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德州市水利局水利施工處
河道主要有河床護坡,水體等組成,通過合理的治理手段,可使河道具備更加顯著的防洪排澇功能。就目前來看,我國河道治理工程數量增多、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但由于部分建設單位忽視河道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將建筑垃圾隨意堆放在河道兩側,導致河道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嚴重損壞了河道水系統的正常循環。不僅如此,對河流進行過度開發,導致河流內部生態多樣性下降,與可持續發展目標背道而馳。
由此可見,為從根本上發揮出河道治理工程積極作用,相關管理部門需將保護周邊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目標之一,細致分析河道治理可能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對傳統施工方式進行不斷優化。
(一)沿河截污不徹底。外源污染是導致河道水質惡化的根本原因。目前國內很多中、小城市污水排放仍以合流制為主,汛期截留雨污水量較大,超出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污水溢流入河污染河道水體。部分小區污水管網建設滯后,臨河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現象普遍。由于沿河截污納管建設滯后或不完善,造成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初期雨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河道,導致出現河道水質不斷惡化、水體溶解氧過低、自凈能力喪失、水環境容量不足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因此,在進行城市河道生態環境治理的同時,需要同步完善城市管網建設并積極推進城市雨污分流改造。
(二)對水體生物的影響。為確保河道治理工程能夠更好保護河床邊界的穩定性,相關施工單位往往采取在河岸護坡涂抹防沖刷材料的方式。這些材料會直接與水體接觸,導致水體生物的生存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保障河道治理工程結構的穩定性,護坡處理期間還會采取河床硬化措施,導致河床自身的過水性及多孔性下降,河岸周邊植物無法獲得充足的水分。
(三)河道堵塞淤積嚴重。內源污染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隨著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城區范圍的逐步擴大及城市經濟的迅猛發展,很多城市地表河道被侵占或變成地下箱涵,造成河道堵塞、水流不暢。向河道中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是導致城市河道淤積的普遍現象,部分城市郊區存在臨河規模化畜禽養殖,大量畜禽糞便沉淀河底,日積月累造成大量污染物緩慢而持久地向水體釋放,導致水體的二次污染。河道的堵塞和淤積造成河道水體流動性差,水動力不足,導致水體溶解氧過低,影響好氧微生物的生存。同時河底淤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氮、磷等物質使得水體富營養化,高溫季節發酵釋放惡臭氣味,進一步惡化城市河道的生態環境,嚴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產生活。
(一)創新河道治理工程建設理念。做好河道治理規劃工作,確保河道治理施工方案能夠更好滿足河道自然發展需求,順應河道具體走向布置工程結構。注重控制河道整治的面積與范圍,建立起更加合理的河道布局邊界,從根本上控制河道治理工程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干擾程度。劃分出河道生態環境敏感地區,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環境保護手段,注重保護此地區的環境完整性,從根本上降低工程建設環節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嚴禁利用自然環境換取經濟利益,確保河流治理工程能夠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相符。
(二)科學設置污水池,保護水環境。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廢水與生活污水量不斷增加,應采取科學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使地表水環境得到有效保護,通過采取多樣化控制措施,嚴禁各類廢水盲目排放,從而達到保護水環境的目標。例如,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應科學設置修配廠,建設污水池,將機械沖洗水和油性污水等集中收集起來,在水池邊安裝沙濾筒、清水池等等,將收集到的污水放入清水池中,利用水泵抽到沙濾筒中過濾,經過處理后再將污水排放至清水池,經過處理后的水可用來沖洗車輛或路面,不但使水環境得到有效保護,還可實現水資源合理利用。
(三)保持水土,嚴防水土流失。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最大影響便是水土流失。對此,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土料、石料等進行科學擺放,禁止大批量的堆積在河道兩側,還應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避免受狂風、暴雨影響,使土料被沖洗至河道之中。根據現實需求設置廢土場,場內表面平整,周圍種植植被,減少雨水沖刷,嚴防水土流失。
(四)水質改善。水質改善通常包括水力調控、人工濕地、生態浮床、曝氣增氧和水生動植物群落構建等措施。水力調控主要是引入清潔外部水源或通過工程措施加強河道水體交換,增加水體溶解氧,提升河道水動力和水環境容量。人工濕地和生態浮床主要是通過在淺水區和水面種植栽培多種觀賞型水生植物,通過植物過濾、微生物降解、水生植物吸收水體中的氮磷污染物、有機污染物和部分藻類等,進而凈化水質。曝氣增氧通過采用人工的方法向水體中充入空氣或純氧,提高水體中溶解氧的濃度,抑制厭氧菌的繁殖,增加好氧菌的繁殖速度,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根據河道特點可選擇噴泉曝氣、推流曝氣、鼓風曝氣和納米微氣泡曝氣等曝氣方式。通過構建水生動植物群落,可3確保河流水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順暢運行,維持整個系統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結論:文章結合自身從事河道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實踐,通過分析當前城市河道現狀以及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對河道治理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態環境治理的原則和對策,以期為城市河道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