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燁 張冰利 唐粒子 王潤澤
吉林外國語大學
前言:螺螄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它是漢族飲食文化與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的結晶,被列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螺螄粉具有獨特的美食價值兼載著文化價值,近年來經過柳州有關當局包裝宣傳,產業園區開發、國內政策支持推進如“供給側改革”和“互聯網+”的營銷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在國內市場的美譽不斷攀升,發展前景廣闊,更有富足的海外市場等待開拓。
近年來,袋裝螺螄粉知名度提升、口碑加固。其銷量、需求量和出口量與日俱增。截至2020年12月17日,袋裝螺螄粉產銷量達到105.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68.8%。
據統計,2019年第4季度起,袋裝螺螄粉出口量開始上升,全年出口9批次共13.45萬美元,出口至美國、加拿大等;2020年全年共出口螺螄粉累計124批次,是上一年出口總額的35倍,并且出口新增阿根廷、俄羅斯、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非洲等14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初,柳州螺螄粉將新增葡萄牙、比利時、荷蘭等市場。
近幾年袋裝螺螄粉出口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與其他同類食品相比,螺螄粉出口整體上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海外市場開發程度尚淺,對于很多地區的市場是否適合螺螄粉進駐,將來是否能夠對螺螄粉保持長期較高需求量,仍是未知數。以南美洲市場為例,螺螄粉在南美洲國家的市場占有率接近0。
1.企業創新“因禍得福”
2019年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多國暫停或限制進口豬肉及豬肉制品。然而這一影響卻促進了袋裝螺螄粉的改良:柳州螺螄粉領導小組多次研究應對措施,并且在原有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研發創新,最后選擇用牛骨替代豬骨熬制螺螄湯。柳州市商務局還帶領企業人員到蘭州等地學習牛骨湯制作方法以保持螺螄粉獨特的風味。這一工藝革新不僅使螺螄粉打入歐美市場,還消除了部分海外消費者的飲食禁忌,擴大了消費者群體。
2.全球疫情帶來“居家新模式”
螺螄粉出口井噴與2020年全球的新冠疫情集中爆發時間相重合:2020年1至6月經海關檢驗出口柳州螺螄粉28批,約750萬人民幣,是2019年全年出口總值的8倍。疫情期間,全球倡導居家隔離減少外出,市場對袋裝方便食品釋放了巨大需求;實體店停業或限制營業,互聯網成為主要的消費者購買渠道和速食食品銷售的發力平臺。
然而,疫情帶來的銷量只是主流觀念演變的一種集中體現,袋裝速食產品的銷量持續上升并非偶然。究其根本,當下“快節奏”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宅經濟”的興起使消費者對方便快捷食品的依賴度越來越高,而袋裝螺螄粉位列其中,加之獨特的美食與文化價值,使其訂單量持續暴增,國內市場供不應求,海外市場也涌現了極大需求量。
螺螄粉在2017年以袋裝螺螄粉的形式首次出口。柳州市商務局數據顯示,2019年袋裝螺螄粉產值突破60億元,2020年上半年已達到49.8億元,產量增長616.9%。柳州政府對螺螄粉的供給側改革是其走出國門的必要前提,是柳州螺螄粉對外出口邁出的堅實一步。
2015年初,柳州市螺螄粉產業發展大會首次提出柳州螺螄粉“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理念,確定了柳州螺螄粉產業“做袋裝,走機械化”的生產道路。柳州市對螺螄粉產業開始以工業化理念進行供給側改革,并制定了一系列袋生產標準、出臺了相關發展政策。目前柳州市專門開辟了螺螄粉產業園,集群效益凸顯,并建設了規模達50萬畝的原料基地,以及以螺螄粉為主題的特色小鎮。一條螺螄粉的全產業鏈日漸成型。其產業化革新帶動了上游原材料供應和外包裝等周邊產業的持續性發展;同時,當地企業與時俱進,不僅和新業態結合,還運用了形式多樣的營銷手段,如直播帶貨、跨界聯名等等。
螺螄粉需求量的爆發式增長。柳州全市目前有79家螺螄粉生產企業,但即使全部企業晝夜趕工,仍然無法滿足全部訂單。國內外電商平臺上螺螄粉一度售罄,曾出現過40天預售的情況。
螺螄粉出口貿易起步較晚,海外市場的開發程度仍然較低,通過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以下若干問題,即限制袋裝螺螄粉出口的關鍵所在。
1.產品固有性質與海外消費者預期存在差異
疫情期間,全球人民普遍居家隔離,袋裝螺螄粉銷量增加,在海外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得到提升。但是通過深入調查發現,事實上絕大多數銷往海外的螺螄粉的購買者仍然是海外華人,并且螺螄粉進口目的地坐標多為華人超市。可見螺螄粉雖然迎來出口井噴,但在國外的真實接受程度是低于預期水平的。
2.出口產品的原料來源存在局限性
出口螺螄粉的大米原料必須來自在海關備案的大米種植場,但是目前在柳州海關轄區備案的種植場僅有兩家。國外訂單暴增,但是許多螺螄粉生產企業卻因米粉原料沒有備案而無法出口;另一方面,即生產企業在柳州海關創新模式下(對大米原料備案種植場實施共享管理,準予海關備案種植場通過出具供貨證明的方式,向更多生產企業供應大米原料)可以獲得經備案的大米原料,但其現有產量仍遠不能滿足企業出口更多螺螄粉的需求。
除此之外,袋裝螺螄粉原料繁多,酸筍、干米粉、酸豆角等都需要二次加工,生產周期較長。在原料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廠商尋找新貨源時還面臨篩選品質控制等一些不確定因素,而這都導致了現階段的供應難以滿足長期爆發式的需求。
1.生產勞動力供不應求
袋裝螺螄粉生產環節中,包裝、發貨環節大量依賴人工,螺螄粉的需求量飆升后,各個生產螺螄粉的工廠一度面臨人員缺口的問題,相應的人力成本提升,螺螄粉的成本也隨之提升,該情況降低了螺螄粉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2.替代商品種類繁多,市場競爭激烈
袋裝螺螄粉屬于袋裝速食食品。但是速食意大利面、方便面、自熱食品等同類產品也各具優勢。以方便面為例,不論是發展程度還是知名度,與螺螄粉相比都已經相當成熟,并且其方便性和價格也遠遠優于螺螄粉;而意大利面和自熱食品則具有更為豐富的樣式與口味。替代商品的優勢恰恰是袋裝螺螄粉的劣勢。
3.海外知名度低,宣傳力度小
分析螺螄粉在中國內地達到銷量爆火效果的原因,能夠發現除產品本身具有特色優勢外,宣傳力度強和精準程度高提升了其知名度,幫助其達到促銷目的;反觀海外市場,如前文提及螺螄粉在外國消費群體中知名度和接受程度仍然較低,并且宣傳工作的形式本土化不到位也是螺螄粉在出口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4.目標出口國家的進口食品標準存在差異
對于進口食品的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標準各不相同,例如美國對進口食品要求不能含有動物源,日本對酸筍要求不能含有砷元素,歐洲國家則要求進口食品不能含有轉基因成分等。隨著袋裝螺螄粉出口的范圍擴大,袋裝螺螄粉出口還將面臨更多標準問題和技術壁壘,因此企業的技術革新和對海外市場的知識儲備以及海關部門的協助都十分必要。
以螺螄粉企業加盟隊伍不斷擴充為啟發,螺螄粉在原料生產加工階段也可以加盟隊伍形式進行協助,例如在柳州以外增設生產加工點、增加海關備案原料種植場等。但擴大生產必須堅持相應原則,例如保證生產的質量安全、標準統一;加強經營監管,維持螺螄粉行業的純凈性。面對擴大生產可能帶來的問題,若不提前考慮應對措施,螺螄粉的市場形象和信譽都會受到影響,反而有悖初衷,影響出口。
如前文提及,螺螄粉在國外消費者群中還未獲得有效推廣。螺螄粉企業或許可以通過“拆分式出售”以改善問題,將螺螄粉固有的組合拆分開,以螺螄粉食材包、調料包、袋裝干米粉等形式,獨立于袋裝螺螄粉進行出口。以同類產品意大利面為例,其本身的衍生產品如意大利醬獨立出口至世界各地。一個中國普通家庭的消費者通過購買正宗的食材配料,按照食譜和網絡教程即可做出美味的意大利面。
以這種方式出口,一方面同樣能夠達到傳播螺螄粉美食、文化價值及盈利目的;一方面能夠打破螺螄粉不符合海外消費者預期的限制——購買者根據喜好挑選食材中能夠接受的部分;另一方面,螺螄粉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目標市場對出口內容和各部分的出口量進行調節,既可以避免由于一種原材料臨時供應不足而導致螺螄粉整體產量受限的問題,同時能夠壓縮因一種原料不符合該地區進口標準,而導致袋裝螺螄粉整體出口遇阻帶來的影響。
針對螺螄粉在海外知名度和接受程度這一問題,企業可以參考其在國內的營銷策略,例如最初經《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進入大眾視野,近年來與李子柒團隊的合作、影響力人物的直播帶貨以及與“元氣森林”等互補型產品的跨界聯名,都能看出營銷與宣傳工作所帶來的巨大效益。
對此螺螄粉出口企業可以組織專人到海外進行營銷宣傳工作,如宣傳標語本土化、入駐連鎖餐飲店等。通過入駐當地電商平臺、本土零售商店,以及與當地受歡迎的連鎖餐飲店合作以擴大知名度。在螺螄粉于海外市場獲得較為全面的了解、較為堅實的消費者基礎和較高的需求量后,可以利用當地流量人物的影響力進一步宣傳促銷。
綜上所述,袋裝螺螄粉的出口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基于對袋裝螺螄粉出口現狀與策略分析,為擴大出口,螺螄粉企業應不斷加強監管統一標準、積極創新并研發衍生產品并且強化目標市場宣傳力度、采取適合海外消費者群的營銷推廣方式。通過針對以上內容的精進,柳州螺螄粉出口貿易定能繼續創造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