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福海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教育也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微課將信息技術和教學結合,適應了教育現代化的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微課,可以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合理應用;教學效果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微課正是適應了教育發展的需求而出現的。它主要是以圖片和視頻為載體呈現出來的,通過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的學習感官,能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形成良性循環,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微課助力課堂,化靜為動,促進學生理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思維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難理解。在以前的教學模式,老師授課時候太長,學生容易感覺疲倦,注意力容易分散。微課教學具有它獨特的優點,一個微課一般就十幾分鐘,多以視頻和圖文的形式呈現,深受學生喜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當應用微課,省時、直觀,可以化靜為動,突破重點難點,有助于學生們對數學知識更好地理解和學習,這樣就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演示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的傳統課堂受到時空的限制,常常難以實現,所以就顯得數學晦澀難懂。但微課可以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例如,進行“平行與相交”知識教學時,學生在微課中可直觀形象地看到“平行線不斷延伸卻并不相交,可相交線不管怎樣延伸還是能夠相交”。這樣,學生一下子就透徹地理解了“平行”與“相交”的概念。在教學“直線、射線、線段”時,微課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直線、射線與線段的不同,從而很好地理解掌握三者的概念,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充分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而且動畫記憶比文字記憶要持久,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二、微課助力課堂,增加趣味,豐富課堂內容
很多孩子不喜歡數學,學不好數學是因為他們感覺數學很枯燥乏味,難理解。數學難理解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微課通過圖片、動畫、視頻和音樂等多種方式刺激感官,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適當地引入微課,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可以一下子抓住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習積極性,又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展現許多孩子們想不到的情境,豐富了課堂學習的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生透徹理解“平行”與“相交”的概念后,微課播放許多生活中事例,讓學生對事物的平行或相交關系做出判斷,比如,折疊桌四條腿的支撐架是相交關系還是平行關系。教學“平移和旋轉”時,可以利用微課展示大量的生活中常見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學生們通過分類、觀察這些運動異同點,探究物體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數學來源于生活,微課生動直觀的畫面比干巴巴的說教來得有說服力。學生在觀看微課 “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小汽車”時,通過觀察討論,驚喜地發現車身是平移運動,方向盤是旋轉運動,而車輪的運動既有旋轉,又有平移,孩子們一下子就感悟了平移與旋轉的區別,同時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愛上數學。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巧用微課,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培養了學生們觀察生活、主動地探究的能力。
三、微課助力教學,延伸課堂,增強教學效果
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課堂教學十分重要,但是要想增強學習效果,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是必不可少的。微課短小精悍,一般一個微課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播放方便,可重復觀看。微課助力教學,除了可用于課堂教學,也可用于預習,還可用于課后鞏固。在倡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今天,數學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學,并通過微課來為學生提供引導,從而讓學生的預學活動更有針對性,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課后,對于重難點或某個知識點不理解,學生可以通過可以反復觀看微課幫助理解,觀看時還可以按下暫停鍵思考或做筆記,加深對數學知識和概念的理解鞏固。學生在課后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攔路虎”,這時候觀看微課,印象會十分深刻。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給學生提供拓展性的微課資源,進行知識拓展,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培養思考力。微課既延伸了課堂教學的40分鐘,又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和數學思維,從而增強課堂學習的效果。
微課具有獨特的優勢,合理運用微課助力小學數學教學,既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又能大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夠打破時空界限,延伸課堂,豐富課堂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微課的優勢,巧用微課助力課堂教學,從而使得學生更樂于學習數學,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曹春燕.以“函數”教學為例,談微課程教學法的教學實踐[J].數學教學通訊,2019(45).
[2]陳潔.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