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恬 南寧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高等院校校園中的一種文化現象,其既是校園文化,又是體育文化。換句話來講,體育文化同高等院校校園文化融合交織,為校園體育文化構建了外延。據此,高校要清晰認識到通過體育文化重構校園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利用多元化方式建設體育文化,推動師生自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使其與校園文化完美對接。
全民健身作為國內體育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戰略措施,體現了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和要求。從本質角度來講,社會群眾身體素養水平高低同社會經濟利益聯系密切,而全民健身既能提升社會群眾身體素養,又能推動國內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據此,推行全民健身戰略實施,有助于轉變社會群眾生活習慣和方式,強化群眾身體素養,從而為社會實現穩定發展提供扎實保障。可見,全民健身運動的實施具有很強的社會價值和意義。
在全民健身視域下,高校要加強對體育文化的重視,提高學生身體素養與健康水平,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活動協調發展。而校園體育文化即指在特定校園環境中,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形成的結果,其育人功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校內部全體人員的道德品質,與此同時,更是各大高校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實現長足發展的基礎保障。基于全民健身視域下,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如若想保持一定活力,便要以擴展校園文化領域作為入手點,探究全新結合點與重構點,合理運用與社會文化結構有關的文化成分要素,以此提高校園文化重構水平。所以,高校要有意識、有方向性運用體育文化,加強同體育文化的聯系,汲取體育文化成分要素,在重構特色鮮明的高校校園文化體系同時,讓廣大師生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生活以及寬闊的知識視野,從而為其日后更好發展成長打下扎實文化基礎。
在全民健身視角下,建設和諧友愛的校園,是全民健身計劃和科學發展觀在高等院校建設發展中的重要體現,對維護社會穩定、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維護校園團結具有重要價值意義。基于此背景下,創建和諧校園文化已然成為新時代高校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具體可從兩方面來講:首先,校園文化既有助于預防與抵制校園內部不良風氣和消極思想對學生的傷害侵蝕,又能充分激發師生終身健身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推動和諧校園發揮積極作用。其次,建設校園體育文化制度,特別要重視將體育文化合理融入其中,讓高等院校內部校園文化漸漸形成嚴格遵循體育規則和體育規范的特點,以和諧友愛為基礎,提高體育文化的競爭性及嚴謹性,幫助師生養成遵守規則和要求的良好習慣,從而推動校園實現和諧穩定發展。
通常來講,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和方向,是由素養教育目標所決定。德育不僅是素養教育的靈魂,更是素養教育永恒的主題。其作為推動素養教育開展的落腳點,是評判素養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標尺。故而,高等院校在開展素養教育時,應將德育工作放置于校園文化重構首要位置,鞏固并加強高等院校德育建設工作。在全民健身視域下,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結合從根本上為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真正統一了德育育人與知識育人。此種融合能完善高校德育環境,讓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健身意識與行為習慣,形成正確道德觀念與風貌,進而穩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精神。
基于全民健身視域下,通過體育文化重構高校校園文化,其面向主體是大學生。在實踐中,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將利用獨特形式向大學生傳遞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和體育技術;通過多元化體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培育大學生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的優秀意志品質,助推高校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立足宏觀角度,借助體育文化重構高校校園文化,不僅有助于落實馬克思主義與個體全面發展相關的思想,還有助于鞏固與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繼而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實現提質增效。立足微觀層面,將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重構相對接,有助于提高大學生道德素養、完善學生人格,以此為其綜合素養全面提升奠定扎實基礎。另外,在全民健身視域下,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養人才是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共同期望。伴隨時代發展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社會各界對高校學生提出更多要求,既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將側重點放置在學識修養、品德素質、身體機能以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發展。而體育文化作為高校在培養學生綜合身體機能方面的主要體現,其囊括多種與鍛煉學生體育素養以及身體機能有關的內容,既包括傳統跳繩、跳遠與跳高等運動,又包含籃球、柔道和棒球等體育鍛煉方式,從而為體育文化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校園文化建設聯系密切。據此,高校要想更好重構校園文化,便要以體育文化為基準,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從而充分發揮體育文化在重構校園文化中的效用和價值。
在現代社會發展背景下,高校青年學生體育文化意識偏低,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文化重構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鑒于此,高校要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校園體育文化重構的內涵和價值,協助學生養成正確體育文化意識。從本質上來講,體育這門課程既是高校校園文化重構的重要渠道,更是向學生傳遞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主要場所。故而,高校在實施體育教學活動時,要擺脫傳統教育模式和思想禁錮,適當提升體育學科在高校教學體系中的位置,強化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并將體育學科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以加強體育和高校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激勵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觀念。與此同時,高校教師在建設體育文化、重構校園文化時,應關注所有學生的身體素養以及心理個性,結合群體差異性組織針對性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體會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自豪感,保證高校學生能從意識層面真正認識到基于全民健身視域下體育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重構的現實價值和意義。此外,高校應提高對體育文化的推廣宣傳力度,利用廣播、互聯網以及公眾號等形式,大力宣傳體育文化價值內涵和要求,通過講座以及交談會等模式向學生普及體育文化,加強體育文化在校園內部的流通,從而為高等院校校園文化重構提供強大文化支撐。
為保證全民健身運動貫徹落實,高校在利用體育文化重構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應注重營造濃厚校園人文氛圍,保證學校體育文化呈現出鮮明的人文性和靈活性。第一,高校體育任職教師應積極改變自身教學思想,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依托全民健身教育觀念組織多元化體育文化活動,并充分發揮自身帶頭作用,結合大學生成長特點與發展規律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與工具,有效提升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文化重構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第二,學生應明確自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位置,樹立主人翁意識,為校園體育文化重構出謀劃策,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同教師的互動溝通,追求更高層次體育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第三,學校要創建良好校園人文環境,借助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來充分發揮體育文化的功能和效用,在學校內部形成和諧健康的文化氛圍,防止學校體育文化過于娛樂化和休閑化。
體育教師是發揮體育文化作用助推校園文化重構的主導力量,其具有重要價值。因此,體育教師個人文化素養將會決定著以上兩種文化對接成功與否。因此,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為保證體育文化發揮應有價值和效應,體育教師必須注重加強自身知識學習,轉變傳統以技能型作為主導的知識結構,有效提高自身綜合文化素養。第一,學校應以文化素養作為培訓青年體育教師的主要內容。通過系統全面培訓學習,使青年體育教師了解體育運動文化的內涵和實質,強化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將技術動作教學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能力。第二,高校要注重增強教師外展能力,著力培育“復合型”教師隊伍。鑒于此,要求體育教師高度關注體育教改和全民建設戰略發展動向,了解體育文化特點與具體功能,并在教學環節嘗試探究將體育文化知識和人文知識相融合的全新路徑,以幫助校園文化更好建設。
在全民健身視域下,若想使兩種具有獨立屬性的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則須依托某種載體或平臺實現,借助校園文化參與者之間的交流協作,共同努力創造,實現最終目標,而這些均要以豐富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為基礎。體育社團不僅是高等院校傳播體育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的關鍵平臺,定然會成為體育文化對接校園文化的有機橋梁。所以,體育教師要展開積極探究,深入挖掘體育社團的價值,全面發揮其在推動體育文化重構校園文化方面的作用。具體如下:首先,高等院校應創建相應制度保障體系,將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實踐活動的成績和學生期末考核相掛鉤,讓體育社團逐漸發展成大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其次,高校要借助體育社團,在學校內部組織多元化體育競賽活動,激活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自主性,強化學生終身健身意識,推動學生身體健康。而且,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既能實現全校師生健身目標,又能推動學校師生精神境界以及體育素養得以進一步提升。最后,通過網絡手段,積極開展與體育有關的知識講座、體育沙龍等,讓具有不同體能和興趣的學生均能獲得展現自我的舞臺,進而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體育文化活動,拓展大學生體育視野,培養高校學生群體“終身體育”行為。
綜上所述,在全民健身視域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重構要順應時代發展態勢,明確利用體育文化構建校園文化的價值,將體育文化與學生綜合素養培育相融合,營造良好文化環境。這樣一來,才可充分發揮體育文化在重構校園文化和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中的作用,助推高校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