床思維項目的認同情況差異。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2.0分析數據,采取(%)、()分別代表計數及計量資料,開展檢驗及t檢驗,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組間理論與技術考核成績差異
兩組帶教前理論與技術考核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帶教后理論與技術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組間帶教認同情況差異
觀察組對帶教各項認同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護理工作不僅是臨床治療的輔助,還是醫療工作的關鍵組成部分。近年來,民眾對于醫院護理工作要求逐漸提升,希望護理人員能夠做到常規護理工作、評估患者病情、推測患者預后、制定護理方案等,有助于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措施。這對于護生而言,是更高的要求與挑戰。
通過公眾微信號開展重癥醫學科的護理帶教,能夠通過這種廣泛使用的網絡交流軟件向護生推送音視頻、文字或圖片等護理相關知識信息,并且根據專題講座及晨間抽查,強化帶教教師與護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安排護生在臨床開展護理實踐,提升護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并培養其臨床思維。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帶教后理論與技術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而帶教后理論與技術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證實,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提升護理基本功及綜合職業能力,建立臨床思維,強化職業認同度,從而提高護理重癥醫學科護理帶教質量。
參考文獻
[1]伍曉瑩,林志玉,潘燁,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護理在PICC帶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6,(6).819-822,823.
[2]張景春,吳燕,徐建鳴,等.微信公眾平臺在護士繼續教育中的應用及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5,(24).1-4.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重癥醫學科 安徽合肥 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