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麗
每一位老師都很清楚,提升教學質量絕對不是題海戰術,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過高效的課堂來實現的。那么,高效的課堂如何保證呢,最關鍵的就是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和學生學習素養的培養。高效課堂的背后,需要的是教師專業的精良,學生素養的培養。所以,通過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品質而獲得分數的學校才是人們向往的有文化的學校。
任何一所有文化的學校都應該引進“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努力做到“專業精良(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精致優良,十分完善)、課堂精彩(課堂中師生水乳交融,思維的火花不斷涌現,輕松愉悅的、有張有弛的)、管理精細(學校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每一個管理者都工作到位、盡職盡責)、文化精致(學校文化精巧而細致,優雅而美好)”的質量目標。在工作中,要以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和學生學習素養的培養為抓手,向高效的課堂和精細化的管理要質量。
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和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談自己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倡導一種“三不講”觀點
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比教給他們一些死的知識更重要。
二、問題導學型學本課堂———“QFE”五要素學習法
“QFE”全稱是基于問題情景下的五要素學習方法。它是指在以問題為導引的課堂視野下,教師引導學生建立以“預、合、展、評、回”為五要素的常規學習模式。
該學習模式是側重于學生學習層面而確立的。
“預”是指結構化預習。結構化預習能力是學生最基礎的能力,要求課前學生要積極地進行前置性高質量預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操作性指導,一定要讓學生學會結構化預習,同時要在布置預習任務和檢查預習效果上加大力度,做到每天不定時地檢查預習效果,全面掌握學生的整體預習情況。
“合”是指合作探究學習,也叫小組討論學習。針對學生通過前期的結構化預習生成的問題和課堂中產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解決問題,在無形中讓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層面要注重學法指導,提出討論要求、方向、重點,規定討論的時限;要主動參與小組討論,進行巡回指導,切忌只聽不言,只看不說,要時刻注意點撥指導;一定要注意討論的有效性。
“展”是指展示交流學習。要求學生對所探究的問題及時、主動地進行展示交流學習,以此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提升展講對話能力。教師層面要做到對解題思路、規范解題進行指導培訓,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培養學科思維習慣;學生在展講、補充時,教師要聆聽每句話,關注每個細節,根據情況給予恰當幫助,可以采用問題引領的方式引導學生聯想質疑,也可以就某個問題啟發、引申、拓展、追問,對知識進行深化、提升;更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參與度、投入度和成就度,通過展講使全班成員都達到學會的目的。
“評”是指實施多元、及時評價,關注目標達成。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學者斯皮爾伯格曾經這樣說:“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評價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回”是指自覺、主動進行回歸復習,按回歸復習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有效回歸復習。
三、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要把新課改的理念落實到課程實施中,課堂的有效性是關鍵。而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靠管理。
1.制度化管理
制定各種制度,實行學校教導處、年級組、教師三級管理體系。強化四方面的管理措施:備課、課堂反應、教學效果、反思。
2.聚焦教學五環節
備課加強針對性、上課提高實效性、作業重視有效性、輔導關注層次性、評價注重激勵性。
(1)備課時必須遵循的原則:①實效性原則;②全體性原則;③研討性原則;④經常性原則;⑤互補性原則。
(2)課堂教學堅持六項基本原則:
①主體性教學原則: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每堂課學生鞏固學習的時間要有保證;②發展性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和發展;③和諧性教學原則:努力創造愉悅的氛圍、平等尊重的環境,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④差異性教學原則: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因材施教;⑤主動性教學原則: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和發展,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長;⑥創造性教學原則: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精神。
(3)作業環節要求:精心設計、規范要求、適當分層、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
(4)輔導環節要求:通過日日清、周周練、月月測,扎扎實實抓重點、攻難點、求突破、扎實做、精細化、求優質。
(5)課程評價要求:注重學科質量分析,做到有“比較與分析、分類與定位、對策與落實”,要求教師對學生個體發展情況準確清晰把握。
認真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是一所學校教學的中心。對于實現高效課堂,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實施課改的途徑、模式、方法有多種,不拘一格,不必抱守一種模式,最主要的還是把握住背后的教學思想和理念。
在未來永無止境的教學實踐中,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心”———教學,始終如一地突出“一個核心”———質量,千方百計地壓實“一個重心”———教研,這樣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條既符合實際又持續穩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積提高全體學生全面素質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