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鑫
摘 要:閱讀是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學生通過深度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想象力。但目前語文深度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分析深讀閱讀教學的優勢,剖析語文深讀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以期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語文;深度閱讀;思維過程;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5-0082-02
閱讀是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分為淺閱讀、深閱讀兩種。學生通過深度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想象力。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深度閱讀,從而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深度閱讀教學優勢
1.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
學生通過深度閱讀可不斷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教師可通過深度閱讀教學讓學生從文本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原型,并通過反思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從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2.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
在深度閱讀中,學生了解文本中人物的生活狀態后,可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從而豐富精神世界,提升思想境界,陶冶情操。例如《爺爺和小樹》講述的是爺爺保護小樹成長,小樹長大后為爺爺遮風擋雨的故事,告誡同學們從小要養成愛護花草的習慣,樹立保護自然的意識。若進行深度閱讀,學生也可以理解為從小要孝敬長輩,養成良好的品質。
3.有利于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學生在深度閱讀中能深刻體會作者的寫作思維,并形成清晰的邏輯認識,可以在寫作中游刃有余,培養寫作能力。同時,深度閱讀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活躍學生思維。
二、語文深度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比較隨意
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課外閱讀就是深度閱讀教學,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也沒有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在學生閱讀后,沒有組織學生交流與評價,使得閱讀活動流于形式,這就導致學生深度閱讀的目的性不強,閱讀效果不理想,甚至可以稱為無效閱讀。
2.閱讀功利性較強
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在閱讀教學中以考試內容為主,課堂教學主要為考試服務。另外,部分學生過于依賴教師,教師教什么就學什么,沒有形成良好的深度閱讀習慣。這樣的深度閱讀具有很強的功利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3.閱讀過于碎片化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人們的學習與生活方式,閱讀方式同樣發生變化。新媒體閱讀成為人們主要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快讀等成為閱讀的主要趨勢。這種閱讀模式打破了時空界限,可讓人們隨時隨地開展閱讀,但閱讀的效率并不高。可以說,這種過于碎片化的閱讀模式,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1.支持學生閱讀發現,為學生提供閱讀空間
對學生而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閱讀實際上就是學生在閱讀中主動應用已有的文本對話經驗,將自己個性化的理解融入文本的一種學習活動。教師可在閱讀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之后積極探討,從而讓學生收獲獨特的閱讀體驗。在傳統的閱讀模式中,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并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晏子使楚》后疑惑地問道:“這節課我利用了很多資料,但學生對晏子這一人物的認識卻沒有太明顯的深入,這是為什么呢?”實際上,這位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對晏子的人物形象進行定位,使得學生對這個人物的印象停留在“愛國”上,學生在課堂上也圍繞這個人物定位找出文章中能體現晏子愛國的詞句。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并未形成自己與文本的對話。因此,這節課結束后,學生對晏子的人物形象仍然停留在愛國上,而對晏子機智勇敢、能言善辯等特點缺乏了解。
2.關注文本語言,提高理解深度
閱讀學習主要依賴文本,同時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也以文本為依托。但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讓學生以熟悉文本內容為主,并不重視挖掘文本的語言特色。在閱讀教學中,語言是閱讀的框架,學生通過閱讀深入推敲文本語言,可以強化對文字的理解,從而深入了解文本內涵。這就需要教師重視提煉文本語言,帶領學生深入分析文本內涵。例如教學《司馬光》時,學生閱讀文本之后,筆者將教學重點放在深入分析文本語言方面。針對“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這個句子,筆者提煉出“有的……有的……”這一句式,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當時的混亂場面。在此之后,單獨列出描述性的動詞以及形容詞,如“使勁”“搬”等,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試著模仿相應的動作。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就能深刻體會司馬光面對混亂場面時的鎮靜,并對司馬光的行為表示贊嘆。如此,學生不僅理解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3.提升思維想象能力,進行深度拓展
深度閱讀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拓展思維,形成獨具特色的個性思維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為切入點,讓學生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在閱讀中有意識地收集資料、聚集靈感。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選取與學生思維認知相符合的材料。以教學《廬山的云霧》為例,筆者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與文章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優美的詞句,如“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想象能力并進行拓展訓練。有的學生將這句話拓展為:云霧變薄,若隱若現的,仿佛披著薄紗的少女翩翩起舞。這就說明學生已經完成從理解到感知應用的轉換。
4.體驗精神情感,提高感悟深度
在深度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重點培養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以及自主閱讀習慣。每篇文章中的情感都屬于點睛之筆,它是自由無形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情感引導也是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注重點撥與啟發學生的思維感知。以教學《艾滋病小斗士》為例,在教學中,筆者以小恩科西的成長歷程與奮斗精神為線索,引導學生對比自己的理想、現實愿望以及在生病時的行為、情緒等內容,以體現恩科西面對生命威脅不言棄的精神。之后,筆者又帶領學生深入了解艾滋病有關知識,讓學生體會小恩科西雖然身染重病卻身懷大愛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情緒都非常飽滿,因此也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5.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思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深度閱讀更注重培養學生思維深度與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注重拓展閱讀思維,引導學生產生多元感悟。以教學《坐井觀天》為例,在課堂上,筆者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青蛙跳出井之后所看、所思、所說。有的學生發揮想象力說:“原來外面的世界這么精彩,一望無際。”還有的學生回答:“這口井真是太渺小了,外面的世界鳥語花香,我要多出來看看才行。”很顯然,學生的想象合乎常理。從學生角度分析,這種合理的想象可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有效拓展閱讀內涵,充實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結語
總之,語文深讀閱讀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因此,為最大程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可開展深度閱讀教學,通過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空間,提高學生理解深度,提升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感悟,引發學生多元感悟,最終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曲勝利,苗春玉,趙秋梅.淺論小學閱讀深度學習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建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02).
[2]吳艷.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19(33).
[3]郭生軍.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優勢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9(19).
[4]王倩雯.小學高段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問題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8.
[5]向博琦.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實踐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18.
[6]茅婧.促進小學生深度閱讀的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8(13).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hinese Deep Reading
Zhang Jinxi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of Nancha Town, Guazhou County,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 Guazhou 736100, China)
Abstract: Reading is the thinking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comprehending, absorbing, appreciating, evaluating and exploring articles. Through deep reading, students can increase knowledge, cultivate sentiment and cultivate imagination.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deep rea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deep read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deep reading,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deep rea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deep reading; thinking process; reading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