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慧,杜文平,謝 桃,徐 敏
(臺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綿陽 621000)
據報道,從2004年開始,中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六連豐”,且連續4年穩定在6.5億t以上[1],究其主要原因,化肥在作物增產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自21世紀以來,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相對穩定,年播種面積3000萬hm2左右[2],化肥對其增產的貢獻率達到29.6%[3]。但是,隨著農業快速發展及片面追求產量高增長,化肥過量施用、盲目施用,特別是偏施氮肥等問題日益突出。2005年國家緊急啟動了“測土配方施肥行動計劃”并持續寫入中央1號文件,2015年農業部出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
化肥“減量增效”中“減量”是手段,“增效”是目標,水稻施肥的本質是為水稻生長提供養分,為保障減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時滿足水稻生長養分供給,最有效的途徑是提高化肥利用率。測土配方施肥因其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充分研究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其技術載體分作物專用、分區域專用、分生育期專用,因而比常規施肥的針對性更強。為研究測土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在水稻種植上的化肥利用率情況及經濟效益情況,筆者在四川丘區的三臺縣、中江縣、蒼溪縣連續2年進行了水稻不同施肥方式的肥料利用率研究。
試驗肥料:尿素(含N 46%)、氯化鉀(含K2O 60%)、過磷酸鈣(含P2O512%)、磷酸一銨(含N 11%,P2O542%)。試驗品種:恒豐優粵禾絲苗(臺沃種業)。試驗土壤:供試土壤為水稻土類、潴育水稻土亞類、潴育鈣質紫泥田土屬、夾黃紫泥田土種,試驗地地力均勻,肥力中等,可代表四川丘區主要水稻種植土壤類型。
試驗設置8個處理, 分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2個大區,常規施肥大區中設置常規施肥和常規施肥無氮、常規施肥無磷、常規施肥無鉀4個小區;配方施肥大區中設置配方施肥、配方施肥無氮、配方施肥無磷、配方施肥無鉀4個小區。大區內各小區隨機排列,每個小區面積為21m2,大區之間和小區之間作埂,埂高30cm,覆雙層膜。
肥料利用率的計算方式分回收利用率及農學利用率。本研究中利用率以農學利用率的方式進行計算,以氮肥為例,計算公式如下:
氮肥農學利用率(%)=
2019年常規施肥的氮、磷、鉀純量分別為9.35kg/667m2、6kg/667m2、1.2kg/667m2,測土配方施肥的氮、磷、鉀純量分別為10.4kg/667m2、3.2kg/667m2、2.4kg/667m2;2020年常規施肥的氮、磷、鉀純量分別為13.1kg/667m2、4.8kg/667m2、3.0kg/667m2,測土配方施肥的氮、磷、鉀純量分別為9.2kg/667m2、4.0kg/667m2、4.8kg/667m2。常規施肥水平為前3年農戶平均施肥水平調查數據,測土配方施肥水平為通過水稻3417回歸旋轉試驗所耦合配方。

表1 2019~2020年施肥水平設置及產量情況表 單位:kg/667m2

表2 測土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養分的利用率對比表(2019~2020) 單位:%

表3 肥料利用率試驗的經濟性狀指標表
由表2可知,測土配方施肥氮肥2年的利用率分別14.89%、14.17%,平均為14.53%,常規施肥氮肥2年利用率分別為16.14%、8.09%,平均為12.12%,即測土配方施肥氮肥利用率比常規施肥提高2.42%;測土配方施肥磷肥2年的利用率分別20.19%、17.34%,平均為18.77%,常規施肥磷肥2年利用率分別為12.13%、13.57%,平均為12.85%,即測土配方施肥磷肥的利用率比常規施肥提高5.91%;測土配方施肥鉀肥2年的利用率分別15.96%、11.69%,平均為13.82%,常規施肥鉀肥2年的利用率分別12.00%、13.48%,平均為12.74%,即測土配方施肥鉀肥利用率比常規施肥提高1.08%。
2019年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綜合利用率為51.04%,常規施肥綜合利用率為40.27%,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綜合利用率為43.20%,常規施肥綜合利用率為35.14%,即2年測土配方施肥綜合利用率分別高于常規施肥10.77%、8.06%,2年綜合利用率平均提高9.42%。
2.2.1 測土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投入分析 2019年純養分N、P2O5、K2O的價格分別為4.78元/kg、4.94元/kg、6.00元/kg,2020年純養分N、P2O5、K2O的價格分別為4.61元/kg、5.95元/kg、5.5元/kg,由此計算測土配方施肥投入比常規施肥投入2年平均低7.23元/667m2。
2.2.2 測土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產值分析 由表3可知,測土配方施肥2年平均產量為555.79kg/667m2,常規施肥2年平均產量為519.41kg/667m2,即測土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產平均高36.38kg/667m2;2019年水稻干谷按2.4元/kg計算,2020年水稻干谷按2.8元/kg計算,測土配方施肥產值2年平均為1441.05元/667m2,常規施肥產值2年平均為1346.84元/667m2。即測土配方施肥產值比常規施肥平均高94.21元/667m2,平均節本增收101.44元/667m2。
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等部門的施肥指導意見[4],長江上游單季稻區產量水平450~550kg/667m2的區域推薦氮肥(N)用量8~10kg/667m2、磷肥(P2O5)4~6kg/667m2、鉀肥(K2O)5~8kg/667m2,即施化肥純量17~24kg/667m2。若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的方式,按以上試驗數據化肥可減量9.42%計算,平均減少化肥純量約1.6~2.3kg,據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公布全省目前水稻面積188.33萬hm2,其中丘區耕地面積約占57.6%,即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方式在四川丘區應用可減少化肥純量約2929~3743萬kg,化肥減量顯著;平均可節本增收101.4元/667m2,可累計增收16.5億元,節本增效亦顯著。
綜上所述,通過2年6個試驗點的水稻測土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利用率對比研究試驗得知,測土配方施肥可顯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及水稻產量,且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方式投入較常規施肥低,在水稻種植上可達到化肥減量增效、農戶節本增收的目的,可大面積推廣應用。同時,為保證產品配方的適宜性,配方應每年進行研究與矯正,在大田生產時,推薦與秸稈深埋還田、增施腐熟有機肥、土壤調理改良、施肥時間適度后移等提高肥料利用率技術及高標準農田建設減少化肥滲漏相結合,將有利于更進一步提升測土配方施肥對水稻種植的化肥減量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