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飛
近年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更是進入5G時代。與之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已無法滿足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需求,學生的教育不應單一依賴教師在學校的課堂主體教學,而需要來自家庭以及社會的支持,因此,三主體雙軌道交互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本人將此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收效頗豐。
一、三主體雙軌道教學模式的概念
三主體雙軌道交互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師、學生、學生家長三位主體之間的綜合管理,旨在改善學生學習與思維的模式,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將合力教育的教學理念融匯至日常教學中,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思考獲取。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再是單一的傳統課堂傳授,而是在傳統課堂面授的基礎上,增加多媒體教學(微課視頻、線上教學答疑等)互動環節,擴展知識的覆蓋面與延展度,并將學生及家長納入交互式互動主體范圍中,從而做到三主體雙軌道并行交互式發展,利用有效的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加優質的學習氛圍。
二、三主體雙軌道教學模式的應用
1.傳統教學模式(課堂面授)的現狀
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中,傳統的課堂面授依舊是學生接收和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由于每個學生的主體差異性和主觀能動性的不同,在同一單位時間內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接收率和理解力均存在顯著差異,而作為教學主體之一的教師,難以在同一單位時間內顧及全部學生,這也是學生學習成績存在差異性的原因之一。另外,教師的個人教學水平也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試想,一個幽默風趣的老師是不是比一個刻板教條的老師更容易被學生接收?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反映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金標準。
2.精心打造課堂教學環境,建立活躍的課堂氛圍
如何讓學生愛上課堂是很多教師都很苦惱的問題。如今的學生,不再是對教師言聽計從的“小白兔”,而是一群具有獨立思想、自由理想的年輕一代。他們,擁有對現實社會的批判精神,敢于對未知領域發起挑戰,敢于對權威提出異議,這也是社會為何能一代一代發展的原因。作為教師,首先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用永不停歇的腳步追趕知識更新的速度才能不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禮記·大學》中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的真諦。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教師本人對知識的理解深度與再次傳播,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關注度,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整體知識的吸收率,為高質量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3.通過微信的形式建立起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橋梁
微信作為現代人非常普及且流行的一種社交軟件,使人們的日常工作變得高效和便捷。將微信組群功能應用到數學教學工作中,作為連接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一條紐帶,極大地方便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教師可將授課目標、授課理念、知識的重點難點及時傳遞給家長,通過雙軌道并行管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及時反饋,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4.設置專屬答疑熱線電話
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工匠,教育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事業,奉獻貫穿了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由于成長背景與文化底蘊的差異,作為主體之一的學生家長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專屬答疑熱線,為每一位學生答疑解惑,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拋棄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5.鼓勵學生和家長參與教學設計
鼓勵一些文化底蘊深厚、有創新思維教育理念的學生家長主動參與教學設計,和教師一起完成教學設計,交流探討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力求擺脫沉悶的教學氣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愛上課堂,感受數學的魅力。
6.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
近代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在認知發展理論中認為智力是一種適應形式,具有動力性,隨著環境和有機體自身的變化,智力的結構和功能必然不斷變化以適應變化的條件;格式則可以被看成有機體認知結構中的一個子結構或者一個元素;認知結構是協調了格式的整體形式;運算則是組成認知結構的元素,各個運算聯系在一起就組成了結構的整體。據此理論,教師可在對學生進行個體綜合評估后,結合其自身發展特點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目標,根據由淺入深,逐步遞進的原則讓學生的成績穩步發展或逐漸提升。
三、三主體雙軌道教學模式的探討
三主體雙軌道交互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綜合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在教師、學生、家長三個主體之間有效地構建起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之間的兩條教學管理軌道,更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生活、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綜合教育教學服務。三主體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及家長這兩個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抵觸和負面情緒,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水平,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學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