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實驗小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實施,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學習模式,強調培養和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在當前我們的教育倡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運動興趣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培養終身堅持鍛煉習慣的前提,不僅是在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都應注重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因為只有激發出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才能自主、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當務之急。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活潑好動喜愛游戲,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實施,在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顯得格外重要,游戲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教學中效果明顯。學生對上課的積極性和學習方法、態度有大提升。
游戲法的定義:游戲法是體育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是自古就有的做法。通過游戲法上課希望能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F在很多學生喜歡“體育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其原因就是學生失去了運動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激發出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鍛煉習慣,學生就會更加愿意投入到體育練習中去,游戲法對小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研究對象為本校一年級的學生,統一進行身體素質與技能測試選取各項數據大致相同的班級進行實驗,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查閱文獻,查找小學生對應年齡段的心理狀態,對事物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讓自己能夠準確的把握學生的心態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效應。查找有關體育游戲設計的文獻,學習借鑒設計適合自己教學的體育游戲。
2.教學實驗法
通過把實驗對象分成兩組,對照組運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實驗組在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授課。通過期中和期末的成績檢測,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情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完成情況來做比較。比如立定跳遠的距離增長,排球墊球的個數增長。實驗假設游戲法教學對小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有積極影響,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有明顯增強。游戲法教學使小學生上課積極性得到了明顯提高。
(1)實驗目的
本實驗通過在小學生體育課中加入體育游戲的方法,通過12周的教學實驗。在實驗組中采用游戲法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在實驗周結束的時候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收集整理數據來判斷游戲法在小學生體育課的運用中的情況。努力尋求不影響小學生身體素質增長而能滿足學生興趣的有效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增添學習趣味,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2)實驗時間
2021年2月—2021年5月,為期三個月,授課12周。
(3)實驗地點
我校田徑場。
(4)實驗處理
實驗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抽樣測試確保學生的起點一致,對實驗組進行游戲法教學上課,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在教學任務與教材選擇上面實驗組與對照組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上課的方法。實驗組在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上對比對照組有修改。測試內容:立定跳遠、跳繩、50米,測試工具:秒表、皮尺。
(5)實驗控制因素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進行診斷性教學測試,確保學生的初始學情是大致相同的。教學過程中保證授課老師、教材內容、教學環境、學時一致。教學測試時保證測試老師、測試標準、測試內容、測試方法一致。
(6)實驗實施程序
實驗前進行測試選擇身體素質相差不大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安排實驗組與對照組學期教學計劃,設計相應的實驗組教學游戲,進行16周的教學授課,保障各項內容授課學時一致,在期末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相同內容的測試,整理統計數據,分析結果。
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能體驗到快樂,滿足其趨樂避苦的欲望,這也是保持運動興趣方法之一。
1.游戲教學法的概念
顧名思義游戲法教學就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學習、枯燥動作技能的訓練。讓教學變成一件有趣的事在提升學生上課積極性的同時提高教學的效率。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方法。
2.游戲法的特點分析
(1)多元性:可以根據不同的上課內容編寫設計相應的游戲;(2)情景性:可以根據上課內容的需要編寫設計不同情景的游戲來導入上課內容;(3)易操作性:可以根據教學器材和教學環境編寫設計游戲,即使不用器材也能可以設計游戲;(4)靈活、機智性:可以根據上課的進行和突發事件都可以臨時加進游戲中,那些突發事件都可以成為編寫設計游戲的教材;5.內容豐富性:各個領域的知識都可以加入游戲的編寫設計中;6.趣味性:通過娛樂進而調節神經肌肉,達到增進興奮轉移注意力消除疲勞的有效方式。趣味性是游戲法的關鍵,沒有趣味性游戲的設計就缺少吸引力,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主動地參與進來。
傳統的教學以學生、教材、課堂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社會適應能力。強調學生圍著老師轉、圍著教材轉,在此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很被動,缺乏學習趣味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在新課改下的教學標準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與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體育課教學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缺失,對上課內容的興趣不大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都是在被動的參與學習。游戲法教學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于學生上課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很大程度提升。游戲法將枯燥的練習轉變成為有趣的游戲更能趨向于學生的心理要求,對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身體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在開學一周后,對1年級全體學生進行測試。選兩個相差不大的班級為實驗組與對照組(表1)。對數據進行整理統計,通過數據對比發現兩個班各項數據差距不大。

表1 實驗前身體素質檢驗結果
通過12周的授課學習,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全體同學再次進行測試,測試的內容和方法和實驗前測試保持一樣。通過對數據對比,實驗組在各項數據上略好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實驗后身體素質檢驗結果
通過設計發放調查問卷58份,回收問卷58份,其中有效問卷58份。在對問卷進行統計發現喜歡體育游戲方式上課的學生50人,占中人數的86%喜歡傳統體育課的學生0人占中人數的0%,覺得無所謂上什么體育課的人占5%。
游戲法能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運動興趣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培養終身堅持鍛煉習慣的前提。不僅是在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都應注重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因為只有激發出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才能自主、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體育教師應該加強游戲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通過進行教學實驗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游戲法教學對小學生的成績提高有一定效果。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游戲法上課的興趣很大,從長遠角度來看可以提高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鍛煉興趣,從而達到體育課的目的。由于受到實習周和課時的限制,導致得出的實驗數據提高不顯著。但是也能從實驗數據中看出實驗班的學生進步幅度較對照班快。
通過實驗數據和得出的結論發現游戲法對學生是有幫助的,建議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適當的添加游戲法的元素,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游戲法的成效是需要長期來觀察的,教師在選擇使用游戲法教學時要能堅持長期的游戲法教學。在教學對象上也可以做對比,發現什么年齡段的學生更適合游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