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祎
摘 要:脫貧攻堅是現階段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特別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脫貧攻堅工作更為緊迫,國家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必須先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因為如果經濟管理體制存在問題,就會導致脫貧規劃不合理甚至滯后。因此,要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打造高質量的經濟管理隊伍,最大限度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關鍵詞:農村經濟;管理體制;脫貧攻堅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9-0010-03
現階段,脫貧攻堅任務越發緊迫繁重。對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脫貧攻堅是必須的。要促進經濟發展,就要加固農村產業結構,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切實提升農村居民收入,盡力幫助貧困戶拓寬經濟來源。實現脫貧攻堅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完善經濟體制,才是至關重要的。
一、農村經濟管理的主要形式
1.個體經營方式。圍繞個體經營方式,該方式建立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基礎之上,在該經濟管理形式中,以個體經營作為部分農特產品加工及生產的主要形式,不僅生產經營渠道較為靈活,同時也能發揮不同經營個體的生產優勢。但是由于個體經營使得技術資源相對分散,導致規模化生產經營難以實現,且需要建立在政府村“兩委”集中引導之上來確保個體經營的協調性和穩定性,管理難度相對較大。此外,在個體經營過程中,由于大多數經營個體均缺乏一定的市場風險防范意識,導致市場風險很容易對個體利益造成影響,并直接影響經營個體的長期健康發展。
2.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基于個體經營方式所存在的資源分散問題,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隨之誕生,其中,該經濟管理形式建立在對于農村資源的集中整合之上,即包括土地、林木、農畜在內的多種資源均列入經濟管理范疇。在此基礎上,任何參與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的經營個體均能夠享受集中資源管理帶來的福利,而依托于明確的股權劃分,經營個體能夠公平、公正的參與市場競爭,有助于確保經營個體的經濟利益。同時,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依托合作管理方式開展經濟管理活動,且充分踐行了多勞多得的管理思想,這使得合作成員的參與積極性被大幅提高,有助于改善針對本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現有勞動力的生產效率。對此,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十分適用于市場組織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如城市周邊或發達農村地區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一些較為貧困的農村,考慮到其經濟管理活動會受到交流、資源、氣候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該方式的利用價值并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3.企業或龍頭大戶帶動形式。在多元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影響下,農業市場中不免會出現一定的大型企業和龍頭大戶,而針對這些于農村市場中占有較高主導權的經營體,如何發揮其市場帶頭作用成為市場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此基礎上,以企業或龍頭大戶為依托帶動經濟管理活動長期開展,同樣是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的主要開展形式之一。其中,由農村大戶及企業組織在一起形成協會,再通過發揮協會力量整合多種農業資源,進而一方面可實現對于全方位農業信息的交互共享,另一方面也能真正確保有限的農業資源的利用價值的最大化發揮。然而,需注意的是,針對一些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的農村地區,該經濟管理形式的適用性相對較低,即雖然能夠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充分開展,但對于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相對較差,很容易使經營協會面臨較大市場危機。
二、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現狀
1.個體經營難以抵抗市場風險。個體經營較為常見,農村的個體經營一般是建立在土地承包上,個體是農民或家庭。個體經營因為其具有靈活性,讓不少貧困經營用戶選擇這種經營方式。不過由于其規模難以擴大,所以大多不進行規模化生產經營,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在脫貧攻堅地區,政府會先引導散戶,不過這個方法使得農民更為分散,不利于提高脫貧效率。
2.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不夠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離不開經濟管理體制的存在,不過根據目前實際的農村脫貧攻堅工作來看,我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這是一個十分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不少扶貧工作人員還沒有切實地認識到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這兩者的關系,也沒有掌握如何把握這兩者之間關系和力度的方法。而且不少貧困地區都體現出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的問題,制約了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無法抵御市場風險。所以,如果不能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不僅無法助力脫貧攻堅任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村產業經濟發展。此外,針對大多數貧困農村,其均尚未形成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且整體經濟管理活動開展也不夠靈活,與實際的農村發展情況出現較為嚴重的脫節問題,進而不僅不利于農村脫貧攻堅工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同時也違背了因地制宜的農業建設原則。
3.農村基層管理人員水平不高。對于脫貧攻堅來說,不僅需要有效的經濟管理方式,也離不開一支高素養高水平的基層管理隊伍。不過,目前的農村基層管理人員并沒有順應新時代,而是沿用傳統的生產管理方式來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也正是沿用傳統的方式來管理各項產業,既會加重農村分散程度,也不利于貧困戶降低市場風險。從一定程度上說,對生產效率毫無作用甚至會降低生產效率,所以必須提高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水平。
4.各項產業脫貧攻堅規劃工作滯后。促進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少不了科學合理的規劃。雖然目前政府已經制定出一套脫貧攻堅的規劃和方案供農村開展,但是產業脫貧工作卻始終處于滯后位置,說明規劃和方案并沒有發揮出真正的作用。首先,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人員不夠重視規劃,反而一股腦地將精力放到項目上面。分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就必須要有一個能夠促進工作有效、有序開展的規劃。如果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使得工作風險增加,勢必會導致幫扶單位猶豫是否幫扶,使得一些機構企業等不敢輕易投入資金,極大地阻礙了脫貧工作效率。其次,就算有產業脫貧規劃,但如果質量太低,無法銜接人與產業,規劃就會如同虛設,致使農村資源分散浪費。
5.經濟管理方式選擇不當。在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采取正確的農村經濟管理方式往往是確保農村經濟管理活動開展質量的關鍵前提。但是,圍繞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由于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經濟管理人員,導致現有農村對于經濟管理工作認識不足,不僅無法于多種管理形式中選擇適合自身發展且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管理方案,同時也不能針對當前農村市場潛在的市場風險構建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進而導致農村經濟管理活動缺乏應有創新性和執行力,經濟管理工作能效也會大打折扣。
6.經濟管理監督力度較低。在現有農村經濟管理隊伍中,因管理人員素質較低所致的腐敗問題依舊存在嚴重,其中,雖然國家已經針對脫貧攻堅工作給予了較高重視,并投入了較多的資金和資源,但由于缺乏系統的經濟管理監督體制,導致社會資源及國家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很難落實到真正的農村脫貧攻堅工作之中。此外,圍繞現階段農村發展情況,多數農村均尚未針對經濟管理隊伍構建完善的約束機制,這導致經濟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難以發揮,很難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創新性、協調性發展。
三、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對脫貧攻堅的作用
脫貧攻堅工作不是一個單項項目,而是具有系統性,離不開各個部門的相互協作和有效參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農業,伴隨著近些年來農業產業也在創新發展,使得社會各界對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越來越關注。要達成脫貧攻堅任務,就要根據貧困村最實際的情況,積極尋求適合該貧困村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要實現這些,必須要有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助力,因此有必要完善管理體制,創新經濟發展的模式,有效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精細優化農村經濟體制,幫助貧困村住戶找到適合自身增加農業收入的生產方式,能夠從整體上使農村經濟環境趨于良好和諧,增加農業收入,實現鞏固脫貧成果。
四、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策略
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對于脫貧攻堅來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不斷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才能使農村經濟管理更為精細和精準,更好地實現脫貧攻堅任務。首先,要在滿足貧困戶基本意愿的前提下,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脫貧方式。其次,要學會因地制宜,全面考慮不同貧困區的優勢,選擇適合當地種植、養殖或發展的產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扶貧政策。最后,積極引導貧困戶更加集約化,及時有效地調整產業模式。不斷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能夠促進貧困戶增加經濟收入。
1.公開扶貧資金使用狀況。要讓扶貧地區的廣大村民明確地了解到扶貧資金使用的真實情況,就必須保證能夠公開扶貧資金的使用狀況,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在進行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時,能夠去研究資金真實的使用情況并公示出來。做到資金公開,更能使貧困戶信任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樂于跟隨基層管理人員的引導,做到團結一致。還應細化財務管理工作,確保財務管理工作能夠科學化系統化,這樣才能全面落實扶貧資金管理政策,保證資金公開、透明和公正。
2.改變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觀念。目前的大多數農村財務的工作和管理方式都還比較保守落后,這樣勢必會嚴重制約到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無法有效提高水平。新時代的現在,注重以人為本,財務管理就應該切實地為村民爭取利益,幫助他們提高資金收入,提升整個扶貧區的資金利用率。所以,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應該改變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觀念,積極開展各類理財和投資,積極引導村民走向致富道路,達成脫貧攻堅任務。
3.發揮企業或龍頭大戶的帶動作用。在脫貧攻堅地區的農村,通過企業或龍頭大戶帶動農民這一經營方式是十分常見的。特別是在農村貧困地區十分廣泛,并且已經取得不俗成績。雖然說這種方式集約化程度不夠,但是與以往的自給自足生產方式相對比,其帶來的效益更多。一般來說,企業或龍頭大戶會組織成為一個協會,集中發揮帶動力量,組織農民并且減少農民分散程度,讓他們享受到這個協會所帶來的好處和經濟信息。同時,這一經營方式還能發揮出農民的集體力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所以,需要推動這一經營方式。
4.建設專業的基層脫貧攻堅隊伍。在構建基層脫貧攻堅工作隊伍時,應加強專業化管理,盡可能秉承因村派人原則來做好幫扶工作隊伍建設。同時,應基于不同貧困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創設良好的經濟管理工作環境,在引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上提升經濟管理工作的整體開展水平。此外,圍繞現有工作隊伍,應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訓教育體系,通過及時開展專業技能和思想教育活動以提高其業務素質,并依賴健全的薪酬機制和激勵措施保證其工作積極性,進而在發揮現有管理人員創新能動力的同時,確保脫貧攻堅工作的健康長期發展。
5.創新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方式。圍繞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活動,除了應基于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管理形式外,還應以信息技術等現代先進技術為載體創新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形式,進而達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其中,一方面應基于網絡信息技術搭建信息交互橋梁,實現經濟管理信息的公開、透明,另一方面則應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發揮QQ、微信等新媒體的宣傳效果,進而在打造農村信息交互平臺的基礎上提升農村脫貧攻堅隊伍的服務能力,并最終于營造融洽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的同時,保障農村經營個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段萬菊.淺談如何加強農村經濟統計工作[J].云南農業,2020,(4):30-31.
[2]? 閔祥國.創新農村管理體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J].商業文化,2020,(9):60-61.
[3]? 賈文博,岑金花.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方法探析[J].輕工科技,2020,(2):116-117.
[4]? 金德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徑[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22.
A Probe into the Role of Improving the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 in Fighting Against Poverty
YAN Yi
(Linzhou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Anyang 456500,China)
Abstract:Poverty allevi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of the government at this stage.Especiall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2020,poverty alleviation is more urgent,and the state has also put forward stricter requirements.To achieve the ta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we must first improve the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because if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lan will be unreasonable or even lagging.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build a high-quality economic management team,and carry out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to the greatest extent.
Key words:rural economy;management system;poverty alle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