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商業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生態創新制度逐漸成為工作的重點環節。不僅能夠使我國商業經濟順應時代發展。而且可以推動我國生態的健康持續發展。但是,從我國商業經濟發展現狀而言,生態制度創新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很大程度限制了我國商業經濟的發展。對此,有關人員應加強對我國循環經濟模式下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的重視程度,并針對當前發展存在的困難,采取有效的完善措施,全面發揮生態制度對我國商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有很大不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循環經濟模式下,生產資源進行了良好的循環,很大程度減輕了我國各項經濟建設對各種資源的需求,進而減少了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為實現我國經濟綠色增長提供了動力。
第二,在我國經濟發展進步的同時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循環經濟模式一般都是建立在對資源的科學合理計算以及科學開采方面。借助當前先進的技術、設備,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擁有更高水平的清潔排放。
第三,循環經濟模式是以循環為基礎,低破壞為目標的經濟模式。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循環經濟的特點為“減量、循環、再利用”。在這種特點下的企業在生產經營發展過程中,降低了資源的消耗量,具體行為有,減少資源浪費、延長經濟產品壽命。另外,能使大量被認定為廢物的垃圾,成為再生資源,通過對再生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緩解了資源壓力,而且創造了新型產品。從這個觀點可以看出,循環經濟模式下的企業應當重點考慮的是在資源的源頭進行選擇以及運放。同時,在實際的經濟生產過程中進行強力的監督與控制,為資源的循環使用提供助力。
第四,在循環經濟的大環境中,利用的是全程的清潔生產,就設備而言,應不斷對其進行循環改進。就原材料而言,應進行合理選取,進而為產品達到安全質量標準提供了基礎。在循環經濟模式下的商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幫助,具體需要政府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進而清除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阻礙[1]。
商業經濟的生態創新制度是以循環經濟理論為基礎設計的經濟發展模式,生態商業經濟是根據循環經濟理論設計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按照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設計的,新型的商業模式。循環經濟模式下商業經濟的生態化一方面,能夠促進區域內部各個企業之間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促進了我國行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高效實現了區域范圍內資源的有效配置,以最終達到綜合應用的目的。同時,循環經濟模式下的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將綠色商業作為發展方向,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就傳統企業而言,其相互之間的主要關系是競爭,缺少良好的相互協作。當循環經濟下的企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結合,更好的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促進了整個商業經濟的發展。
在當前的循環經濟模式下,我國商業經濟在生態創新制度發展方面的現狀為:
首先,商業經濟生態化理念逐漸被大眾接受。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逐漸上升,作為我國主要的經濟理念,商業經濟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在其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發展過程中,被大量經濟學者關注以及研究,進而促進了商業經濟生態化創新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作為經濟大國,我國在發展各種類型經濟以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到生態環境出現的問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各大企業對資源的需求也逐漸增多,同時此過程中產生的資源浪費也是非常嚴重的,對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壞,不僅嚴重限制了我國資源可持續發展,而且嚴重打破生態平衡。所以在商業經濟企業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生態創新制度的建設,同時設計、建立了相應的生態商業鏈。
其次,增強了民眾的神態化經濟意識,在循環經濟模式下商業經濟生態化的不斷發展中,商業經濟的生態化觀念與大部分民眾觀念契合度很高。很大程度影響了國民經濟發展在民眾心中的地位。當今,生態環境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多,程度也越來越重,其中不乏由于經濟發展產生的經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民眾重新認識了商業經濟生態化發展的重要性,為當前我國循環經濟模式下商業經濟生態化創新制度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最后,作為既有利于環境發展,又能提高我國經濟水平的活動,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受到了政府等國家部門的廣泛關注,并給予其適當政策支持以及大量經濟扶持,投入了大量新型技術以及生態化產品制造方法,進一步促進我國商業企業在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發展自身經濟[2]。
第一,導致了現有商業經濟模式以及結構發生了改變。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肯定會對當前的商業經濟的正常發展造成影響。尤其是在企業的設備、生產材料、銷售市場、生產理念等多個環節提出新的要求。但在當前企業正常運行過程中,很多企業不愿意大量金錢購置綠色設備,導致商業經濟生態創新模式在實際工作發展過程中,并不能切實起到作用,更談不上保護環境、較少資源浪費。
第二,受到傳統經濟市場嚴重壓制。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在發展過程中發展原則是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是經濟、資源、環境同時進行可持續發展。但在此過程中延伸出來的商業形式與產業鏈,將會對傳統經濟產生很大影響。在發展過程中,傳統經濟產業的利益相關者將制造困難以及麻煩。進而導致循環模式下的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的發展將會受到傳統經濟的很大限制。
第三,當前,我國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的發展缺乏保障。在發展過程中,缺少完整的理念體系,相應法律法規還不健全。這種問題的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建設長時間以來都是以資源消耗堆積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商業經濟的生態長信制度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要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難的[3]。
長期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的方法都是計算國內生產總值,這種方法雖然效率很高,但是并不能全面的反應我國國民的福利情況。尤其是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并不能在其中得到真實、完整的體現。很大程度限制了循環經濟模式下,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的建設以及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的作用越來越重。當前的經濟制度核算下,環境資源的核算通常屬于經濟因素以及外部經濟性影響因素,并沒有將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生態環境破壞因素列入主要核算范圍。而在綠色經濟國民核算體系下,將環境因素加入到企業的微觀核算當中去了。通過這樣的改變,環境存量在經濟核算體系中有所體現,能夠全面體現環境的價值,提升了各大企業、政府對環境資源的重視程度。同時在各大企業在發展運行過程中,也會嚴格注意,按照循環經濟模式下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進行日常的生產經營,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我國的生態環境。
單純依靠社會公眾較強的生態保護理念以及企業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我國循環經濟模式下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提供支持以及保障效果并不顯著。科學、合理、健全的法律、法規才是保證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良好發展的基礎。借助法律法規具有的強制性要求,將循環經濟理念變成當前需要每個人遵守的基本原則,使其逐步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規范性行為,大力促進循環經濟的落實,進而為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提供助力。
在具體的加大循環經濟立法以及監管力度的過程中,首先,可以借鑒成功國家的成功經驗,并根據其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當前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及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發展的現狀,進一步促進我國已有的環境保護、企業生產清潔、資源的合理、綜合利用相關法律的完善。其次,以循環經濟已有法律為中心,創設能夠推進循環經濟下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的法律、法規,同時,應伴有相應的技術規范以為其提供支持。最后,加強法律的監管力度,組建相應的專業隊伍,對當前污染較嚴重的企業以及生產產品為非環保品的企業進行強力監管。可以通過削弱其市場競爭力的方式,對商業經濟市場進行有效清理。在實現商業經濟生態企業的良性競爭循環的同時,推動循環經濟模式下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的建設[4]。
結論:綜上所述,生態發展是當前環境下時代商業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加強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才能真正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在為廣大人民提供經濟效益的同時,優化其生活環境。但就目前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發展現狀而言,還存在很多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具體可以通過構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加大循環經濟立法以及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下商業經濟生態創新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