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崇仙 福建省永安市曹遠鎮財政所
個人每個月的工資薪金是我國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范圍。無論是公務員或是一般的工作者,對工資薪金都要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公務員每個月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是全月收入減去五千的個人起征點及專項附加扣除等得到當月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國家給予了相關的減免稅優惠政策。例如提到了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和離休生活補助免征個人所得稅。除此之外,國家對于稅收還有其他的減免稅優惠政策。公務員結合個人所得做好個人所得稅籌劃,才能夠在自己履行義務的同時,充分利用好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利益。
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都會有意識的去利用各種方式減少自己的稅收,但這會對國家的財政收入造成不利影響[1]。所以就需要利用納稅籌劃的方式做好整體籌劃,納稅籌劃能夠在維護納稅人利益的同時,維護國家的利益。很多人對納稅籌劃不理解,認為納稅籌劃就是利用投機取巧的方法進行減稅,所以日常要利用各種渠道向納稅人講解納稅籌劃的含義,讓他們意識到納稅籌劃的重要性,意識到納稅籌劃的合理性,然后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合理的納稅方案在減少人們現金流出。維護納稅人自己的利益,幫助我國的稅務工作實現更好的發展
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但是可以在法律范圍內,對稅務做好籌劃來降低個人的納稅,這樣個人可支配的收入就會增長,提高公務員個人生活質量。但是當前大多數到公務員都缺乏納稅籌劃的概念,認為納稅既然是自己的義務,那么納稅的金額也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在觀念上缺乏明確認識,所以沒有高效的減少賦稅,因此只有意識到在納稅籌劃觀念上的短缺,才能夠找到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稅務籌劃,才可以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數額。大部分公務員日常面臨著繁重的基層工作,他們也沒有時間對稅收籌劃的明確意識,認為只要領到自己應得的工資即可,對于稅務籌劃的工作不甚在意。
2020年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后,隨之而來帶來了很多令人不解的問題及思考,我們會發現同樣的工資收入水平,有的人納稅多,有的人納稅少,甚至于收入高的人員納稅額比收入低的人還少,這些問題直接反映個人所得稅籌劃的重要性。分析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對稅務政策沒有吃透,一是對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沒有及時、準確,如實地填報,有的人沒填報,有的人填報了,但沒有選擇扣繳義務人申報,選擇自行申報,自己又不懂得操作匯算清繳。二是對征稅、不征稅項目劃分不清。有的將不屬于應納個人所得稅的項目也一并列入應納稅項目申報,對稅收減免優惠政策不了解。三是有些人虛報瞞報,輕信非官方、非專業人員所謂的“退稅密笈”,不如實申報年度應稅收入,這對個人納稅信用產生不利影響,還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在新個人所得稅制度下,每個公務員在盡個人納稅義務的同時,要認真學習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分享國家給予的稅收減免。改變應稅額固定,該交多少就交多少,充分認識到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還要認識到個人在稅務籌劃中應該自行填報的內容,選擇合適的申報方式,及時完成匯算清繳的重要性。個人稅所得稅的設立意圖是讓高收入人員納稅,平衡公民的收入水平。每個公務員可以按照“補稅依法,退稅自愿”的原則在依法真實、準確申報的前提下,依法享受退稅的權利。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工資薪金、年終獎金、津貼、補貼等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明確獨生子女補貼、執行公務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托兒補助費、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不屬于應納稅所得項目。另外集體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現金方式的福利,原則上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做為扣繳義務人應加強個人所得稅相關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在干部學習會上邀請有關稅務專家到場,為干部普及個人所得稅相關應知知會,干部個人可以通過網絡,在稅務平臺學習具體的稅務常識,做到對稅收法律條文清、對稅收優惠政策明、對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了如指掌,如實填報好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建議選擇由扣繳義務人申報的方式。
結束語:總結全文,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合理合法的做好稅務籌劃也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所以公務員他們對個人收入進行科學合理籌劃,能夠保障國家不斷完善現行的稅收法規,建立公平的稅負環境,推動社會和諧,增加國家收入的同時保障個人利益。從長遠發展而言,納稅籌劃它是一項對國家對個人都非常有利的事情,公務員在履行納稅人義務的同時,借助納稅籌劃幫助保障自身利益,還能推動國家稅務工作實現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