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中共水富市委黨校教研室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1]。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十四五”時期為全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向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的重大判斷,是指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根據這個重要部署,2021年2月4日,中共水富市委一屆四次全會突出了現代化和高質量跨越發展兩個重點。為實現云南北大門水富市高質量發展,筆者進行了以下思考。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是由云南省直轄,昭通市代管的縣級市,是“云南北大門”。處于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的中心位置,與四川省宜賓市僅一江之隔,地處長江、金沙江、橫江交匯地帶,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港”之稱,是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接入點,是長江經濟帶的起點、是港口型物流樞紐城市。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狀。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在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昭通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努力攻堅克難、務實奮進、謀取跨越,水富實現由建制縣到建制市的歷史性轉變,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社會大局保持穩定,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約為2010年的3倍,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人均GDP位列昭通市第一,被評為云南省2019年度縣域跨越發展先進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絕對貧困現象全面消除。特色產業培育取得顯著成效,特色化種植、養殖持續發展,構建以生豬、方竹為主的農業產業體系;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增加,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初步構建起以能源、化工為支撐,農特產品加工、新材料與輕工業起步發展的工業體系;物流業發展勢頭迅猛,支撐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企業信息平臺建成并運行良好,電商產業園成為集聚電商新業態的重要載體,鎮(街道)快遞網點覆蓋率100%,入選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有序推進,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稱號。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新客運站建成投用,率先在昭通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和農村客運,水富至昭通天然氣長輸管道建成運營,向家壩右岸水廠、城市新區溫泉片區供水工程、工業園區及集鎮居民供水升級改造工程建成投用,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城鄉供水能力顯著提升。各項改革深入推進,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優化。“平安水富”建設深入推進,成功創建全國法治先進縣、全國信訪“三無”縣,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學在水富”品牌持續鞏固,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成功創建,新冠肺炎防控實現“零疫情”。
(二)“港園城”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現狀。水富市“港園城”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指的是水富市“港口、園區、城市建設”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堅持以市的格局高標準完成“港園城”三位一體融合發展規劃。港口擴能步伐加快水富港中嘴作業區建成投運;中心作業區啟動建設,進港專用線即將建成,“鐵公水”多式聯運進程加快,水富港由吞吐量65萬噸的小碼頭躍升為吞吐量1000萬噸的內河港口。工業園、物流園成為水富產業發展的引擎。水富港物流園建設有序推進。成功引進墨睿科技、富深科技、云端科技、云上科技等企業,工業園區布局進一步優化,積極申報水富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空間格局不斷優化,溫泉新區棚改安置房、溫泉大道、金沙湖公園等“港園城”重大項目有序推進,榮獲首批“云南省美麗縣城”稱號。
(三)生態文明建設現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昭通市“四個一”行動部署,服務經濟發展轉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六大行動”深入實施,自然村實現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98%以上;積極開展“水十條”“氣十條”相關工作,金沙江牛皮灘水質年均達Ⅱ類,達標率100%,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1%以上。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達一級A標,完成太平、兩碗鎮政府駐地及農村重點區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啟動溫泉片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業園區張灘壩污水處理廠建設,完成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場及配套收運設施、麻子溝垃圾場填埋、橫江縣城段防洪堤、水清包防洪堤和城市排澇設施建設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退捕禁捕工作,創新成立“兩江”綜合執法大隊,實施“智慧兩江”項目,有力推動人防和技防協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筑牢,4個鎮(街道)均創建成省級生態文明鄉鎮,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縣、省級園林縣城。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新要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云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由省級層面創建“宜昭(宜賓-昭通)川滇經濟合作示范區”,開創滇東北開發新局面,助推云南主動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2020年12月4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四川省的《建議》明確指出要“強化南向開放門戶功能”。四川的強化南向開放,就是指通過強化面向云南開放,從而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2]。2020年12月10日,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云南省的《建議》明確指出,“對內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深化合作,建立產業轉移承接結對合作機制,引導龍頭企業在云南布局產業鏈”[3]。由此可見,創建“宜昭(宜賓-昭通)川滇經濟合作示范區”有省級層面政策支撐。
在清代時期,就有“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滿的敘府(宜賓)”之說,宜賓和昭通,自古以來就有非常密切的商貿往來,在經濟合作方面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宜賓市近年來發展迅速,有望2021年GDP破3000億元。宜賓2020年GDP為2802.12億元,經濟增長率為4.6%,居四川省第一位,有望成為首批“四川副中心城市”[4]。四川宜賓市與云南昭通市山水相連,且昭通水富市是云南北大門,擁有云南第一大內陸港水富港和云南省級水富經濟技術開發區。除此之外,昭通還擁有昭陽、魯甸、彝良3個省級工業園區和另外7個市級工業園區。根據上述四川和云南兩省《建議》中經濟合作相關安排部署,創建“宜昭(宜賓-昭通)川滇經濟合作示范區”大有可為。
具體建議:一是要站在國家層面謀篇布局,充分體現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新發展格局等國家戰略;二是要立足區域發展實際,參考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因地制宜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把適宜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移植到創建思路中;三是創建的關鍵,是要考慮并完成包括云南北大門水富市在內的“宜賓-昭通”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二)在云南水富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西部產業轉移示范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指出:“在西部地區打造若干產業轉移示范區”。云南水富經濟開發區是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因此,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在云南水富經濟開發區打造西部產業轉移示范區恰逢其勢、正當其時。
(三)推動構建“渝-瀘-宜-水聯合港”(即推動構建“重慶港―瀘州港―宜賓港―水富港聯合港口”)
構建“渝-瀘-宜-水聯合港”理由如下:
第一,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成了國家戰略,并且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經濟帶。構建“渝-瀘-宜-水聯合港”,有利于長江上游區域一體化發展,有利于長江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更有利于打造高質量的長江發展經濟帶。
第二,近年來港口同質化競爭陷入愈演愈烈的境地,為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2015年年底,交通運輸部提出將著力推進區域港口發展一體化進程。2017年3月交通部表示,將優化港口總體布局,推進港口資源整合,促進港口由分散競爭向協同合作發展。港口資源整合、港口由分散競爭向協同合作發展是港口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港口經濟發展的最好途徑。
第三,重慶港系國家一類口岸,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內核主樞紐港,集裝箱吞吐港。瀘州港是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交通運輸部確定的四川唯一的全國內河28個主要港口和國家二類水運口岸,是四川第一大港口和集裝箱碼頭。宜賓港是國家級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腹地較大的經濟體量和航線優勢,近年來已壯大為長江上游、和瀘州港不相上下的綜合性大港口。水富港是金沙江下游水電基地、物流貨運樞紐、川滇結合部農特產品集散中心、水電旅游觀光核心區。目前正在進行水富港二期擴能工程建設和水富港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工程完工之后,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將成為云南在長江黃金水道上唯一的公、鐵、水聯運服務通道和云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水富港和宜賓港相距30公里水路,宜賓港和瀘州港相距120公里水路,瀘州港和重慶港相距235公里水路。沿著四港溯水東去,385公里串起云南、四川、重慶東向的出滇、出川、出渝大通道。水富、宜賓、瀘州、重慶四港是長江上游四個最重要的港口,擁有長江上游稀缺岸線資源和港口資源,是云南、四川、重慶進出口貿易和國際物流東向出口的唯一公、鐵、水聯運服務通道,但四港的分工和功能存在同質性,港口間互存競爭,單打獨斗現象較為嚴重,有時甚至存在惡性競爭,給四港的長遠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建設長江上游“渝-瀘-宜-水聯合港”,合理有效利用四港及長江岸線資源,加快建設云南、四川、重慶在長江上游航運物流中心,對于深度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深度融入成渝經濟區發展戰略,打破物流成本高的制約瓶頸,暢通滇川渝產品東向大通道,提升企業對外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四,重慶港、瀘州港和宜賓港因隸屬重慶和四川,三港要想把經濟體量壯大到廣袤的云南腹地,進而更好地抓住“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就要打破行政區劃,通過相距分別只有385公里、150公里、30公里長江航道的云南北大門的水富港作為通關大通道。
第五,水富港要真正發揮好云南北大門的作用,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最關鍵的是要以港興城,實現“港園城”三位一體融合發展。但是,水富港二期改擴建工程順利竣工后,水富港的發展形勢同樣長期在重慶港、瀘州港和宜賓港三大強勁對手的制約下生存,尤其是在集裝箱運輸市場等方面被限制了發展空間,所以要構建“渝-瀘-宜-水聯合港”。
第六,水富的“港園城”三位一體融合發展,亟需包括重慶、瀘州、宜賓在內的產業、資金和技術的支持。
第七,“渝-瀘-宜-水聯合港”可以最大程度實現四地產業經濟和港航資源優勢互補,成為渝、瀘、宜、水跨江融合發展的高層次平臺,實質性地推進渝瀘宜水經濟圈建設,促進水富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