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梅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在生物學科中涌現出了大單元這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該教學和生物核心素養理念相符,并能促進生物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文章中,筆者將依照現有經驗,圍繞生物學科展開探討,探討具體的大單元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意義;策略
一、 引言
核心素養作為學生的基本素質,是每一位學生都應具備的,它可迎合終身發展需求。在生物學科中,學生應經由生物知識學習,確立該學科的基本價值及主要作用,他們若想將來從事這一領域,則應構建系統化的體系,基于這一背景,大單元教學得到了應用。
二、 生物單元教學簡析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把生物設定為分科專修課程,隨后在三十年代進行了微小調整,生物教材大綱也出現微妙調整,主要包含生物特點、細胞和原生質等幾大類。雖然單元概念沒有直接呈現,但在大綱設計中有所體現,萌生出單元分類思想。在四十年代,真正形成了單元教材框架。在1941年編排的高中生物學便采取單元編排這一方法。該書把教材劃分成12個章節,凸顯學生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的認知情況。同時,每一章節設有特定目標,主要包含1個左右的實驗,且小字注釋和名人簡介等不同內容還促進了教材結構編排,構造出了目標、知識等相互整合的系統化單元,增加了生物學科的有效性與科學性。
自改革開放以后,教育意義獲得諸多肯定,并加大了教師在品質才干方面的培養。該時期所用教材不僅是為傳授知識,而且還要利用本學科的視角,規范捋順教材順序與內容,深化學生個人身體、精神和生活的內部聯系。另外,國家教委還指出教材編寫應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把全國通用的生物教材變成一綱多本與多綱多本。
在2003年開始,對生物教材進行了模塊劃分,主要包含必修與選修這兩個部分,還細分為6個模塊。各個模塊包含不同的單元,且不同單元涵蓋不同目標。在2017年,新課標對章節內容又重新調整一番,增設選擇性必修,最初的三本必修變為兩本,增加了選修范圍。
三、 大單元教學的現實意義
大單元教學的關鍵是大,它隸屬中觀層面教學范疇,整合了傳統課程規劃與課時設計,凸顯對教材內分散性內容的編排,從橫向與縱向這兩個層面不斷擴大生物課堂。眾所周知,生物是高中時期的基礎課程,也是公認的不易開展的學科。近些年,隨著新課改力度的不斷加大,教育工作人員開始慢慢傾向下述這種觀點:建立在學科核心素養之上的課堂教學需擺脫傳統課例設計限制,逐步研究提出有利于核心素養提升的單元教學設計。對于高中生物課堂而言,大單元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其一,依托單元組織生物教學,能夠大大改善教師現有教學觀念,幫助教師站在整體層面統籌學科,增加生物課堂的結構性與規律性。
其二,和以往單一知識點教學進行對比發現,大單元教學所用內容更加豐富,過程也更長久,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核心素養的提升,讓學生通過延伸學習不斷掌握和吸收知識,從而獲得生物情感和態度,增加生物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其三,在大單元學習過程,學習時間有所延長,相關流程也更加具體,不同生物知識點固有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可大大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增進了生物和學生的內部距離,促進生物學習。
四、 教學設計策略
(一)科學設計大單元教學主題
教學主題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相當于基石,特別是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包含的內容相對寬泛,若不設立核心主題,則非常容易讓學生陷入困境,無法完全掌握所學內容。為此,基于核心素養理念,應科學設計教學主題,有機整合課本內容,全面聯系生活實際,系統探究生物單元知識,保證各單元主線清晰,實現生物學習的正常推進,讓學生能夠從煩瑣的生物知識中快速抓住重點,找準單元學習入口和路徑。以“細胞的生命歷程”內容為例,該章節主要講述細胞的一般生長過程,包含生長、增殖和分化等,這是純理論性的內容,教師可依托細胞概念這一主題進行大單元教學,借助各種概念把不同課本內容有機串聯,引導學生利用事實剖析,不斷建立深化細胞分化、分列、增殖等主要概念,同時,建立更高層次概念,保證課堂學習按部就班地開展,逐層探究生物知識內容,合理把控生物知識的內部關聯,一點點萌生出生命觀念。
(二)合理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可強化教學主題,這也是組織大單元教學的重要前提,它關乎著大單元教學的實際效果。為此,應科學設計教學目標,以免直接復述,并應和學生的實際認知相均衡,讓教學目標源自課本并超越課本。以“細胞的生命歷程”內容為例,本節主要包含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變內容,明確主題以后,可設計下述目標:其一,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其二,利用洋蔥根尖制作臨時裝片,認真觀察,明確細胞的有絲分裂力。其三,描述細胞的無絲分裂,說明細胞的分化。其四,依托細胞生命歷程,淺析人體成長、衰老等常見問題。其五,說出癌細胞的特征。借助邏輯明確、層次科學和難度遞進的目標完成指引,帶領學生朝著正確方向開展學習,深化在生物學科、理論技術和現實生活中的理解,完成大單元教學,實現核心素養鍛煉。
(三)巧妙編排教學內容
綜合來說,教師在進行大單元教學時應從具體的內容與情況著手,依托學生當下情況合理設定各個課時的內容與問題,保證環環相扣,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必然能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成效,使其自主參與生物學習,切身感受知識構建過程,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基于核心素養這一背景,高中生物教學內容更加強調實用性和價值性,以主題功能為主,巧妙編排教學內容,以此來增加教學趣味性。以遺傳學教學為例,依托大單元教學體系,可圍繞遺傳病誘發因素展開探討。例如,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白化病,這一病癥的引發因素是遺傳性黑色素在合成方面出現障礙,若全身白化,便是常染色體隱形病,若只有皮膚白化,便是顯性病。在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應牢記顯性和隱性基因各自的分析方法,實際教學過程,教師應依托單元教學目標,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把教學目標向外拓展。具體可圍繞下述問題展開探究:若你身邊朋友患上白化病,作為一名醫生,你將如何判斷病源,會采取何種治療方案,假若患者存在兄弟姐妹,他們卻沒有一人存在上述病癥,你又將如何規勸其家人配合檢查。絕大多數學生排斥學習是因為不清楚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但在核心素養這一背景下,經由大單元教學,可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從整體層面提升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