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柯定榮
(1.四川省金川縣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局,四川 金川 624100;2.四川省阿壩州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局,四川 馬爾康 624000)
阿壩州地處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立體氣候明顯,日夜溫差大,是西南玉米生態區的特殊區域,玉米新品種引進和選育難度大[1-2],尤其是高原高寒玉米主推品種長期為冀承單3號[3-4],突破性品種匱乏。為解決高寒組玉米品種短缺問題,阿壩州農業局種子站聯合轄區內種子站,于2016年引進玉米新品種龍源三號和元華9號[5-6],2017年引進玉米新品種利合16和德美亞1號[7-8],開展高原高寒玉米新品種生產試驗,觀察其生育期、抗病性、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以期為高寒玉米生產提供參考依據。
試驗于2016~2019年在四川省阿壩州進行。對照品種為冀承單3號,采用同田對比試驗,供試品種與對照品種相鄰種植,種植密度、施肥量和田間管理同當地高產田。試驗地要求土層較深厚、肥力均勻,面積500m2以上。各試驗點于3月25日至4月6日播種,10月6~14日收獲。
供試品種:龍源三號,北京墾豐龍源種業公司提供;元華9號,河北省圍場縣農業局曹冬梅提供;利合16,都江堰市岷玉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德美亞1號,黑龍江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016年供試品種為龍源三號和利合16,試驗點2個,設在金川縣勒烏鎮云盤村,海拔3100m;小金縣八角鄉太陽村三組,海拔3130m。2017年供試品種為龍源三號、利合16和元華9號,試驗點4個,設在金川縣勒烏鎮云盤村,海拔3130m;小金縣八角鄉太陽村三組,海拔3160m;馬爾康市卓克基鎮納足村,海拔2890m;黑水縣蘆花鎮澤蓋村,海拔2390m。2018年供試品種為龍源三號、利合16和元華9號,試驗點5個,設在金川縣卡拉腳鄉瑪目都村,海拔2770m;小金縣八角鄉太陽村三組,海拔3170m;馬爾康市查北村9公樁三朗,海拔3019m;馬爾康市查北村合伙地,海拔3028m;馬爾康市龍爾甲鄉石木榴村,海拔2850m。
德美亞1號于2017年在4個縣設4個試驗點,2018年在5個縣設6個試驗點,2019年在4個縣設5個試驗點。其中,2019年金川縣卡拉腳鄉二普魯村,海拔2960m;金川縣勒烏鎮云盤村,海拔3140m;小金縣八角鄉太陽村,海拔3120m;馬爾康市馬爾康鎮莫拉村,海拔3170m,黑水縣扎窩鄉若多村,海拔2890m。
記錄每個試驗點的播種、收獲日期和種植密度。調查各生育時期的感病情況。收獲期調查每個試驗點取長勢均勻一致的植株20株,調查株高、穗位高、穗粗、穗長、穗行數、行粒數、千粒重。每個品種實收50m2測產。
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龍源三號、利合16和元華9號生育期與對照相差在5d以內,3年的產量均高于對照,增產點率100%。其中,龍源三號多年多點平均生育期158~183d,穗行數14.1~15.2,行粒數27.0~32.1,千粒重247.0~310.1g;2016~2018年平均產量分別為10688kg/hm2、8984kg/hm2、9388kg/hm2,較對照冀承單3號分別增產39.11%、21.82%、24.51%。利合16多年多點平均生育期153~179d,穗行數13.3~13.7,行粒數28.5~34.4,千粒重261.7~275.4g。2016~2018年平均產量分別為10660kg/hm2、8998kg/hm2、10330kg/hm2,較對照冀承單3號分別增產38.75%、22.01%、40.07%。元華9號2年多點平均生育期152~177d,穗行數12.7~14.0,行粒數25.5~28.0,千粒重307.1~309.6g。2017~2018年平均產量分別為8641kg/hm2、9540kg/hm2,較對照冀承單3號分別增產17.17%、29.36%。

表1 2016年高寒玉米新品種產量性狀

表2 2017年高寒玉米新品種產量性狀

表3 2018年高寒玉米新品種產量性狀
另據大田抗性鑒定:龍源三號高抗小斑病、絲黑穗病、莖腐病、彎孢菌葉斑病,抗大斑病,中抗銹病。利合16: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和莖腐病,抗彎孢菌葉斑病,中抗普通銹病。元華9號: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中抗莖腐病,感彎孢菌葉斑病和普通銹病。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德美亞1號多年多點種植密度為58350~101835株/hm2,平均生育期153~180d,比對照早收獲1d。穗行數14.2~15.0,行粒數26.9~33.1,千粒重249~283g,單株產量101.3~121.6g。2017~2019年平均產量分別為9681kg/hm2、10950kg/hm2、8122kg/hm2,較對照冀承單3號分別增產34.6%、27.4%、21.6%。
另據調查,德美亞1號在多年多點試驗中均無倒伏(折)現象,平均空桿率0.76%,增產點率100%,抗病性鑒定:抗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和穗腐病、莖腐病,抗普通銹病和彎孢菌葉斑病。

表4 德美亞1號2019年產量性狀

表5 德美亞1號多年多點產量性狀
根據高寒組玉米品種標準,按下列幾個原則淘汰品種:比對照增產小于3%;增產點率小于60%;空桿率大于10%;田間倒伏大于10%以上;生育期較對照長5d以上;大斑病、普通銹病、灰斑病、莖腐病穗四個病害田間自然發病為高感。經多年多點引種試驗觀察,龍源三號、利合16、元華9號和德美亞1號符合高寒組玉米品種要求,推薦該品種在阿壩州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