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籽月 邱莉瑩(廣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
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我國要加大力度對農業進行升級改造以促進深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農業企業也一直在往轉模式、去庫存、調結構的方向進行升級改造,但農產品存貨管理問題依然突出。存貨作為農業企業資產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直接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以及企業的銷售利潤和資產規模。由于農業存貨受天氣變化、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很多不利因素會導致存活的數量與質量下降。短短幾年時間,獐子島經常上演“扇貝逃跑”鬧劇。本文從獐子島企業的存貨計量方法、內部控制制度、會計系統、存貨信息披露制度等角度開展研究。
在2014 年10 月,獐子島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因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公司在2011 年和一部分2012 年播撒的100 多萬畝即將可以收獲的扇貝發生絕收,其業績在2014年虧損11.89 億。2018 年1 月,獐子島集團有限公司再次發公告,發現所屬的部分海域的扇貝存貨出現異常,然后其在年度報告中介紹是海洋災害導致扇貝餓死,該年業績虧損至7.2 億元。2019年,獐子島集團有限公司第三次發公告,近期海底扇貝存貨出現大幅死亡,公司初步判定扇貝存貨存在重大的存貨減值風險,俗稱“扇貝逃跑”。可以看出,以上三次發布公告內容都與該公司對于扇貝管理環節出錯有關,從而表明獐子島集團有限公司存貨管理出現了問題。
獐子島的扇貝屬于農業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資產,扇貝類生物性資產具有更大的計量風險,理應結合其特性慎重選擇適合的計量方法。但獐子島的計量存貨方法在初始采購苗種、播種階段與后續養殖捕撈階段都采用了歷史成本模式,后續計量階段仍然繼續使用歷史成本法計量,忽略了生物資產特有的生長周期與價值的關系,錯過了最佳的捕撈周期以及實現最高價值機會,造成公司賬面計量價值與扇貝存貨實際價值的不對等。
獐子島的股權主要掌握在島內的中高管理層,但控制權落在吳厚剛手中,又因中高管理層大部分是有親朋關系的本地人,公司的控制權和股權高度集中不分離,公司內部組織架構不清晰。政企不分造成管理層之間或相互遮掩公司業績真相,欺騙股民公眾,或頻繁離職,交接不清。同時,公司沒有缺少設立嚴格的審計監督部門,沒有建立落實個人的評價反饋機制。在采購階段,已有島民揭發種子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扇貝苗種在投海前已經毫無價值,然其面對公眾質疑,企業安排進行抽測數據的竟是內部養殖員工,這種行為為主觀操作數據提供了便利空間,導致集團內部腐敗現象頻發,使得內部管理秩序混亂且造成內部控制的環境不穩定。
由于農業生產具有極大的自然局限性,遇到自然災害與惡劣天氣時,會降低收成甚至造成巨大損失。與此同時,《企業會計準則第8 號—資產減值》規范了生物性資產的減值計提,對于獐子島的消耗性資產,通過估計售價減去其出售的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的稅費后的金額與賬面價值孰低,當減值影響因素消失后,原減值的金額可以轉回。其中先計提后轉回的運作空間具有極大的自主操作性,這也為獐子島公司提供數次財務造假的擋箭牌,搶先計提大額的存貨減值準備,隨后再通過減少成本登記核算,以及營業外支出金額,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使當年業績“扭虧為盈”。
2019 年7 月10 日,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做出行政處罰,禁止其進入市場,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沒有及時并充分披露存貨信息,造成集團資產虛增,影響資產負債表的真實性,具有財務造假的嫌疑。集團在面對深圳證券交易所在關注函中提出的說明關于三次扇貝跑路的原因,還有要求包括預估評測公司存在的風險情況,以及公司的相關的近期財務狀況等,獐子島集團有限公司也籠統地用“原因不明確”“還在分析”等字眼回答,由于其行為而導致的信息不對稱,使得股民沒有正確識別公司的股價趨勢,給股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根據存貨特性匹配相應的計量方法,選擇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處理基礎,以應收應付為標準,在采購播種的初始計量階段,正確配比劃分與存貨有關的成本費用,凡是支出的效益與本會計年度一致(一個營業周期),都應作為收益性支出,計入當期的損益。后續計量中,根據生物性資產聯動生長周期變化的特性,考慮采用以歷史成本為主,公允價值為輔的計量法,正確預測市場估價,真實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為后期存貨盤查核算提供保障。
實行政企分開管理,同時借鑒外國先進的經紀代理人管理制度,將管理權交給總經理運營,董事長與總經理各司其職,增加管理的自主性,更多地發揮市場的引導性作用。建立并執行公開透明的采購—養殖—供應鏈條管理制度,增加費用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降低操作腐敗的風險性。
嚴謹建立完善的崗位責任制,不同的企業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管理的需要、業務內容以及會計人員配備情況,確定各自的崗位分布,使各項會計工作有崗有責,必要時可以將各崗位人員進行輪換,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促進各崗位的相互協調與配合。公司要加強內部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真實記錄公司發生的經營交易活動,堅持做賬結賬實事求是,維護財經紀律。
公司內部要建立嚴格有序的審計監督機構。由于存貨盤查審計難度大,存在較大的操作主觀性,還需要借助第三方專業的審計機構,具體可以借入互聯網大數據、構建可視化的云計算審計核查程序,提高數據的真實有效性。
農業生物性存貨由于受自然環境影響大,例如獐子島的扇貝就存在海底,所以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監管難度大以及外部難識別存貨信息等問題,公司可以考慮采用新興的媒體渠道例如入駐小紅書、建立微博官方賬號等,增加信息傳遞渠道,主動更新信息收集的技術,提高自身自愿性披露信息比重。以及由于生物性資產生長周期長等特性,進行定期清查,適當進行信息的披露,提高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政府立法部門可以從農業各企業自身經營存貨所具有的特性出發,收集各企業、社會公眾的意見以及提議,考慮平衡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出臺相應的個性化政策,完善會計政策體系,減少后期人為操作的漏洞,維護國家的利益。針對層出不窮的舞弊現象,相關部門可采取定期抽查與不定期抽查,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暗訪,鼓勵員工檢舉并到企業辦公地與生產地實地走訪,積極查處舞弊現象。相關的監督機構完善信息披露的懲罰條例,對于隱瞞、不報或謊報的企業現象,切合實際采取有力的懲罰措施,營造良好的信息披露環境。
存貨作為農業企業最重要的一項資產,做好存貨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資產管理的效率與質量,有利于農業企業管理科學化、制度化,減少農業企業存貨管理環節上的失誤。本文通過對獐子島綜合型海洋企業的存貨管理研究,認為農業企業應該采取合理計量、制度健全、科學控制、公開透明的存貨管理模式。政府機構作為外部力量對農業企業的幫助和扶持應該加重力度,面對舞弊貪污的行為應該加大懲罰力度,完善信息披露的相關政策,從而促進農業企業的久遠發展,增進農業有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