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萱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內容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現實情況下,幼兒階段的古詩詞教學內容簡單,主要以朗讀和理解為主。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僅僅采取單一化的朗讀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適當的律動創編能夠為古詩詞教學拓展新的思路。本文立足實際,研究和分析幼兒園創編古詩詞律動教學應用的現狀,以便于更好地優化律動創編方式,發揮律動應用的合理性,為古詩詞律動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古詩詞律動;應用策略
一、創編古詩詞律動的意義和價值
幼兒教育階段,古詩詞律動主要以韻律操的形式進行。作為一種操作簡單,形象生動的學習形式,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將古詩詞語與幼兒喜歡的節奏律動結合起來,更好地提升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和綜合能力,同時在參與古詩詞律動的過程中自身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也將隨之提升和鍛煉。
二、創編古詩詞律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古詩詞律動有助于培養幼兒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促使幼兒在律動的過程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更好的激發幼兒對古詩的誦讀興趣,并在律動的過程中強身健體。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合理創編古詩詞律動應作為幼兒園教學的主要途徑,具體應用策略如下:
(一)立足幼兒年齡特點,由簡入繁
幼兒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由于不同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感受能力不同,有的孩子樂感較差,有的孩子則相對較強。為此,教師在創編古詩詞律動的過程中應該先從簡單的動作開始,逐步過渡到復雜且煩瑣的律動當中來。以古詩《憫農》為例,“鋤禾日當午”的律動可以是引導幼兒模仿農民伯伯拿著鋤頭鋤地的動作,“汗滴禾下土”的律動可以從擦汗的動作入手,配合音樂的節奏進行適當的轉換和調整。對幼兒而言,這樣的動作簡單易學,便于理解和把握,并且在進行律動的過程中幼兒對詩句的理解也將得到由簡入深的升華。在一系列的簡單律動過后,教師可以適當創新和拓展律動的內容,加大動作的難度,以更好地發揮古詩詞律動對幼兒園教學的積極作用。
(二)立足詩歌整體意境,恰當選曲
幼兒階段,對古詩詞的把握和教學應注重情景的創設和優化,教師應積極發揮古詩詞律動的積極作用,在選擇節奏樂曲的過程中主要以優美、輕快、節奏感強的音樂為主,并與詩歌的意境巧妙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古詩詞律動取得實際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創編古詩《春曉》的律動過程中,教師在選擇背景音樂的時候可以融入春天的氣息和聲音,引導幼兒跟隨音樂進行律動的感受。同時,在展示動作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表情和神態的和諧統一,讓古詩詞律動與音樂的節奏融為一體,真正發揮古詩詞律動對教學的推動作用。
(三)合理把握律動節奏,動靜交替
古詩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同的詩歌有不同的含義,針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現狀,律動的幅度和頻率需要教師巧妙的把握和調整。現實情況下,有的幼兒身體素質好、理解能力快,有的則相對弱一些,這意味著教師在創編古詩詞律動的過程中應做到動靜結合,將活動量較大的律動與活動量較小的律動結合起來,在一首詩歌律動中盡量選擇簡單的樂曲,并且采取動靜結合的方式,在律動過后短暫的停頓和修整,從而更好地發揮律動對幼兒成長和進步的積極意義。在動靜交替的律動中,幼兒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也將隨之提升,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喜愛程度也將隨之增加。
(四)尊重幼兒實際興趣,及時創新
律動,是幼兒階段教學的重點形式之一。幼兒的興趣是教學的目標和關鍵,古詩詞律動的創編必須以幼兒的興趣為主,律動的節奏、大小、樂曲選擇等都應該尊重幼兒的興趣進行創編和優化?,F實條件下,在古詩詞教學中創編律動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更是一次鍛煉幼兒身心發展和動作發展水平的過程。在律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拓展思路和內容,幫助幼兒產生對古詩詞律動的興趣。例如,在創編《靜夜思》古詩律動的過程中,教師在結合詩句創編動作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引導幼兒集思廣益,表達自己對律動的想法,通過給予幼兒暢所欲言的機會,讓幼兒能夠結合詩句進行動作的創編和思考,針對一些切實可行的動作,教師可以適當采納并融入律動創編當中,通過隨時隨地的更新和優化,古詩詞律動的效果也將大大提升。
三、結語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律動作為一種富有趣味性、生動活潑且感染力較強的教學形式,吸引著教師創新和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恰當的創編和優化能夠促使幼兒易于接受律動,融入律動當中并進行身心的鍛煉。作為教師,應積極立足古詩詞內容進行律動創編,從而更好地提升幼兒的節奏感和動作發展能力,通過創編新穎合理的古詩詞律動更好地提升幼兒的身心水平,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宏端.感受詩韻? 融于詩境——幼兒園古詩教學的策略探微[J].當代家庭教育,2021(07):77-78.
[2]魏微.對幼兒園古詩教學技巧的探討[J].江西教育,2019(09):94.
[3]高穎茹.幼兒園古詩教學中的美育[J].廣西教育,2018(05):159-160.
[4]邱敏.幼兒園律動活動游戲化設計思路[J].幸福家庭,202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