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初賢
摘 要:學校要借助道德與法治課程,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優良傳統,教育學生做一個有修養、有素質、有道德的人,并且通過滲透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法治意識,讓學生學會遵法守法。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新課標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進行探討,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實際;教學情境;多媒體;活動;法治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5-0036-02
目前,“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已變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要借助道德與法治課程,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優良傳統,教育學生做一個有修養、有素質、有道德的人,并且通過滲透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法治意識,讓學生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學會遵法守法,并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新課標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進行探討,以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開展教學
“校園生活真快樂”這一章節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包含“我們的校園”“校園里的號令”“課間十分鐘”“上課了”等。這一章節的內容可以說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設身處地的教學。
例如,教學“我們的校園”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認真觀察自己所在的校園,認知校園中的一草一木,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環境。教學“校園里的號令”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聽一聽校園里的各類鈴聲,如上課鈴、下課鈴等,了解不同鈴聲的含義,還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遵從校園號令,并且從校園中的號令延伸到生活中的“號令”,引入法律制度、道德規范等。教學“課間十分鐘”這一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設置課間十分鐘,認識到課間十分鐘主要是為了適當活動和鍛煉一下身體,以緩解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疲倦感,然后再精力充沛地投入到下一堂課的學習中。這樣,學生就會正確對待課間十分鐘。
二、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而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具有真實性、適切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的興趣,并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法治知識。例如,教學“我想要? 我能要”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教室模擬布置成超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顧客和售貨員進行商品購買活動。這樣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教學內容,明白他們目前的消費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不是自己勞動所得,因此要合理消費,不亂花錢,珍惜父母辛苦勞動的成果。另外,還要讓學生懂得在消費時注意維護自己的權益,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而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
當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設備已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精心設計教學課件,開展課堂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等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傳授。多媒體設備可以將抽象、枯燥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借助信息化的方式,更加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教學“好山好水好風光”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名勝古跡等,還可以通過播放歌曲《大中國》的MV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這一課程內容更加感興趣,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此過程中向學生滲透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文明旅游的觀念,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積極開展趣味教學活動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融入趣味性的活動中。趣味活動可以讓道德與法治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自覺,進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模擬過馬路的情形,讓學生在過馬路的過程中學會遵守交通規則,如遇到紅燈需要等待,遇到綠燈可以正常通過等。開展活動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活動現場,如準備好紅綠燈,并在地面畫上斑馬線及指示標志等。這樣,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就會有更加真實的感受,從而養成正確過馬路的習慣,樹立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表現出強烈的參與興趣,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進而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等。
五、不斷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
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抓住一切教育機會,從學生感興趣、喜歡的事物入手,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因此,教師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不斷發現和利用教育資源。例如,剛從幼兒園畢業升入小學后,一些學生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可能會產生一種茫然的心理,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變化,不知道如何進行身份的轉換。這時,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思想上的啟發和滲透,讓學生正視小學校園中的自己,了解自己當前所處的環境、要做的事情及學習的目的等。具體來說,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在幼兒園時,很多課程是在娛樂中學習,比如做游戲、唱歌、跳舞、畫畫、朗讀等,而上了小學后雖然依然可以做游戲,上體育課、音樂課和美術課等,但還有更重要的學習任務,如學好數學、語文等基礎文化知識。無論是做游戲,還是上文化課,都是作為一名學生應該享有的權利,同時也是在履行自己的學習義務,因此自己坐在學校里學習,是在踐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在學校,學生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掌握相應的法律知識,成為一名守法的小公民,知道哪些事情是合法的,哪些事情是違法的,掌握與自己成長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明確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并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小樹立法治意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打下基礎。
六、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學校、社會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從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開展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積極開展趣味教學活動、不斷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等方面入手,加強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滲透,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意識,落實立德樹人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鳳.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融入小學低段課堂教學的途徑與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9(08).
[2]占奶生.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0(14).
[3]馬秀娥.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03).
[4]楊秀云,吳怡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05).
[5]劉汝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07).
[6]李宸曦.基于現行《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的小學生法治教育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7]張悅,張新顏.以“我”為主,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學德育,2017(08).
[8]張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運用道德敘事法的路徑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Que Chuxian
(Yongding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of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 school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Chinese fine traditions, educate students to be cultivated, qualified and moral,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awareness of rule of law and learn to abide by the law by infiltrat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teaching,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real life; teaching situation; multimedia; activitie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