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揚 洛陽廣播電視大學
社區體育有明顯的生活化特征,人們在生活空閑之余樂于參加體育鍛煉,在清晨或傍晚前往公園、廣場、體育場館進行體育鍛煉,呈現和諧溫馨的生活景象。日常的體育行為不僅能強身健體,還有助于放松身心,促進體育鍛煉者獲得高品質的人格。社區居民向往美好生活,有了社區體育教師的參與,能促進社區居民養成定期鍛煉的好習慣,生活也更加文明健康。
我國建設社區體育師資隊伍已經有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國家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面健身計劃綱要》《社區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積極提倡社區成員參與到社區的體育健身活動中,社區內有能滿足群眾健身活動需要的體育場地和健身器材,人均有1平方米的體育活動場地,這能有效促進社區群眾增強體育健身意識,進而有效優化身體素質。在政策法規的支持下,體育事業能夠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國家、社區、個人三方良好結合,促進社區體育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建設體育強市,需有體育工作機制體制的支持,體育教師加入社區能促進社區體育充滿生機與活力,為社區群眾提供質量水平高的體育服務,建設完善的體育工作機制,體育教師的加入能促進社區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國家將體育產業做大做強。建設體育場地和設施,與體育強市的地位相匹配,有舉辦綜合性運動會的條件[1]。將某一日定為全民健身日,體育教師在全民健身時能起到示范作用。
發展社區體育需要有完善管理模式的支持,目前我國的社區體育管理模式包括官辦民助、民辦官助、單位管理、社區民間管理四種。社區體育由市體育辦公室、街道辦公室和社區委員會管理。各項規章制度、體育文件指導社區體育的發展和進步,指導社區體育的實現。街道辦公室是區域政府的派出機構,能具體領導社區體育活動,專門負責指導社區體育的發展。目前社區體育的組織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社區體育協會主導,另外一種是居民主導,體育教師主要是在社區體育協會工作,社區體育協會的體育教師指導宏觀的體育外在資源,社區體育協會能提供體育活動輔導站,還會設置晨練、晚練的活動點,體育協會、社區體育俱樂部、體育文化活動中心是靈活的組織模式,有廣泛的活動范圍,形成的影響力也比較大。居民進入訓練點需要體育教師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培訓,體育日常活動的協調工作由社區委員會負責。參加晨練和晚練的社區居民數量不固定,難以控制,這就容易造成種種矛盾,社區居委會體育相關人員工作復雜。
目前洛陽市的全面健身站點有上千個,分布在公園、高校田徑場、社區小廣場、社區健身俱樂部內。在全國各地都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協會內有上百萬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洛陽市內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有兩萬余名[2]。體育健身居民基數龐大,體育指導員仍數量不足,而且現有的社區體育指導員只有少數取得了行業資格證書。當前社區體育教師指導員負責的工作包括管理和社區體育活動的籌備,另外還需指導居民的體育健身活動,其中指導居民健身的工作只占很小的份額。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基本上能夠滿足社區群眾的體育鍛煉需求,但是年齡結構、學歷結構、性別比例還不夠合理。社區的體育指導員組成較復雜,包括中小學的體育教師、高校的體育教師、已經退休的體育教師、體育鍛煉愛好者、體育院校畢業生、運動員等。在工作實踐中存在質量不佳的問題,另外社區體育指導員大多將工作重心放在行政管理上,而不重視健身實踐技術指導,培訓內容與工作實踐的內容不相符合。對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培訓缺乏體育實踐運動技能的內容,未能良好區分運動項目以及受指導的對象。
建設社區體育師資隊伍需要有大量資金的支持,缺乏資金來源致使建設社區體育師資隊伍遇到較大的阻礙。從事社區體育教師職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必要支付社區體育教師一定薪資報酬或者是以補助的形式發放。這部分的資金來源有多種形式,包括政府補貼、社會對體育事業發展投入的經費、社區居民的體育資金投入,這些資金來源能夠為社區的體育教師帶來收入,這也有助于增強體育教師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管理和指導工作的積極性。一直以來社區體育經費都是工作中的難點,經費要用于體育鍛煉場地、器材和指導員等各個方面。社區體育基本建設經費依賴于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的投資計劃,而這兩項政府支出向社區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比例非常小,體育彩票公益金所能提供的幫助也是有限的。建設社區體育師資隊伍在經濟利益上也不占優勢,愿意投身于社區體育教師工作的體育教師少之又少,離退休的體育教師占較大比例,無償開展社區體育健身活動的組織、管理和指導,所能獲得的成效也是有限的,能夠參與其中的也都是社區內的老年人,青少年、中年人數量較少。
社區居民對體育健身有需求,需求又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體育健身場地、體育健身器材、體育健身的時間、體育健身的指導、體育健身的管理和組織。社區體育教師能夠滿足的需求包括體育健身指導、體育健身的管理和組織。社區居民對這兩項服務的需求所占比重不大,甚至可以通過自身的力量就可能滿足這兩項需求。場地和器材都是體育活動中必要的條件,是社區居民迫切需要的服務。而居民對體育指導、組織和管理需求較弱,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區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3]。社區居民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無論有無專職人員的指導,都可進行體育鍛煉,只不過鍛煉的質量可能無法保證。在洛陽市內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16.75%的受調查者迫切希望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獲得專職人員的指導,希望得到體育專職人員指導的受調查者占45.34%,另外還有10.67%的受調查者不希望有專職人員進行指導,只要能自由自在、不受約束鍛煉就可以。由此可見體育教師所能提供的服務對社區居民來說并非迫切需要,盡管社區居民也明白有了體育教師的指導自己的鍛煉效果會有所提升,但是現實條件還不能滿足這一需求,也就只能不作要求。
建設社區體育師資隊伍需要有固定的管理形式,也要有牽頭人或者領導者,但目前還沒有形成規范化且固定的領導管理形式,這制約了社區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形成。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社區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目的在于促進社區體育師資隊伍的發展,同時也有效規范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具體工作,促進指導員在社區體育的各項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管理辦法與全面健身條例相適應[4]。社區體育指導員不以收取報酬為目的,向群眾提供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將健身技能傳授給群眾,把群眾組織起來開展健身活動,積極向群眾宣傳科學健身的知識。管理辦法中明確劃分了技術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等級有三級、二級、一級和國家級。負責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志愿服務的是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在這個過程中,注重保護社區體育師資隊伍指導員的合法權益,并積極宣傳社會體育師資隊伍指導員,讓更多的社會群眾對社區體育教師有了解和認識,同時也有效擴大影響。社區體育師資隊伍指導員在實際工作中作出有價值的貢獻,應予以表彰和獎勵。在管理的實踐工作中,想要達到預期效果需克服重重困難,真正做好社區體育師資隊伍的管理工作,才能促進隊伍的發展和壯大。
社區體育教師的培訓教育有兩種,分別是技術等級培訓和繼續培訓。各級體育主管部門以及經批準的協會承擔培訓教育經費。需編寫培訓的教材,還需制定培訓的方法。做好上述工作,才能保證對社區體育教師的培訓獲得好的成效。能夠勝任培訓體育教師的教育者數量不多,需要滿足多項要素,應當有自信心,具備愛崗敬業的優良品質,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對教育者角色和受教育者角色有良好的認知,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能很好控制情緒,也就是情緒非常穩定,積累并掌握大量現場急救知識,在教育實踐中對學員細致且耐心,熟練掌握線上教學技能,積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學知識,有良好的個人魅力,能產生正面的影響力,掌握豐富的專業學科知識,具備示范體育技能和講解體育技能以及理論知識的能力,在教育工作中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有扎實的科研功底,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的能力,能實現自我效能,能做到關愛他人、理解他人,有一顆體諒和包容的愛人之心,具備較強的教學監控能力。符合上述要求的社區體育教師培訓教育者,才能促進社區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進步。而滿足上述要求的教育者數量較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社區師資隊伍的建設的發展。
社會地位不高是制約我國社區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因素,我國是工業強國,經濟發展、生活質量提升都離不開工業生產,高考報志愿、人的職業選擇都更加傾向于工科專業,選擇體育專業的人才數量相對少,這也與體育教師這一職業不受重視有關。體育教師數量不足,由于體育教師地位不高,開展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和指導活動成效也略差。重文輕武是我國社會的普遍現象,體育就類似于武,如今中國的社會人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良好,人們重文輕武也情有可原。但是我們也應居安思危,重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這樣才能在自然災害或者是其他流行性疾病來臨時保證自身安全。學生在校園內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也略少,在節假日也不能停止體育鍛煉。體育教師授課看起來比較簡單輕松,人們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性質也有誤解,認為不需要下很大功夫就能輕松勝任。但實際上,成為一名體育教師需要經過刻苦的訓練,更經歷了無數個風吹日曬,身體素質要達到既定的標準,具備的體育技能也要符合很高的要求。這些是社會群眾所不了解的,提高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消除社會群眾對體育教師的誤解還任重道遠。
就目前我國社區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情況而言,已經有相應政策法規的支持、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也已經逐漸變得規范,在社區體育教師的工作實踐中,還存在著種種問題,未來社區體育師資隊伍逐漸發展壯大,相應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制約我國社區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因素包括經濟因素、需求因素、管理因素和教育因素,未來還需積極加強宣傳,提高社區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我國社區體育事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