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永春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教學時不斷創新教學策略,尤其是即將面臨人生重要轉折點的高中生,打造高效、靈活課堂尤為重要。古代歷史制度是高中生學好歷史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但是,目前高中歷史教師在教授相關知識點時,存在知識面窄、學生學不懂等問題,故本文將從教材整合、學生差異、高考命題三方面淺談關于中國古代歷史制度發展歷程的認識與教學策略。
關鍵詞:歷史制度;發展歷程;教學策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幾千年的發展,留下了許多寶貴文化遺產,古代歷史制度就是文化遺產中一大瑰寶。歷朝歷代都需要一定政治制度進行統治國家,學好古代政治制度,可以幫助高中生了解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統治思維以及制度的好壞。但是,教師單單教授古代歷史制度知識點并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同時也體現不出歷史的連續性、多樣性和復雜性,教師需要通過教材整合、尊重學生差異、注重高考命題三方面,將歷史知識點整合貫通,把難學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同時,尊重學生差異,允許課堂存在不同的聲音,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探究歷史背后的故事;課堂知識聯系高考命題,鍛煉高中生應考能力。
一、通過教材整合,提升學生整體思考能力
單一模塊教學無法培養學生整體思考能力,使學生不明白知識點背后的關聯,無法形成知識網絡,進行關聯記憶。教師通過教材整合,將原本不在一模塊的知識點關聯在一起,可以大大提高高中生的整體思考能力,知識點記得更加牢靠,不易遺忘。中國古代歷史制度不是單一產物,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統治制度。統治制度作為上層建筑,必然與經濟基礎有關,教師可以將與歷史制度發展相關的經濟與文化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制度發展歷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因此,小農經濟與封建制度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農民賦稅是國家的經濟基礎,小農經濟又和封建宗法相聯系,一家一戶是一個生產單位,父輩掌握絕對主導權,這種社會關系對封建制度產生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教授中國古代歷史制度發展歷程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結合封建時期的經濟與文化倫理,給學生在腦海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封建制度產生的背景和維護制度的原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提高課堂質量。
二、尊重學生差異,提高學生整體探究精神
教學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現今的課堂,教師的教成為主導,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但是卻往往由于時間等種種原因忽視學生的學,學生的學一是學習教師教授的,二是自身主動學習,課堂上,不同學生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觀點,教師不能只注重自身的教,也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在學生提出不同觀點時,給予支持,帶著學生一起探究背后的原因,提高學生整體探究精神,幫助學生學好中國古代歷史制度發展歷程。
教師在講到程朱理學這節課時,就可以在尊重學生差異和調動學生探究精神的教學策略下開展教學。在形成知識網絡時,教師將中國古代制度發展歷程與封建經濟、封建文化相聯系,有些高中生可能就會產生固定思維,認為封建時期產生的學說理論都是對加強封建制度有利的。教師可以先講其有利一面,這時有的學生就會產生疑問,對程朱理學與歷史制度的關系提出問題,教師這時可以提問學生,有多少人認為程朱理學對封建制度只有維護或者有維護有限制,當學生打開思維后,教師接著進行解答,面對思維轉換慢的學生,教師要帶著學生一步步探索,全方面認識程朱理學與封建制度。
三、注重高考命題,提升學生整體應考能力
高考是高中生學習階段最重大的事,雖然,教師教學的目的不是單單為了高考,學生學習也不僅僅是為了高考,但是,教學過程中關注高考命題方向還是很有必要,不關注高考,學生就很難在考場上應答自如,將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教師需要實時關注高考命題動向,查閱往年高考歷史試卷有關中國古代制度發展歷程的試題,在日常課堂指導學生如何應答有關問題,提高學生整體應考能力。
教師在指導學生如何應答高考試題時,可以從往年典型試題入手,平日里,多讓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看到問題要多角度考慮,不拘泥于課本知識,要緊跟材料和教師課上的擴展知識,明白每個朝代不同統治制度的成因以及制度的優劣處,用完整的知識框架應答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高中教師在教授中國古代歷史制度發展歷程知識點時,需要不斷結合實際教學環境,與時俱進,按照歷史課標最新要求,創新教學策略,既要整合教材,幫助學生在腦海形成知識網絡,明白中國古代統治制度發展每一歷史階段的背景,也要尊重學生差異,引導學生探究不懂之處,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學懂才學習。高中生努力學習就是為了高考,教師要緊跟高考出題方向,在課堂鍛煉學生應考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懂歷史。
參考文獻:
[1]侯亞娟.高中歷史課程資源整合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袁廷虎.關于中國古代專制主義制度發展歷程的認識與教學策略[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3(12):3-11.
[3]侯巍.淺析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J].考試周刊,2018(3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