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因為與白話文的表述方法和用詞特點相差甚遠,導致很多高中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都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不夠導致了學習上的困難,本文主要針對高中文言文學習,分析了現階段在高中文言文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文言文;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0-0089-02
【本文著錄格式】胡淑一.高中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探討[J].課外語文,2021,20(10):89-90.
高中文言文相較于高中語文學科的其他類型文章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要求相對較高。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得法門,進而產生厭倦心理。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技巧一直是相關教師關心的問題。
一、高中文言文的學習現狀
高中學生的課業壓力相對較大,每一門課程所需要背誦的內容也相對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生對于需要背誦的內容反感程度也相對較高,而收入到高中課程當中的文言文往往都是較為典型的文章,這類文章都需要學生進行背誦,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也在不斷地背誦過程中越來越低。除此之外文言文創作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典故和現代人的觀念和思想有著相對較大的出入,文言文的表達手法和敘事方式與現代白話文也有很大的區別。學生對于文言文本身理解相對較為困難,還需要進行背誦,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下降。很多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當中,往往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采取強行背誦的方式,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不夠,對于文言文所創作的歷史背景和相關人物了解程度也相對較弱,導致了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理解文言文真正所闡述的內容,文言文教育對于學生而言也難以發揮實際的用途。
二、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探究
(一)誦讀文言文
文言文的學習與其他語言類的學習也有著一定的共通之處。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當中反復閱讀鍛煉學生的語感可以讓學生們對于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為了提高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接受程度,教師應當適當地在課堂讓學生們大聲朗讀文言文,通過對于文言文的朗讀一方面可以整體把控整篇文章的文章架構,每一篇文章前后之間都是有聯系的,文言文同樣也不例外,在通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文章內部結構之間的聯系來研究文章的內容,讓學生對于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當中通讀一些較為淺顯易懂的文言文,通過這些文言文的閱讀,學生們可以自己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了解文言文的內容,長期堅持下來逐步由淺入深地過渡,讓學生們對于文言文理解能力不斷加深。學生也可以通過不斷地閱讀形成自己的語感,加強語感之后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背誦也會更加輕松。通過誦讀文言文讓學生們加深對于文言文的理解,讓學生們在誦讀過程當中不斷提高文言文的背誦能力,進而提高學生文言文的學習能力,當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之后,學生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當中面臨的困難就在逐步地減小。學生也不會因為文言文過于枯燥乏味最后產生挫敗心理。通過誦讀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樹立學科自信,讓學生們更愿意去學習文言文,在文言文學習上形成良性循環。
(二)豐富相關知識儲備
想要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及背誦能力,就需要不斷地夯實學生文言文的知識儲備,在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基礎上再對文言文進行學習,可以讓文言文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從文章整體內容上講,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或者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和人物故事來加深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一般而言,文言文的描寫主要是針對古代故事的闡述以及古代風景名著的描繪,例如在《出師表》《長恨歌》等課文的講述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了解唐朝的歷史背景以及楊玉環本身的人物形象和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加深對于《出師表》和《長恨歌》所表達感情的理解,在有相關歷史背景和歷史故事的了解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闡述的內容以及白居易和諸葛亮在寫《出師表》和《長恨歌》時內心的想法,進而提高對于《出師表》和《長恨歌》的理解。為了更好地提高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三國時期的電影或者是《妖貓傳》來加深對于這兩個故事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在觀看電影的過程當中,讓文言文學習更加生動有趣,進而提高學生們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文言文的學習和英語學習也有共通之處,在文言文當中也有很多固定的搭配和固定的用法,例如實詞和虛詞的應用以及文章下面的注釋,學生們可以通過實詞和虛詞的學習以及文章下面的注釋學習來不斷地豐富詞匯的基礎,明白在文言文中一些固定詞匯的用法。
(三)把握文章情感中心提升理解
每一篇文章在闡述故事以及描寫景色的時候都會抒發作者一定的感情,通過情感的理解可以加深學生們對于文言文整體的理解,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當中,可以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在創作本篇文言文時候所處的社會地位,通過人生經歷的了解來明白本篇文言文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例如在講述《滕王閣序》的時候,從“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一句來分析作者在創作《滕王閣序》時的心情。再例如在講述《出師表》的時候可以通過“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和“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讓學生們明白《出師表》的創作背景以及諸葛亮在寫《出師表》的過程當中想表述的情感。再例如《長恨歌》中“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表現了白居易在書寫《長恨歌》時,內心對于愛情復雜的心情。通過對于作者感情的了解來提高學生對于文言文所表述內容的理解,來明白文章主要通過什么樣的故事或者什么樣的景色來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針對文章情感的理解,教師可以在上課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們自行探討,教師先在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們去了解與作者相關的人物經歷以及作者的情感經歷。通過對于作者的了解,讓學生們理解作者創作大部分作品所表述的感情,進而推敲本篇文章所主要闡述的情感以及表達的訴求。然后學生們將課前收集到的資料應用到課堂當中,讓學生們進行探討,學生們通過探討來了解本篇文章主要通過什么句子以及什么樣的景色來描繪作者的心理感情,同時也利用小組探討集思廣益,讓學生們在不斷地探討當中不斷地加深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從文章的情感中心出發,輻射全文,以點及面,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把控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理解力。
(四)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
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方面是風景類的描寫,另外一方面就是故事類的描寫,在高中文言文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往往學生所學習的文言文故事性相對較強大,多是描寫一個故事,通過故事來闡述作者的感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內容,讓學生們學習文言文更加簡潔輕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對于人物的分析來加強對于故事的理解。因為故事情節的推動往往都是基于人格的基礎上,在人的推動以及社會背景的推動下,出現了故事的發展。例如,在講述《長恨歌》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和“楊家有女初長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等句子來分析《長恨歌》中兩位主人公的人格特點,從唐玄宗的重色輕國到楊玉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兩者之間的聯系,分析兩者之間的愛情故事。除此之外在分析了人物特色之后,還需要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例如不重生男重生女,體現了楊玉環對國家的影響。再加上封建社會王權統治以及人們對于女人參與政權或者影響政權的大多數評價構成了整篇《長恨歌》的情感背景。從人物特點以及情境特點兩方面來分析,讓學生們對于事件的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在理解的過程當中逐漸預見了楊玉環的悲慘未來。學生自己理解或者自己預見的結果與課文結果不謀而合。也可以減少學生在理解故事發展時所遇到的困難,促進學生的提升和發展。
三、結束語
高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因為學生缺乏相對應的學習興趣和相關的知識儲備,導致了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當中困難重重,為此學生應該多多通讀文言文,在誦讀的過程當中提高文言文的語感,并且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積累相關的知識儲備,學會分析文章的情感中心以及人物性格。
參考文獻
[1]廖裕彬.構建思維路徑,增強邏輯思維能力——談文言文與作文教學如何有機相融[J].新課程·下旬,2019(7).
[2]敖熙如.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探討[J].散文百家(下),2019(2).
[3]黃澤永.基于核心素養構建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課堂師生良性互動的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9(3).
[4]馬梓洋.淺談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方法[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8(12).
作者簡介:胡淑一,女,1987年生,浙江湖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