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翠
〔摘要〕社會交往缺陷是自閉癥學生的核心缺陷,在培智班級里針對自閉癥學生的發展需求,可以從簡單的互動交流抓起,關注優劣勢,把握課堂和課間活動,創設情境,挖掘興趣點,適時將自閉癥學生拉入集體,從而提高自閉癥學生與教師、同伴之間互動交流的能力,促進其語言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培智學校;自閉癥;互動交流;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0-0072-03
在培智學校,由于自閉癥學生集體教學困難重重,通常不單獨編班,而是將其穿插在培智班級中,自閉癥學生總會與班里的其他學生顯得格格不入。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這種障礙給兒童的言語性和非言語性交流及社會化發展都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1]。自閉癥患者的顯著特征就是人際交流方面有欠缺,而在學習和生活中,人際交流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切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大都建立在有效的互動交流的基礎上。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對自閉癥學生開展互動交流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以一名自閉癥兒童為例,闡述提高自閉癥學生互動交流能力的干預策略。
一、基本情況
小峰(化名),男,11歲,2015年被診斷為自閉癥,2016年入學,未參加學前康復訓練,曾在農村中心校幼兒園讀過一年。
小峰父母離異,由爺爺奶奶撫養照顧,奶奶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爺爺在鄉下務農,周末回家與爺爺相聚;爺爺小學文化,奶奶文盲。
二、主要特征
(一)優勢
1.認知能力較好,漢字識字量大,特別是對于數字比較敏感。
2.性格乖巧、安靜,情緒較穩定。
(二)劣勢
1.語言方面:語言表達清晰,但缺少主動性語言,不斷重復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無意義的語言)。
2.刻板行為:捂耳朵、晃手、玩弄紙片或線條等物體;興趣狹隘,課堂的參與度低下。
3.生活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弱,在家基本以養護為主,爺爺奶奶包辦行為較多。
三、干預策略
(一)開展個別化教育,學習互動服從
1.拉一把,讓自閉癥學生向集體靠攏。在教學中,根據小峰的狀態,及時創設環境給予參與機會,減少他自我封閉的時間。小峰識字量大,認識班級里每位同學的名字,因此每天上課之前讓他給每個同學分發相應的書本,當其他學生拿到自己的書本時,他們會對小峰說“謝謝”,這時老師輔助示范“不用謝”。起初小峰沒有語言,也沒有任何表情;隨著鍛煉次數的增加,偶爾也能說出“不用謝”,或以鞠躬、微笑來回應。
2.同伴互助,誘導自閉癥學生開口說話。自閉癥學生基本不關注外部世界,對人的防范心理較強,或躲避,或抵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利用同伴互助的形式誘導他開口說話。在與本班的學生慢慢熟悉后,我安排較為開朗的學生和他同桌,在小組互動環節中,同桌的熱情會感染、帶動小峰。小峰從最初沒反應,到逐漸愿意參與,愿意與同桌交流,同時增強了與同學之間的互動。
3.尋找強化物,提高互動與交流的強度。“行為和興趣不同于常人”是自閉癥兒童的主要特征,他們喜歡的物品和常人是不同的[2]。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峰對好吃的食物并不感興趣,喜歡一些特別的玩具,例如他手上經常套著一根皮筋,說那是“電話手表”,他經常對著“電話手表”說“喂、喂、喂”,模仿成人打電話。我將小峰愛“打電話”的活動作為強化物。如,小峰在很聽從教師的指令,或很好地回應老師的提問時,我就會以“打電話”為強化物,強化他良好的課堂行為表現,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二)利用課間十分鐘,開展豐富的活動
1.一對一個訓
自閉癥學生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課堂上也是如此,對老師的話常常“聽而不聞”,在課堂上不聽從指令,不配合做活動,教師不能清楚地了解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我利用課間十分鐘,對班上的自閉癥學生進行一對一個訓,對上節課所講知識進行簡要梳理。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峰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在課堂中他不愿朗讀的詞語或句子,在一對一的互動交流中,他都能準確地朗讀出來,語言表達的欲望得到了進一步激發。
2.課間小游戲
游戲可以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有助于自閉癥兒童問題解決能力、想象力、換位思考能力及精細動作和大動作技能的開發。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在課間開展小游戲的方法,加強與自閉癥兒童的交流互動,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自閉癥兒童通常不知道如何進行游戲,需要教師不斷地示范與引導[3]。例如,小峰的動作模仿性很強,我起初在教小峰玩“躲貓貓”的游戲時,他會模仿教師歪著腦袋用手捂住眼睛,接著會放開雙手用眼神去尋找,此時師生之間有了眼神的交流;后來在玩“抓小魚”的游戲時,在教師的帶動下,他可以很好地與同伴合作,看見“小魚”來了立馬就會“抓”。在建立了互動與服從的規則意識后,我又帶他玩“蘿卜蹲”的游戲,剛開始他不能給自己起名字,但當分配一個名字給他時,他能根據同伴的指令逐漸理解游戲規則,并模仿同伴的做法,做出相應的動作回應。隨著互動與交流能力的提升,游戲的設置可以從易到難,這有助于提高自閉癥學生與同伴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力。
3.讀繪本故事
繪本的題材多元而豐富,圖文并茂,以圖為主,表現力強,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淺顯有趣。繪本故事中生活化的、鮮明直觀的元素能夠有效吸引自閉癥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繪本的語言大都簡短直白,具有一定的重復性,故事情節簡單,易于為自閉癥兒童接受。在繪本品讀中,教師可設置互動與交流的環節,培養自閉癥兒童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品讀《好餓的毛毛蟲》時,可以根據故事的情節設置問題:在星期幾,它啃穿了三個李子?在星期四,它啃穿了幾個草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通過讀繪本故事,能有效提高自閉癥兒童的認知能力、互動與交流的能力[4]。繪本如一顆“幸福的種子”,能激發自閉癥學生閱讀的興趣,那些生動奇妙的畫面與故事,能夠為自閉癥學生打開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三)及時發現興趣點,創設互動交流情境
通過觀察發現,小峰對公交車非常感興趣,喜歡坐公交車,對于自己常坐的公交路線非常清楚。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打開了話匣子,主動和我說“坐113回家了”。我抓住機會進行提問:“坐113到哪里去啊?”他回答:“到梁園去,找爺爺。”另外,小峰對數字較敏感,記手機號碼的速度非常快。據此,我讓他在黑板上寫出老師和家人的手機號碼,他都能很快捷地完成。在常規教學中,當我要求說出日期和星期幾的時候,他都能迅速、準確地說出來。我有時會邀請他在黑板的一角寫出來,他寫的時候非常高興。我在全班學生的面前表揚他,得到表揚的小峰會做出“耶”的手勢,表現出勝利的喜悅。
逐漸地,我能清晰地把握小峰的興趣點,在課堂教學中,靈活設計教學情境,將他拉入課堂互動與交流中來。在我的努力下,小峰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有時他也會主動與老師交流,例如,小峰說:“你寫166。”師:“用什么寫?”小峰:“用粉筆寫。”師:“用什么顏色的粉筆寫?”小峰:“藍色粉筆。”……
(四)加強家校溝通,指導居家康復訓練
研究表明,當自閉癥學生在家中這個“真實世界”里學習技能時,他們更愿意在新情境中加以運用,并且能夠長時間地保持。因此,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教師應針對自閉癥學生在校的表現與學生家長進行及時的交流,分享孩子的進步,增強家長的信心,并要求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康復中真正擔起責任。
由于小峰的爺爺奶奶年齡較大、文化水平低,教師深入家庭細致地指導,細化指導的內容和方法,提高爺爺奶奶在家與孩子互動交流的水平。
在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小峰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能與教師和同伴進行簡單的互動與交流,也能聽從教師的指令參加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擦黑板、擦桌子等;也建立了簡單衛生意識,會自己抽紙擦鼻涕并將垃圾送到垃圾桶里。但主動表達需求的欲望還需要進一步建立,不良情緒的調控需要進一步引導。
由小峰的案例可知,在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康復中,教師必須重視自身關于自閉癥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家校合作,堅持以生為本,努力為自閉癥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注: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特教學校自閉癥學生家庭教育康復指導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HJG19013)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念麗.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發展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劉昊.孤獨癥兒童的行為教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8.
[3]Brooke Ingersoll,Anna Dvortcsak.自閉癥兒童社交游戲訓練[M].鄭錚,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
[4]馬曉晨.自閉癥學生繪本教學的有效策略[J].現代特殊教育,2018(13):55-57.
(作者單位:安徽省肥東縣特殊教育學校,合肥,231600)
編輯/衛 虹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