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一清 魏云海 朱云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全胃切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術患者68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采用完全腸外營養支持,研究組采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并比較兩組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 結果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胃癌全胃切除術患者經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效果理想,能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可有效增強治療效果,臨床上應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 胃癌;全胃切除術;早期;腸內營養支持
[中圖分類號] R735.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1)06-0017-03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MAO Yiqing1? ?WEI Yunhai2? ?ZHU Yun3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Affiliated Center Hospit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EN) support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GC).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admitted to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July 2019 that underwent total gastrectomy for GC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3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received EN support in the early stage. The clinical effect, the anal exhaust time, the defec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adverse reactions(ADR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lso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1.1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73.53%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anal exhaust time, the defec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R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5.8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17.65%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EN support in the early stage produces an ideal effect on the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total gastrectomy for GC. It can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lower the incidence of ADRs, and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effectively. It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Total gastrectomy; The early stag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胃癌屬于消化道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等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胃癌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臨床上多應用全胃切除術對晚期胃癌患者實施治療,但手術結束后,大多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癥狀,且患者在接受全胃切除術前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禁食。因此,必要的營養支持是促進患者早日恢復的重要方式。但長時間對患者實施腸外營養支持會導致其出現腸道黏膜萎縮及腸道功能紊亂等并發癥,因此早期腸內營養比較適合腸道的正常生理過程,可有效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2-3]。本研究分析胃癌全胃切除術后應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術患者68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其中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42~73歲,平均(61.4±2.3)歲。研究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41~74歲,平均(62.6±1.9)歲。納入標準:①均有完整臨床資料,且經診斷確診為胃癌者;②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者;③未接受過放療或化療者;④手術前兩個月內未服用過任何免疫類增強劑者;⑤心肺、肝腎以及脾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實施胃癌手術后出現復發或轉移者;②存在代謝性疾病及免疫系統疾病者;③凝血時間出現異常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完全腸外營養(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手術后第1天開始經中心靜脈置管輸入混合營養液,其熱量為126 KJ/(kg·d),氮量為0.2 g/(kg·d),糖脂比2∶1,氮源來自復方氨基酸溶液,脂肪為30%脂肪乳劑,維生素、電解質和微量元素予以均衡配方,第 1 天輸入速度為 50 mL/h,以后每天增加 10 mL/h。用輸液泵控制速度和量,以后逐漸增加輸入量,每天增加 150 mL/h,術后每天所需的營養供給能量為 6276 kJ。患者需持續使用7~10 d。
1.2.2 研究組? 采用早期腸內營養(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手術前通過鼻腔插入營養管和胃管,在手術過程中將空腸營養管和胃管分開,空腸營養管插至最遠端吻合口遠端(輸出段)30 cm空腸處。術后第1天滴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第2天加用能全力(Nutricia公司,每500毫升含蛋白質20.0 g、脂肪19.5 g、糖61.5 g、纖維素7.5 g)500 mL,逐步加量直至1500~2000 mL輸液泵勻速注入,患者需持續使用7~10 d[4-5]。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臨床療效。采用電話隨訪方式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調查,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疾病進展(PD):靶病灶最大徑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疾病穩定(SD):靶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未達PR,或增大未達PD;部分緩解(PR):靶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30%,至少維持4周;完全緩解(CR):全部靶病灶消除,沒有新的病灶發生,且腫瘤標志物正常,至少維持4周。總有效率=(CR+PR+SD)例數/總例數×100%[6]。②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胃癌屬于近年來被普遍提及的惡性腫瘤之一,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且臨床上已認定癌癥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胃癌的發生率也不斷提高。因而,臨床上也對胃癌的提早診斷及治療也愈加重視[7]。其中手術治療作為治療胃癌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大多數胃癌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時其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需行全胃切除術,以此延長患者的存活期。胃癌切除術的實施雖然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由于人體胃腸道生理功能的復雜性,導致患者實施全胃切除術后會造成嚴重的疼痛,甚至會進一步加劇營養不良等癥狀的發生。因此,胃癌患者在接受全胃切除術治療時,必定會對胃腸道功能產生影響,進而改變胃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嚴重影響患者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8-9]。
營養不良作為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期間發生較普遍的一種癥狀,在年齡較大的患者中尤為突出,老年患者本身由于病情的原因,在手術前就可能伴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及免疫功能減退等狀況,并因手術及創傷應激時機體產生的高代謝狀態,會進一步加劇營養不良狀況。合理的營養支持不但能參與機體免疫調控,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還能促進組織修復及創口愈合,極大地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患者盡快恢復。另外,胃癌患者多數伴有營養不良及免疫力低等狀況,因而對患者實施早期營養支持具有關鍵作用[10]。
以前胃癌患者在手術結束后主要靠靜脈輸液來維持身體所需營養,也就是臨床上所說的腸外營養。但長時間靜脈輸液,不僅加劇醫療負擔,還會引發腸功能衰竭、腸細菌移位以及菌血癥等并發癥,并在許多腹部危重疾病中,若長時間應用腸外營養支持會損傷腸道屏障,繼而使細菌及毒素發生移位,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導致人體重要器官組織出現損傷,威脅生命安全。有相關研究顯示,消化道腫瘤手術后應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11-1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具有較理想的效果,可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進而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分析原因為早期腸內營養的食物可以對腸道產生直接性刺激,可進一步促進胃腸道激素合成及分泌,并能有效調節人體內膽汁及胰液的分泌,從而盡快改善患者的腸道功能,使患者的營養狀態得到合理調整。
傳統觀念認為,在術后給予一定的營養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功能,對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關鍵作用。臨床上實施全胃切除術的患者,在術后進行營養支持,主要包括腸外營養及腸內營養兩類。從臨床療效來看,腸外可以為機體恢復提供充足的營養,但長時間采用腸外營養,可能會加速人體腸黏膜的萎縮,提高其通透性,從而導致免疫力低下,嚴重者還會出現腸源性敗血病,給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14-15]。腸內營養主要是指僅需少量消化過程或不需要消化過程就可以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液,經過消化道置管(或造口)及少量多次口服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機體必需的營養物質。臨床上特制的營養粉包含各項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且配方均衡,腸內營養在消化及吸收的過程中會增加胃腸道的血液供應,刺激內臟神經加快對消化道支配及消化道激素分泌,其不僅為全身及胃腸道本身供給各種營養成分,還可以有效保護胃腸道的正常菌群及免疫系統[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與腸外營養相比,其腸內營養的優勢在于:①可有效維持腸道屏障結構及相關功能,降低對肝功能的損傷,避免發生感染等并發癥;②可以直接給人體提供必需的谷氨酰胺等營養素,減輕腸道內部發生細菌及毒素移位;③增強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降低營養藥品的花費,減輕醫療負擔[18-2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應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改善患者機體營養狀況,有助于恢復患者的胃腸道功能。總之,隨著對營養支持認識的逐漸深入,可以發現全腸外營養支持可能會出現多種并發癥,且營養供給也不全面,而腸內營養更加符合人體的生理要求,且實施起來更加簡便,對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保持血糖穩定,維護腸道黏膜屏障,減少感染性并發癥,改善機體營養狀況也具有關鍵意義。
綜上所述,胃癌全胃切除術患者經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效果理想,能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可有效增強治療效果,臨床上應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陶小亮,姜淮蕪,徐亮.全胃切除術后調節型雙通道空腸間置代胃術重建消化道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7, 37(40):66-68.
[2] 梁麗芹,陳娟,胡雪梅.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感染與營養狀態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96-98,102.
[3] 李滿,梅方超,易斌,等.肝癌病人手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療效的Meta分析[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7,24(1):41-45.
[4] 李強,方路,張小斌.肝切除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的系統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8):69-75.
[5] 王冬,仲蓓,劉兆禮.早期經口腸內營養對胃癌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7,32(10):883-884.
[6] Li HT,Liu HG. Periopera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gastric stump cancer[J].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8, 38(4):193-196.
[7] 宗祥龍,季鑫,賈子豫.老年胃癌患者術后應用腸內營養管胃腸減壓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7, 36(6):680-682.
[8] 黃彪,王琦三.早期腸內和腸外營養對胃癌病人術后免疫功能影響的系統評價[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4,21(1):35-38,42.
[9] 尤久紅,陳琦,蔡飛燕.規范化營養治療在胃癌圍手術期病人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7, 24(1):24-27.
[10] Li Q,Fang L,Zhang XB.Systematice valuation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after hepatectomy[J].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8,38(18):4416-4422.
[11] 馮志剛,楊雨民.胃癌患者微創全胃切除的手術效果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8,53(7):51-55.
[12] 余濤,曹祥龍,賈文焯.全胃切除術后兩種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7,36(3):300-302.
[13] 林振孟,鄭輝哲,嚴明芳.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吻合口瘺的危險因素及其預后[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8, 33(10):817-820.
[14] 王書昌,余四特,徐佳.保留功能胃切除在早期胃癌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20(10):1141-1144.
[15] 徐徠,牛備戰,孫曦羽.腹腔鏡下早期胃癌節段切除術療效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20(2):213-217.
[16] 張威慶,張花花.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與開腹胃切除術+D2清掃術治療胃上部癌的效果及對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內鏡雜志,2018,24(6):84-88.
[17] 任惠敏,蘇卓彬,楊永江.胃癌全胃切除術后患者行家庭腸內營養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8, 24(10):62-64.
[18] 李靜,李璇,陳銳.內臟脂肪過多對胃癌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7,21(26):89-92.
[19] 劉鳳林,秦新裕.中國腹腔鏡全胃切除的臨床研究現狀[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8,65(2):121- 125.
[20] Wang Y,Wang HL,ZhaoYJ. Effect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fter radical gastritis[J].Chinese Gerontology,2018,16(5):70-72.
(收稿日期: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