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大海
統編教材的實施,讓我們感受到閱讀的重要。大量的閱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氛圍也是學生進行閱讀的催化劑。一個班級需要良好的氛圍,一個學校更是如此。在校園中營造閱讀的氛圍,形成良好的閱讀風尚,讓每個孩子都愛上閱讀的閱讀教學,要求老師將整本書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將單篇單章教學作為閱讀教學的輔助手段,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小學學生來講,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逐漸對閱讀這件事產生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還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內容,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由于整本書的篇幅大,信息量大,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學生需要在閱讀中不斷探索,建立自己的閱讀策略,學會梳理、分類,整合、概括,辨析、質疑。在閱讀指導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閱讀策略。閱讀不同類型的書需要不同的閱讀策略,閱讀同一本書的不同部分需要采用的閱讀策略也不同,學生要依據閱讀內容和自身的特點,打造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
一、營造氛圍,講究方法
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積極的作用。教師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場所。要有人人讀書這樣的氛圍,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參與讀書會活動。小孩子對許多事物是非常好奇的,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會對孩子的思想、行為產生一定的沖擊。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富有啟迪和教育的名言懸掛在教室或臥室。開學的環境布置中,專門在教室開設圖書角,在墻上貼上學生書寫的關于讀書的名言。眾所周知,名人名句是語言的精髓,是生活經驗的高度凝煉,名人名言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會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也能鼓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閱讀中。
在課堂中,教師也要講求一些教學技巧,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要確保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活動,對一些表現好的,我們要及時鼓勵。在筆者的語文課堂中,設置了“課前一分鐘”的環節,就是把昨天閱讀的故事簡單做一個分享。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不斷督促孩子進行閱讀積累。眾所周知,孩子的成長過程少不了家長和老師的陪伴,我們更多的起到的是一個引領的作用。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但凡熱愛讀書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也會對書籍情有獨鐘。只有我們與孩子一起讀書,才能真正做到身體力行,做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更好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二、精心挑選,尊重兒童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本質,也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重難點?!缎抡n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審美,獲得審美的重要途徑?!睋Q言之,閱讀起碼應當具備三項功能:一是搜集和加工處理符號信息,二是間接認識事物,三是提升和發展自我。這些理論的提出也給我們的語文學習提出了要求。讀什么?怎么讀?為什么讀?閱讀的主體應是學生,閱讀對象不是任意的文本,而應該是根據我們課程規定且必須是著名的文章。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孩子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對語文學習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不同階段的孩子對于讀物的需求和理解是不一樣的,高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理解力和自控力都會比低年齡段的孩子更強。在閱讀書籍的選擇上,我們可以更多地選擇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和富有生活指導意義的書籍??梢岳谜n本與課外讀物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閱讀。強烈的好奇心和天生的求知欲會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讀書欲望。在書籍的選擇上,我們要選擇一些更為直觀、生動的書籍,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選擇一些帶有插圖且顏色適合學生的書籍,選擇的過程應遵循直觀、富有意義、合適三個原則。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閱讀興趣作出選擇。除了教師進行書籍的推薦,在班級中,筆者也嘗試同學們自己進行好書推薦。將書中的經典段落與感受與同學們進行分享,激發讀書的欲望。
三、循序漸進,指導有方
教師是閱讀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既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總設計師,又是文本閱讀的先行者。閱讀課上,教師的活動主要是指導學生讀書。例如,我班有42名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部分同學存在閱讀速度慢的情況。針對一些閱讀速度不夠快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在進行了初讀和細讀之后,我會對我班42名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的過程中,我會兼顧學生在語文上的一些優劣勢進行分組。我將他們分成7個小組,每組6人,每組設有小組長一名。針對學生不理解的問題,我要進行一個細致的講解,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以及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我也會進行耐心的解答。
對于高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可以采用默讀的方式,讓他們對重點部分進行摘抄和標記,在一些非重點的部分則可進行瀏覽、跳讀的方式,以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針對高年齡段的學生,我們可以在課前設置一個導讀,以便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導讀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針對一些有影片和音樂的書籍,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形式開展導讀,這樣能讓學生對書籍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對于書中作者、封面圖片,教師也可作一個簡單的介紹,而不是讓學生盲目地閱讀書籍。
在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后,如何讓他們保持這一優良習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閱讀興趣的維持,需要老師的積極介入。
初讀:在拿到一本書籍的時候,作為老師,要先對作者、創作背景、書籍概況作一個簡單的講解,讓學生知道所學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做一個簡單的讀書計劃,之后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
細讀:在精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對書本中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內涵和意義,才能真正起到啟發的作用。這是引導學生思考的一個重要方法,同時也更能調動學生對于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
共同討論:在閱讀完整本書后,學生已經對文章脈絡、內容和意義有了一定的了解。針對閱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們進行一個分組討論,最后,教師要對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逐個解答,以便同學們能夠更深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針對一些同學在閱讀過程中抓不到重點,對人物理解較弱,語言藝術理解不強等問題,教師要做一個匯總,以便更好地解決同學們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在閱讀《忠犬八公》一書時,在讀書交流會中,首先讓學生說說這本書中的人物,再理清人物關系。由于本書是按照時間進行描寫的,讓學生自主討論他們印象中最為深刻的一件事。每一個故事的敘述就能串聯起整本書的情節。最后就是對本書中價值取向的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對這本書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這本書已經改編成電影,筆者還給學生觀看電影,這又是一次對內容的理解和升華。
成果展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成果展示主要包括閱讀過程,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在閱讀中的收獲等環節。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心得體會以及做讀書小報等方式進行,這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
在整個小學階段,閱讀必不可少。帶領同學閱讀一本書,讓學生對書的印象更加深刻。在閱讀的過程中,筆者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閱讀勢必是以學生為基礎的,只有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閱讀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里,才能更好地學習書中知識,領悟書中道理,也才能達到最終的靈活運用,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