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2006年從內地來到湛江任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一職,一直從事教書育人以及實驗室科研的工作。2013年,因關注當地吃鳥捕鳥陋習后開啟了鳥類保護工作,這一干就8個年頭,成為名副其實的護鳥使者。
2013年,粵西雷州半島因吃鳥捕鳥被央視曝光。作為動物學專業出身的田麗深知這一行為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嚴重性。于是,她在嶺南師范學院組織并指導學生成立了“嶺南師范學院羽揚鳥社”,帶領學生對粵西雷州半島的鳥類資源進行摸底調查,并在校園進行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田麗希望借助自己是教育工作者的天然優勢,影響身邊的同事、培養學生成為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傳播者,以喚醒更多人,參與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列。她所指導的學生社團還獲得了“全國護鳥營一等獎”“湛江市十佳社團”等榮譽稱號。
雖然帶領的學生社團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田麗認為這還遠遠不夠。為了呼吁更多社會力量加入到護鳥的行列,2015年,田麗與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粵西地區第一家環境保護類NGO——湛江市愛鳥協會。自此,田麗又多了一個身份,湛江市愛鳥協會會長。
要想保護好鳥類,首先要知道本地有哪些鳥類、它們種群數量多少、生活在哪、生活景況如何、是否存在威脅因素?但要摸清這些情況,并非易事。為此,田麗考取了北京師范大學著名鳥類研究專家張正旺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從原本的動物學專業轉到了生態學專業,只為把當地鳥類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研究做得更深入。經過多年的努力,田麗和她的團隊在湛江共記錄了野生鳥類313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60種,并確立了湛江是極危鳥類勺嘴鷸在我國最重要的越冬地。這些研究和發現為廣東乃至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
針對當地布設鳥網、獸夾進行盜獵的現象,田麗所帶領的湛江市愛鳥協會還定期去到戶外,進行反盜獵巡護。幾年下來,協助執法部門累計拆除鳥網482張、14448米,清理獸夾28個,救助鳥類56只。反盜獵行動的開展,影響和帶動了一批熱心環保的巡護志愿者參與,助推當地形成了民間與政府良性互動、互補的反盜獵機制,為當地的野生動物創造了更好的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