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初賢
摘 要:為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教師要積極開發和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為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首先要確定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主體地位,其次要多方位挖掘和融合課程資源,還要重視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化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互聯網信息資源等都是課程資源開發的對象。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生活化資源;傳統文化資源;互聯網信息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8-0026-02
根據教育部《關于 2016 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指示,自2016年起,義務教育階段的德育課程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該課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因為其剛剛更名,現有教學資源并不能滿足目前的教學需求,略顯匱乏,因此該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至關重要。完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資源,是落實素質教育中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夠促進該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法治意識,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較高道德水平和法治素養的人才。
一、確定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主體地位
道德與法治教師是學生思想、價值觀、法治觀的重要引導者,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身處教育第一線,扮演著教學活動組織者和實施者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體,具備較強的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意識。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教師普遍認為課程資源開發是教育部門和專家學者的工作,自己只是課程教學的執行者。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教師逐漸從原本單純的課程教學執行者向課程資源開發主體轉變。教師身處教育事業第一線,對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最為了解和熟悉,具備專家學者所沒有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天然優勢,所以在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的優勢無可比擬。在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對與課程相關的資源進行普查及識別,還要對已有資源進行篩選和排查,挑選出最符合教學需求的資源,并將其最大限度地、最優化地加以利用。但是,教師因為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仍然需要社會、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支持與幫助,共同完善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二、多方位挖掘和融合課程資源
為了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資源更為豐富,更具實效性,課程資源的開發需要從多方位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下三點尤為重要:第一,開發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化資源,第二,開發經過歷史洗禮的傳統文化資源,第三,開發新時代背景下蓬勃發展的互聯網信息資源。多方位挖掘和融合課程資源,不僅能夠讓課程更加豐富多樣,還能大大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1)生活化課程資源的發掘。教師開發生活化的課程資源時,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例如,教授“感恩家人”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家人進行認真觀察,觀察其對自己和其他家人所做的事情并記錄下來,讓學生感受家人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和愛心,并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如何用行動回報家人。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申出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進行相關的法律知識普及,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正是讓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契機,教師要注重生活中的小事,并加以利用和設計,用生活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道德與法治水平。
(2)傳統文化課程資源的發掘。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教育資源,它們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教師開發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時,可以從我國傳統文化中選取合適的資源。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心智開發和道德啟蒙具有積極的作用。《刻舟求劍》《揠苗助長》等寓言故事蘊含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讓學生明辨事理,學會做人做事。另外,還有很多經典古詩詞作品體現出古代文人對家國情懷、哲學思想等多方面的思考,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3)互聯網課程資源的發掘。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為教育行業帶來了諸多便利。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時,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資源搜集,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共享。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課程相關資源,制作出集聲音、文字、圖像、動畫于一體的多樣化的課件,讓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真切、深刻地理解課程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與其他教師交流課程資源開發的經驗和心得,關注相關的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相互學習,共享課程資源,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重視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教科書內容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資源,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教科書進行,值得教師進行深入研究。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教材內容十分新穎和生動,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五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這一章節通過四個方面讓學生認識漢字所蘊含的深意,領略漢字的博大精深。教材里的內容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如語文、歷史、美術等知識都有所涉及,它們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科書中的“閱讀角”板塊,內容緊扣知識點分析,圖文并茂,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外,“活動園”板塊有以漢字為核心的多種活動主題,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其中的活動主題開展教學設計。
學生對圖文較為感興趣,低年級學段教材多以插圖和繪本的形式來編排內容,這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又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時應積極使用插圖和繪本。例如,二年級上冊的“我們小點兒聲”這一章節,使用了四幅圖畫讓學生領悟“輕聲細語、保持安靜是文明的一種體現”。教師講解完這一內容后,便可以引出《好安靜的書》這一繪本作為補充資源,讓學生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進行自我思考和反省,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作繪本,以此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也是一種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年級下冊“干點家務活”這一章節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讓家長通過視頻打卡的方式記錄孩子在家里做家務的場景,這是借助家長力量而進行的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一種方式。
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對學生道德法治觀念的培養。例如,學生在走廊奔跑追逐、大聲喧鬧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安全和禮儀教育;學生上體育課大聲說話,影響到其他班級上課時,教師可以召開班級會議來討論這一行為。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都可以成為教師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資源。另外,教師還可以將時事熱點新聞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非常重要。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的長期努力。為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首先要確定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主體地位,其次要多方位挖掘和融合課程資源,還要重視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樣,才符合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才能更好地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功能,實現立德樹人,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英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設計[J].教育藝術,2020(07).
[2]汪曉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思考[J].新教育,2020(05).
[3]馮字寬.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聊城大學,2019.
[4]劉桂霞.在生活中探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J].教師,2018(31).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and use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ers should first determin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mselv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n excavate and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many aspec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resources. Close to the actual life of students resource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sources,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the objec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Key word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life resources;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