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江南小學
小學英語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整個小學的學習過程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于英語學科的教育不夠重視,英語教育方法不夠全面,導致學生短板的出現。所以,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不能一味地把成績當作衡量一切的標準,要多方面的培養孩子,讓學生全面的發展,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對說英語的興趣,讓他們想學,主動的去學,老師再去加以引導,培養好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較強的學科之一,由于學科特殊性,導致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都很不感興趣。一方面,英語學科的學習本身是枯燥無味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去記憶和背誦一些英語學科基礎的單詞和語法,對于小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內容是沒有意思的,尤其是男生,男生對于語言類學科的學習相對來說就比較差,面對這樣枯燥的學習更提不起興趣。從調查數據來看,一個班級對英語有學習興趣的幾乎全是女生,在所有男生當中,只有不到10%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比較有興趣。在實際聽評課當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凡是課堂上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大部分都是女生,特別是遇到了些對話練習,很少有男生主動進行角色扮演而完成練習。另一方面,小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還是很短,他們的發音很不標準,詞匯和語法的知識儲量還是很少,對于說英語這件事情,他們就會很沒有自信,很多小學生就害羞,不敢去說。大多數的小學生還是比較靦腆的,在說英語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發音、詞匯或者語法的錯誤被同學嘲笑;老師在英語口語的教學中又經常去提示學生,讓學生不能夠去獨立完成英語的表達,老師發現學生在說英語時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的錯誤時,往往都是直接指出,這都是導致學生不敢去說的原因。正因為不敢說,所經導致小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夠。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老師和家長都只以學習成績為準,一切事情都與學習成績掛鉤,對于那些跟學習成績關系不大和沒有關系的事情,都不重視,甚至覺得那就是在浪費時間,老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忽略對英語口語的教學,對于英語詞匯和語法投入大量的時間,覺得英語口語不重要,在整個課堂中,根本沒有給英語口語的練習留下時間。家長對于學生的英語口語的能力也不重視,反而給小學生報一些亂七八糟的輔導班。家長和老師對英語口語的忽視導致學生對英語口語也不夠重視[1]。在英語的教學中,老師對于讀、寫的教學是非常到位的,很多學生都能寫出很漂亮的英語文章,但是,對于聽、說的教學十分不足,小學生所能聽到的也只有老師一個人的,這方面的教授不足。表面上看著很多小學畢業生的成績是很不錯的,有的學生甚至能考到非常高的分數,但是能夠獨立而且流暢的說出幾句英語句子的學生卻很少,能夠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更寥寥無幾,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是非常不好的。成績好并不是我們想要的標準,我們要的是一個全面健康發展的學生。“啞巴英語”這是當下小學生學習英語最為普遍的現象,即便是班上英語成績較高的學生,其口語能力也平平淡淡,因為學校和家庭都很少關注孩子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照著書本念起來頭頭是道,但真正讓其用英語口語說一段話卻十分艱難。
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學好一門語言是很困難的。調查中發現,“你的英語老師一節課教多久口語”,選10分鐘以內的占60%,選20分鐘左右的占30%,選30分鐘左右的僅占10,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大部分英語教師為了能夠快速地完成教學任務,都很少注重學生口語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學習。又如在“你學得學習英語口語面臨的困難是”,選“周圍沒有人說英語,沒有學習環境”的占40%,選“不太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不清楚英語的交流方式”的占10%,選“發音不準,不會表達”的占20%,選“口語練習形式單一,不感興趣”的占30%,選“其他”的占10%。由此可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沒有創設一種學生想說和敢說的良好環境,導致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學好一門語言并不能只靠課堂上的一點時間,也要和生活中事情聯系起來,把語言運用到生活里,而現實是,小學生根本不會在生活中用到英語。這種現象在城區還好一些,特別是一些偏僻的農村地區,不僅沒有學習運用英語口語的環境,有時候冷不丁來一句英語,周圍的人都分投來不解的目光,“咦,這孩子連話都不會說了嗎?”筆者記得小時候在自家門前河堤上大聲地背誦英語句子,總有一群小孩子跟前身后說些不三不四的話,所以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從課堂到生活都沒有一個好的環境。
小學生的年紀雖然不大,但他們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好奇之心,因此他們對于有趣的東西更感興趣。盡管英語的學習,特別是英語口語練習和其他的知識相比顯然沒有那么有趣,但只要教師引導有方,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好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的努力,一方面,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緊緊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把英語口語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引導他們對英語口語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英語口語,主動的去說英語。對此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玩一些小游戲,開展一些英語口語的活動,比如,小小演講家,給英語動畫配音等等,讓學生產生興趣,敢于說英語,從而愛上說英語。如筆者在教學人教PEP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2 My family》時,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小豬佩奇的動畫片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試著給片段配音,如“I am Petch the pig.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This is my brother.”學生在說句子的時候,讓其他同學配上相應的叫聲,惹得全班學生哈哈大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把對英語口語的練習融入相應的游戲活動或好玩的動畫配音中,總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自己的將來尚未有一個明確的謀劃,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首先都要轉變觀念,注重學生英語口語的培養。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與人交流,會說才是我們要看重的。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各類測試,更重要的是在未來的求職生活工作當中能有一技之長,從而比別人更加輕松容易地活著。所以,作為家長,要經常對孩子進行正確方向的引導,讓他們知道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而作為教師,也不應該把考試,把成績掛在嘴邊,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誤解,那就是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我們要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口語技能的練習。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總是為了圖完成教學任務而趕進度,不給學生留更多的口語交流時間。作為教師,要重視英語口語的教學,在課堂中給口語練習留下一些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練習說英語,讓學生多表達,告訴學生英語口語的重要性,讓學生自身也重視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把一個單元的單詞按照課文要求分成幾個階段,這樣每節課教學時就不會因為學習新單詞或復習耽誤時間,可以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口語訓練上。
只有一個好的英語環境,才能讓學生培養出流利、正確的英語口語。要讓學生張開嘴,大膽的去說。老師要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誰都敢說、誰都可以說的環境,要去鼓勵學生張開嘴說,頻繁的和學生互動,用英語交流。在英語課堂上的提問和回答都盡量用英語來說,讓學生看一些英語動畫短片,讓學生整個課堂都在一個好的英語環境中。特別是在三年級起始階段,作為教師從一開始就要運用全英教學,不要擔心學生聽不懂或學不會,因為學生剛剛接觸英語這門課程時,都特別好奇,慢慢的通過長期的練習,學生就能從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加之每節課教師都是全英教學,給學生帶好頭,學生也就有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在生活中,讓學生回到家后,去告訴家長家里的物品英語單詞是什么,怎么讀,讓學生在生活中也可以學到英語,鍛煉單詞發音。如筆者在教學人教PEP 版四年級上冊英語《Unit2 My schoolbag》時,讓學生認識了裝在書包里的常用物品用英語怎么表達后,可以鼓勵學生回家后看看房間里的物品用英語都該怎么說,如電視、冰箱、沙發、椅子、茶幾、書架等,盡管這些單詞后面才會慢慢學習,但是讓學生通過上網查詢,提前了解如何發音等,不但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為后期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傳統教法下,由于教學資源的匱乏。所以,如果我們總是只能依靠教師的講才能完成口語訓練,這種模式下英語的學習是十分枯燥無味的,如果老師還是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去教孩子們英語,學生是不吃那一套的。現在的網絡十分發達,現在的小學生接觸到的東西很多都十分有趣,必須把英語口語的學習豐富起來,才能把學生的心留在英語口語學習上。首先,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把英語口語的練習當成學生的每日活動來抓。如鼓勵學生在上下時,用英語與老師或同學打招呼或者相互問好,每天上課時,先組織學生完成一小段的英語口語對話練習,如隨機問答,不斷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其次,老師可以把英語學習的內容融入情景劇中,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每個小組表演一個情景劇,每個學生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角色的臺詞,讓學生對說英語不膽怯、感興趣,最后可以進行評選出最棒的是哪個情景劇,哪個小組,還有最佳表演家,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想學好英語,想說好英語。最后,可以在課堂活動中,組織課堂演講,鍛煉學生的膽量,同時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教學人教PEP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y family》時,鼓勵學生用英語先作自我介紹,然后把自己的家人介紹給全班學生,在介紹的時候還可以拿出家人的照片,讓全班學生認識。
總之,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口語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去重視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養成,不能只看重學習成績,讓學生對說英語感興趣,有信心,敢于去開口說英語。老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說英語的環境,讓學生大膽去說,幫助學生養成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