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萍霞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對學生實施德育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點。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其教學與學生的德育密切相關。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這個途徑對學生進行德育。文章對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進行闡述,針對滲透德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重點探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必要性;問題;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1;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5-0038-02
青少年學生的智力及思想正處于發展的啟蒙時期,他們對新生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這個時期對他們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及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最為合適。語文學科具有鮮明的啟發性及人文性,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一種絕佳途徑。因此,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熏陶及感染作用,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國家培養品學兼優的合格人才。
一、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1.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
青少年學生雖然具備初步認知事物的能力,但仍需借助外界輔導才能更加準確、全面地認知事物。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判斷事物的是與非,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既具有文辭優美的特征,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能夠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實現語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結合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指引下,語文教師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應更側重于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這是新課標下語文教育的目標,其對我國未來的教育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將語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便可以讓學生在享受知識學習快樂的同時,又懂得怎樣做人的深刻道理。
3.適應當今時代發展之需要
對青少年實施德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個方面或某一個專業,而是全能類型的人才。這種全能型人才必須同時具備德與才,既要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非常有必要。
二、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學校及教師雖然比較重視學生的德育,能夠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但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側重語文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德育工作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語文教師及家長依舊將目光緊緊盯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上,他們認為只要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其他就一切都好。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今天,“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依舊有人將升學率作為學校或教師評比工作的標準條件,導致學校及家長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出來
新課程倡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但一些語文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硬性的德育灌輸,導致德育效果特別不理想。他們將教學重點放在德育知識的講解上,卻對學生是否認可德育內容不關注,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是否符合要求不顧及,對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是否有所轉變也不關心。這是對語文教學凈化學生心靈、升華學生情感的作用的直接摒棄,使語文教學失去了應有的德育價值,也體現不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三、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
1.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展開針對性的德育
青少年學生活潑好動,而且富有好奇心,容易對新奇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這一特征,采用各種適宜有效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能夠有效獲取德育知識,豐富學生的德育認知。為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前應該對學生的學情有透徹的掌握,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家庭狀況及學習能力等信息,然后根據學生的特點展開針對性的德育,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對德育內容進行理解和感悟,使學生不僅理解德育思想,還能很好地接受它。
2.將德育貫穿于語文教學全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教師要將德育內容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德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借助課本,以知識的傳輸帶動德育內容的滲透,將德育內容自然、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同身受,引發情感共鳴,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教書育人的教育思想,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這樣,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課程。
3.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強德育效果
入選語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認真鑒定和選擇的,對學生的學習及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是教師進行德育滲透的優秀素材。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把教材中隱性的德育因素找尋出來,把德育內涵挖掘出來,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學習,帶給學生德育新體驗,從而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價值。另外,教師需要密切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個性特征,進行德育素材的挖掘,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設計,以促進班級全體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有效提升。
4.注重德育與智育關系的優化,找準德育切入點
一些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將德育和智育分開,孤立地對待這兩種教育,沒有認識到德育與智育相結合的重要意義,也沒有掌握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系,使得德育效果不佳。要想提高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效果,教師必須正確把握德育與智育之間的關系,根據教學內容找準德育與智育相結合的切入點,并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德育熏陶。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既鞏固語文知識,又收獲豐富的德育體驗,從而實現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為形成正確的“三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展開針對性的德育;將德育貫穿于語文教學全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強德育效果;注重德育與智育關系的優化,找準德育切入點。當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途徑和方法還有很多,教師需要從多個渠道進行探索,需要用心、細心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并找到德育與智育的結合點進行有效切入,恰當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汲取豐富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能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智玲.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德育滲透[J].小學教學參考,2018(36).
[2]張虹霞.語文教育與德育的融合及滲透策略[J].語文建設,2015(06).
[3]宋瑞瑞,任美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代教育科學,2015(02).
[4]孫映霞.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5).
[5]林倩婷.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J].教育探索,2010(02).
Discuss on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Kang Pingxia
(Jiaochang Primary School of Huining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Huining 7307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work. Chinese is the basis for students to learn other subjects, and its teach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Chinese teachers can use Chinese teaching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necessity; problem; way;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