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 中共朝陽市委黨校
引言: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主要路徑,但是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卻存在產業與扶貧脫嵌的現象,并且這種現象在整個扶貧產業鏈中普遍存在。例如,在對扶貧產業鏈培育時,過于注重短、平、快項目,導致扶貧產業存活時間短、扶貧功效弱、無法持續發揮扶貧作用。因此,必須對扶貧產業鏈加強治理,構建持續穩定脫貧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功效,提高產業扶貧持續脫貧效果。
只有所有利益者協同合作,才能確保扶貧產業鏈平穩運行。產業扶貧的社會特性及經濟特性決定其要想實現平穩運行,必須使農戶、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共同參與其中,以法律合約為準繩,以產業發展為核心,構建收益共享、責任共擔的聯合體。在此期間,一是政府要積極行使監管及服務功能,做好扶貧平臺搭建,引進新型扶貧主體,并加強風險控制、營銷、資金、宣傳等服務工作,以此來為扶貧產業平穩運行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政府必須做好扶貧監管,確保扶貧資金得以有效使用,扶貧合約得以合法履行,扶貧利益得以合理分配,扶貧功效得以穩定發揮。二是企業要積極發揮扶貧主導作用,通過對扶貧資源及要素加強整合,構建完善的扶貧產業鏈,利用集成優勢,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推動扶貧產業發展壯大。三是金融機構要積極發揮資金保障作用,為貧困農戶及扶貧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信貸,以此來解決他們的資金困境,保障扶貧產業的相關舉措得以更好的落實。同時,金融機構要積極推廣各類保險服務,以此來對扶貧產業風險加以分散。四是貧困戶要積極發揮扶貧主體作用,依照自身發展優勢或發展意愿,選擇適合的扶貧產業項目,并根據扶貧產業項目要求開展相培訓,以此來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從而更好的參與到扶貧產業項目中,獲得更多的產業發展效益,真正實現持續穩定脫貧的目的。
產業鏈是保證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而產業鏈的形成關鍵在于核心企業。核心企業由于管理、資金、技術方面存在優勢,所以在行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成為產業鏈的協調者及組織者,扶貧產業鏈中也同樣如此。只有引進核心企業,利用其資源協調、整合優勢,形成完善的扶貧產業鏈,不斷向橫向、縱向延伸,形成以核心企業為核心的扶貧產業網,才能充分發揮產業扶貧持續脫貧功效。而要想實現這一目的,一方面要依據消費升級需求,對產業鏈進行縱向延伸,積極開展深加工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品牌,努力發展中高端產品,增加農產品加工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面要對產業鏈進行縱向延伸,將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由單一的農業生產轉變為農家旅游、農耕體驗、農業觀光等多功能產業,通過產業鏈形成繼承優勢,更好的促進扶貧產業發展。但是不是所有產業發展都能帶來扶貧效果,要想使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扶貧作用,幫助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必須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利益聯結機制的構建核心,在于使農戶與扶貧企業加強合作,構建合理的利益網絡,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農戶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通過產業加盟、產業務工、訂單收購等形式,深入到企業生產當中,采用利潤分成、入股等方式,享有企業生產的增值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轉變扶貧模式,真正實現持續穩定脫貧。
產業最為理想的狀況是,產業鏈中的所有部門環節都集中于同一區域,通過密切配合、共用基礎設施,形成產業鏈集群。但是貧困地區一般缺失關鍵環節,只具備初級環節,導致其增值范圍有限,風險大,農戶獲得的利潤小,極易出現空間性貧困的現象。因此,在當前背景下推進扶貧產業鏈空間治理是極為必要的。首要,政府要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做好產業規劃,從空間方面對產業項目加以優化。其次,政府要積極引進核心企業,將扶貧產業的加工、生產過程向園區集中,以此來實現扶貧生產的空間優化。最后,政府要對勞動力、資源、資金、政策等資源加以集中,建立扶貧生產園區,引導扶貧企業向扶貧園區集中,以此來優化資源配置,集中生產要素,以此來實現扶貧生產資源及空間方面的優化。同時,只有通過產業資源利用、產業生產、產業項目選擇,使扶貧產業實現空間優化,才能依據地方特色發展產業項目,推動銷售、加工等核心環節落地,延長扶貧產業價值鏈條,增加扶貧產業附加價值,幫助農戶持續穩定脫貧。
綜上所述,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主要路徑,但是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卻存在產業與扶貧脫嵌的現象。為了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脫貧效果,必須對脫貧產業鏈加強治理,通過施行扶貧產業鏈聯合治理、推進扶貧產業鏈網絡化治理、優化扶貧產業鏈空間治理等舉措,構建穩定脫貧路徑,幫助農戶真正實現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