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


摘 要:文章以牛津英語7A Unit 2等單元閱讀教學設計片段為例,介紹了運用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前、讀中和讀后的階段規劃設計,以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語言、內容和形式三種圖式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通過閱讀發展說和寫的能力,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閱讀;閱讀教學;學科思維導圖;應用
一、 引言
根據現行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將中學英語教學與學科思維導圖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學科思維導圖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并通過閱讀發展學生說和寫的能力。
二、 閱讀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英語,是一門通用語言,是促進人類發展和進步以及溝通交流的有力工具。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語言交流目標、思維認知目標、社會化目標是我們英語教學的三個目標。其中,思維認知目標又包含學習能力、學習策略、積極的心理品質等。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綜合能力就成了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結束時,學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賴于不斷地“讀”的訓練,繼而獲取“輸入”信息。因此,閱讀教學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發展學生的說和寫的能力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大量的文字讀取形式,顯得比較單一、枯燥、呆板,而圖式理論的指導和思維導圖的運用能直觀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 運用學科思維導圖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筆者查閱“百度”,根據百度的解釋,學科思維導圖是指:“以圖示(以層級結構為主)或圖示組合的方式對學科知識體系進行結構化表征(解構、建構、重構)的過程。”通過某一個既定的中心詞,以線段線連接其他與之相關聯的信息,形成一個包括所有重要信息的蜘蛛網狀圖。學科思維導圖是一種常用的思維可視化的教學策略。這種思維導圖優勢在于其圖文并茂,圖文結合,把各級主題或主關鍵詞與相關的次關鍵詞通過網狀圖呈現出來,讓人一目了然,簡潔直觀地了解所要表達的重要信息。這種可視化結構的特點能展示所有描寫元素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理解語篇大意和作文整體布局。
教學中引入學科思維導圖,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畏難情緒,有效提高他們獲取信息的效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將學科思維導圖與教學相結合,它可運用于詞匯和對話教學、語音教學、閱讀教學,還可以運用于寫作教學以及自主復習課。文章結合教學實際,主要談談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四、 學科思維導圖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牛津英語7A Unit 2為例
實踐表明,針對具有一定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的學生,運用圖形的教學方式能更容易激起他們頭腦中的認知圖式,將篇幅長難的語篇簡化成相關聯的知識網絡、圖表,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相關知識結構,簡化難度。生成學生個性化簡易篇章知識結構圖。在眾多形式的思維導圖中,Mindmap正是最簡單最易操作的認知圖示和知識圖形。下面筆者以牛津英語7A Unit 2的閱讀課為例,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步闡述學科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Pre-reading
前置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課前預習閱讀課本相關的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并帶著問題加入課堂討論中來。這樣無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學生對文章主題越熟悉,閱讀理解的難度就越小。現以牛津英語7A Unit 2 Reading “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為例。課前,我布置了以下前置性學習作業,通讀課文,勾畫新單詞并標注中文釋義。并在黑板上畫下以下圖片(圖1),讓他們通過預習,試著完成表中信息。
這幾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是有針對Unit 1 “This is me”的學習任務再次復習,圍繞“birth palce、hobby、looks”等方面介紹人物。有了第一單元做學習鋪墊,相信這幾個前置性預習作業大部分學生應該都能完成。
(二)While-reading
閱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就是從語篇中獲取主要有效信息,如,通過閱讀首尾段,找出文中中心句;閱讀大標題了解main idea等。教師要合理利用skimming, scanning等閱讀技巧進行信息轉換,“化整為零”,通過圖解、網狀圖等形式以完整的視覺呈現形式將課文的主要內容簡明、清晰地呈現給學生。
筆者先在黑板上畫出圖1,同時與學生展開互動,讓他們根據上面的思維導圖簡單介紹自己,達到復習舊知的目的。然后在對話的過程中繪制出圖2。圖像的簡單性和直觀性可以自動地吸引注意力,并可以引起無數的聯想,是幫助記憶的有效方法。接下來,通過問題“What is your hobby in your free time?”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愛好。逐步過渡到文章主題,愛好踢足球以及介紹自己喜愛的球星。同時,教授新單詞 in ones free time, dream, football player等。最后讓學生對閱讀課文進行預測,激活大腦中已有知識,即內容圖式。讀前環節不僅讓學生熟悉了語篇主題內容,激活了學生的內容圖式,也給予了學生新的語言圖式,而且喚醒了學生相關話題的新知,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做了語料補充,有利于做到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三)After-reading
讀后的任務設計可以有效地鞏固拓展課堂“輸入”的內容,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課堂的延續。這一部分的任務可以根據需要設計為口頭和書面兩種形式。最簡單易操作的教學活動設計就是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思維導圖復述課文,把文中的李華介紹出來。這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本課時的新授詞匯,還可以有效復習課文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綜合運用語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