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娣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15)
2018年8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2019年1月,習近平同志帶領中央政治局,把新年的第一次集體學習放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2020年9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強調全媒體時代新媒體發展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為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思維意識,引導大學生更加細致地了解社會發展、看待各種社會現象。
習近平同志指出:“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1]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并不斷升級,被稱為“手機一族”的大學生們對網絡的依賴也越來越強,通過手機不但能夠獲得前沿、娛樂信息,還能通過各種網絡小程序(App)完成購物、出行、交流等生活需求。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高校要及時抓住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把思政工作做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達到網絡育人的目的。[2]
高校的思政教育大多是通過第一課堂完成的,在教育的時間、地點和人數上面都會有所限制,進而也限制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形式單一、效果有限。[3]微信公眾號的出現給大學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微信公眾平臺可以把視頻、文字、圖片等素材內容進行整合和集中展示,推文便利的同時也能聲情并茂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對推文進行查看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認知,提升學生興趣,強化高校思政教育成果。
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能夠把國家最新政策、社會最新動態、熱點和輿情以及突發事件及時進行發布和傳播。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及時性,高校可以隨時隨地結合學校的思政教育內容和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信息發布,及時更新思政教育內容素材,引導學生第一時間關注推文,了解熱點問題和社會動態,幫助學生在關注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相比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微信公眾號的思政教育時效性也更加突出。[4]
傳統的思政教育大部分都是通過教師在第一課堂進行內容的傳遞,而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新興的媒體平臺可以以網絡為依托獲取大量的教育資源和信息,準確性高,內容可信度和可讀性高。同時,網絡平臺所展現的新穎的思政教育觀點也是對思政第一課堂內容的深化和升華。學生通過此平臺可以輕松獲取精準及時的教育信息內容,滿足其對新鮮事物和熱點資訊內容的探索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更加具有真實性和有效性。
傳統思政教育大多以“說教”為主,“填鴨式”的灌輸模式影響了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效果,然而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個開放的網絡平臺,在消息進行推送之后,學生可以主動選擇閱覽信息并進行點贊、評論、留言,甚至還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轉發,這就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5]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藝術學院微信公眾號簡稱浙旅院藝術學院微信公眾號,由藝術學院黨總支統一領導,嚴格依據學校和學院相關規定,抓好校園第二課堂主陣地開展思政教育,推送內容主要包括學院重要會議通知、學生活動宣傳報道、學生實習相關話題討論、正能量傳播、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主題教育等,發揮平臺“三全”育人作用。
微信公眾號開設了美麗人生、藝路先鋒、招生就業三個功能菜單欄,其中,美麗人生菜單欄主要包含“藝”路領航、“藝”路領學、“藝”心向陽、“藝”起行動和美麗排行榜五個專題,主要推送專業建設、心理健康、學生活動類文章;藝路先鋒菜單欄主要包含理論學習、紅色書信館、百年“藝”芳華三個專題,主要是對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黨建文化內容的宣傳報道;招生就業菜單欄主要包含招生簡章、就業招聘、招生宣傳三個專題。具體界面如圖1所示。

圖1 藝術學院微信公眾號功能菜單欄
2020年,藝術學院微信公眾號圍繞“美麗人生、藝路先鋒”黨建文化品牌共推送文章286篇,推送內容涉及時政熱點、新聞報道、活動宣傳、思政教育、招生就業等多方面內容。目前學院微信公眾號主要是通過時事政治和新聞報道等形式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但是調查發現,閱讀量較高的前幾篇文章都是學生樂于參與、特別感興趣的投票活動,而閱讀量較低的文章集中于沒有學生參與的新聞報道,可以看出,對新聞報道、思政教育等思政類文章,學生的接受度比較低。時事政治主要依托重大節日、國家重大會議、重大紀念日進行推送,以敘事為主,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沒有緊密聯系起來;而思政教育主要是通過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安全教育、勞動教育、專題黨課等形式開展,內容教育性雖強但吸引力不夠。
在調查中還發現,在所有推送文章中,僅20%的文章后有留言,且最多的留言文章是因為活動引導,所以留言點贊數量較多。而思政教育類的文章留言點贊互動較少,學生交流表達想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如何發揮二級學院微信公眾平臺思政育人作用、提升平臺推文吸引力是需要研究的重點。
當今時代網絡信息傳播渠道廣、門檻低,各種自媒體大量涌現,面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身處校園并且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很容易迷茫。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校,特別是處于學生管理一線的各二級學院更要牢牢把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話語權,敢于唱響時代主旋律。[6]
首先,二級學院微信公眾號要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發出具有代表性和先進性的聲音,引導大學生關注健康、積極的信息,自覺屏蔽刺耳的“雜音”。如藝術學院微信公眾號緊緊圍繞“美麗人生藝路先鋒”黨建文化品牌,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在學生中宣傳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黨史青年說”紐扣課堂和FM紅色書信館活動,帶領學生學習黨史,每期學習過程都會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展示,形式易于接受且學生樂于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其次,在國家有重大決策部署時,學院微信公眾平臺還要積極發揮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宣傳學校對國家政策落實的有力行動。比如在抗疫期間,可以深入報道學校及學生進行疫情防控的舉措和進展,講述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營造堅定必勝的抗疫信心。疫情期間,藝術學院微信公眾號累計推出“青春戰疫”“戰疫迎春”“戰疫故事”等系列推文100余篇,及時跟蹤報道學院實習一線的學生戰“疫”故事,以真實情感宣傳學院師生甘于奉獻、勇于作為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要“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7]。微信公眾號運營團隊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微信公眾號宣傳作用的發揮。微信公眾號的運營需要有專業的團隊進行配合開展工作。調查發現目前很多二級學院的微信公眾號都是由學生組成的運營團隊在編輯運營,學生進行文章素材的搜集和撰寫,再由負責老師修改審核進行推送,這種模式能大大提高推文的效率,但是對于思政教育類的文章,學生搜集素材和撰寫的難度較大,質量難以保證。
所以,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性和能力水平進行明確的職責劃分,提高團隊的合作互助能力,然后對運營公眾號的學生團隊定期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政治敏感性。其次要引入具有思政教育背景的輔導員或者專業思政課教師參與到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中,手把手地指導學生搜集和篩選思政素材,參與到稿件的最終審核工作中,促使稿件既有高度又有深度,還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思政教育的內涵。
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呈現內容繁雜、更新速度快的特點,首先,在進行思政教育時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和導向,緊跟時政熱點,注重時效性,善于利用熱門話題引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思考,提升其網絡辨別能力。其次,根據調研發現,思政教育內容想要有吸引力,就必須貼近學生,接地氣,因此在內容選擇上要善于挖掘學院專業特色和資源,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比如抗疫防疫期間,藝術學院涌現出很多優秀校友、實習生、在校生馳援一線或者擔當志愿者的感人事跡,通過對此類事跡的報道和推送,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和未來要從事行業的情感認知,以身邊的模范人物為榜樣,更有利于增強吸引力,達到網絡思政教育的目的。再次,在調研中還發現,閱讀量和點贊量最高的推文一般都是視頻和圖片,所以在進行思政內容推送時,可以選擇學生喜愛的圖片、漫畫、視頻等,合理運用網絡流行語和網絡熱詞,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視覺沖擊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通過微信公眾號這個第二課堂平臺進行思政教育,要更加注重教育內容和信息的互動性。推送的內容會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思考,也是檢驗網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標準。所以,高校二級學院微信公眾平臺要增強內容和形式的互動意識,在互動中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首先可以通過向學院全體師生進行征稿的形式鼓勵師生為自己發言,讓學生在分享中成為思政教育活動的主角;還可邀請思政專任教師和一線輔導員參與到學生所關注的話題討論中去,在活動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引導學生正確思考,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其次還可以在活動類和主題類推文中,通過設計用戶留言評價功能,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評論或瀏覽點贊,增強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如藝術學院微信公眾號有一個“美麗排行榜”專輯,主要對優秀學生的學習和獲獎事跡進行報道,推過對此類推文的留言、點贊、轉發互動進行引導,加深學生的自我認知,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人生觀。同時,在微信文章留言管理方面,也要做到及時回復、精準引導,及時回應學生在思想、價值觀等方面的困惑、疑問,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思想等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予以個性化引導。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各高校二級學院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影響范圍廣、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等優勢,主動將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管理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參與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情感召喚、同向而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