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惠 西安歐亞學院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產業數字化的發展進程,體育行業也逐漸進入數字化時代,衍生了體育產業跨界融合,開創了體育消費新需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要建設體育重點領域全產業鏈數據庫,這將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體育產業政務數字化、服務數字化、消費數字化的數據支撐。數字經濟將會推動體育產業逐漸向智慧、普惠和服務等方向發展,為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驅動力。在地域產業演化過程中,研究體育產業在陜西區域經濟、社會、政治、生態環境中發揮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效應,為推動體育產業成為陜西省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實現路徑,謀劃發展藍圖。
近年來,陜西省體育事業快速蓬勃發展,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兩者的碰撞與結合開創了充滿無限魅力與遐想的智慧體育美好未來,也為體育數字產業與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打開了一片嶄新的天空。2019年陜西體育博覽會展示出多項體育科技新技術,其中數字化體能訓練及康復讓更多的體育科學技術工作者更加高效、更有成效。在十四運期間更是打造數字化新媒體運營方式實現品牌賽事信息的資源共享化和服務智能性的特性。
數字化背景下陜西省體育產業以體智慧訓練、智慧賽事、智慧銷售等信息化、數字化應用及平臺的不斷完善,將充分發揮“互聯網+體育”作用,整合體育公共服務資源,推動體育行業優化升級轉型,為建設體育強省奠定堅實的基礎。以體育產業為抓手,同時推進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城中村、棚戶區、背街小巷、老舊小區也逐漸得到改造。體育小鎮以及區域的建設,也打通了斷頭路,解決交通擁堵等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提升了體育行業發展帶給人民群眾的滿意度。陜西省抓住體育產業的新發展契機,促進城市的文化傳播,塑造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形象,同時給經濟、社會、政治、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效能貢獻。
基于陜西省體育產業科學發展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體育產業效能評價體系可以促進體育行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提升行業競爭力,擴大行業邊際效益,以效能評價的方式識別體育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從而提出體育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發展路徑。體育產業的效能評價不僅要在量上進行規定,更需要從專業性的內涵進行界定。在以前的研究中,只注重經濟價值的評估,忽略了行業發展給予社會、政治以及生態環境的效益。本文則以經濟價值貢獻為基礎效能,融合其它三個維度的綜合效能,依據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原則、動態性原則與靈活性原則,通過選用德爾菲法確定指標體系以及層次分析法來計算指標權重相結合的方法,構建經濟、社會、政治、生態環境四位一體的陜西省體育產業綜合效能評價體系。
根據陜西省體育產業的影響要素以及AHP層次分析體系構建的需要,將體育產業效能評價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三個層次。該指標體系的目標層設定為衡量陜西省體育產業對社會發展的綜合效能,準則層確定為經濟效能、社會效能、政治效能和生態環境效能四個方面,這些相互獨立且彼此影響的準則層又需指標層各項內容的支撐。據此,構建了具有三級遞階層次的陜西省體育產業效能評價體系結構。
本文從對體育產業內涵與外延的角度出發,參考了大量的國內外專家的相關研究成果,初步確定了陜西省體育產業效能評價體系,其中第一層級為目標層:體育產業效能評價;第二層級為指標層:經濟效能、社會效能、政治效能、生態環境效能四個方面;第三層為指標層,共有30個平行要素。為確保該體育產業效能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采取德爾菲法對其進行了修訂。本文以體育產業高校教師、政府工作人員以及業內人員作為發放問卷的調查對象,共計發放了12份問卷,收回10份有效問卷,并對問卷中的評價指標進行歸類和整理,又再次進行了二次問卷調查,經過兩輪的專家意見的征詢,結合陜西省數字化經濟轉型的背景,確立了陜西省體育產業效能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為了確定指標體系的權重,邀請專家對準則層對目標層的相對重要性、指標層對準則層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打分,并運用成對比較矩陣進行層次排序來確定權重值,最后選用matlab對該層次分析法的組合進行了一致性檢驗。據此,本文得出了陜西省體育產業效能評價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表1 陜西省體育產業效能評價指標體系
從上述陜西省體育產業效能評價指標體系中,可以分析出體育產業驅動的經濟效能最大,其次是社會效能,再次是生態環境效能,最后是社會效能。因此,陜西省體育產業可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發揮生態環境督促作用,還可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高效能治理。
(1)經濟效能分析
體育產業帶來的經濟效能主要表現在體育產業年產值,提高就業崗位數量、拉動相關體育制造行業的發展,重塑陜西旅游行業數字化進程,可以看出,體育行業多元化推動經濟發展。在十四五期間,體育產業總產值預計將達到1500億元,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過1.5%,市場主體突破15000家,從業人員突破30萬人,人均體育消費支出顯著提高,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效能顯著提升。為了持續發揮體育行業的經濟效能,要推動行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區域體育產業特色發展,促進體育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發展,延伸體育產業鏈條,擴大體育產業發展空間。此外,還需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支持高新技術應用,孵化培育一批先進體育制造企業,提升陜西體育制造競爭力和影響力。
(2)社會效能分析
體育產業帶來的社會效能主要表現在增強居民的體質,帶動體育行業服裝、器材、賽事和體彩等的消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從而改進居民的生活質量。從指標的驅動力看,體育行業在居民體質和消費方面的社會效能顯著。為了進一步發揮體育行業的社會效能,建議提升體育運動消費引領性強的健身休閑項目內涵,鼓勵企業研發多樣化、智能化的運動裝備,探索開發體育賽事衍生產品,拓展體育消費新空間。此外,還可以發揮體育明星引領帶動作用,創新開展趣味性強、娛樂性的各類全民健身活動,引導消費者形成體育消費習慣。在數字化背景下,持續探索創新線上體育消費模式,延展消費內涵,擴大服務供給,引領線上消費新時尚,形成線下線上互為補充、有機融合的體育消費生態。
(3)政治效能分析
體育產業帶來的政治效能主要表現在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居民素質以及民族區域穩定。從指標的驅動力看,體育行業在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方面的政治效能顯著,為了進一步發揮體育行業的政治效能,建議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體育文化交流合作,擴大陜西體育“朋友圈”,推動舉辦“絲綢之路”體育文化節。落實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戰略,積極推動武術、紅拳、圍棋、蹴鞠等優秀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深化與發達省份、友好省份的體育交流合作,構建互利共贏、合作共享的工作機制。
(4)生態環境效能分析
體育產業帶來的生態環境效能主要表現在環境保護、資源改善和利用以及碳排放權的貢獻三個方面。生態環境效能相對其他三個效能的指標驅動力較弱,建議在開發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時,積極保護當地的環境,善于改善和利用獨有的生態環境特色。在體育行業結構優化升級時,需要合理規劃碳排放權,積極拓展耗費碳排放量少的行業,優化碳排放量多的行業,以此依托體育戶外資源環境友好的特征,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理念,形成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本文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中效能評價指標,在專家調研的基礎上利用德爾菲法確定最終的陜西省體育產業效能評價體系,然后利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其指標的權重,最后針對經濟效能、社會效能、政治效能和生態環境效能進行綜合分析,識別當前數字化環境下陜西省體育行業發展進程中的效能驅動力不足之處,從而分析出制約體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因素,最后全方位規劃出體育行業在經濟、社會、政治以及生態環境方面的數字化發展路徑,以此推進體育全產業鏈數字化發展,落實體育產業政務數字化、服務數字化、消費數字化的創新發展理念,讓數字化成為實現體育產業發展的強化核心要素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