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鵑 陸青 汪敏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帶動酒店業的蓬勃發展,復合型人才市場需求廣闊。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經濟受損,旅游酒店業首當其沖。我國行之有效的抗疫措施使得旅游業逐步恢復,親子游、營地游、綠色旅游、鄉村旅游、健康養生游、都市周邊游、近程微休閑度假游等產品深受喜愛,新的酒店業態也隨之出現。專家預測新冠疫情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和人共存,因此在后疫情時代,旅游的出游模式將會帶來了較大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也會有一定改變。而作為旅游產業鏈上的酒店業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是酒店必須在特殊非常時期做好防疫措施;一方面是國內大循環下,國內游客人數增長,對于私密性較好、清幽的個性化酒店需求激增。酒店業是第三產業中的一個國際化標志,其內涵和技術深度相當高,對各部門員工的職業綜合素養有較好及特殊的要求。在諸多因素下,作為培養酒店行業人才的高職院校對學生培養也應該要有相應的調整與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酒店業的發展與需求。
無論哪個地區與國家,酒店行業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一線員工流失嚴重,中高層人才青黃不接。由于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在專業、素養方面都明顯高于社會人員,因此酒店在實習生、畢業生方面都還是傾向于錄用職業院校學生。但是在酒店業對于員工需求量較大的情況下,卻又不敢大量采用職業院校學生,尤其是管理崗位。首先大多數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滯后性,脫離市場需求,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陳舊、培養方式保守創新意識不強,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在市場需求變化大的同時,每一家酒店還存在個性化的差異,適應能力弱的學生就無法適應酒店的崗位工作。以上造成了有需求有供給但是又無法供需對等的情況出現。
1.專業教師數量不足
隨著近年高職院校的擴招,高職院校學生數量在大幅度增長,按教育部相關文件規定,高職院校的師生比例應該是1:18,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師生比卻達到了1:30,教師數量明顯不足。許多教師又教學兼行政,一身兼多職,無法專心研究教學工作。
2.師資結構不合理
師資結構不合理體現在一是從學歷結構上看高職院校嚴重缺乏具有碩博學位的教師,高職院校在職的碩博學位的教師寥寥無幾,與教育部門規定的比例相差甚遠。二是從專業結構上看缺乏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教師,缺乏“雙師型”的教師,教師理論能力明顯高于時間能力。三是從年齡結構來看,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是青年教師,中年以及老年教師數量相對較少,教師隊伍中老中青出現斷層。
3.重教學、輕科研的現象普遍存在
由于專業教師的數量相對較少,教學任務繁重,甚至出現跨專業和課程授課,大量時間在備課、專研技能等方面。導致無暇顧及科研,且很多教師本身也缺乏科研探索的精神,更沒有承擔過科研項目,發表論文質量也不高。
酒店的各部門崗位實操性,需要較強的技能與應變能力。這些的培養究其根源,還是回歸到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人才培養方案決定了培養學生的方向,方案主要由課程體系構成。課程的設置與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與時俱進決定了培養學生的能力與水平,能體現出院校專業建設水平的高低。但是很多在設置專業課程體系時,常常生搬硬套別的院校相似相近專業的課程,在缺乏到企業調研與研討、不考慮培養差異性等的情況下開設課程,導致課程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與創新。學生去到企業后,學習到的知識不適用與企業的實際工作中,企業覺得不好用,學生覺得不適應。其次,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由于課程的單一、重復,也沒有考慮因材施教,大多數學生基礎較差,加之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對于接受能力慢的學生來說,技能提升相應也慢,從而學生技能參差不齊。
雖然因疫情造成影響依然存在,但是其環境催生酒店業在發生巨變的同時,也正在形成全新的發展態勢。疫情過后,消費者的出行方式、出行地點、消費方式都有所改變,以親子、父母、朋友等為核心的小團體的旅游需求更加突出,周邊游和本地游成為熱門,其中親子主題更是后疫情時期各大酒店推出的新賣點。經歷疫情后的人們,對于出行旅游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住宿房間,而更多的關注其服務和內心的住宿感受,因此民宿深受歡迎。而多樣的消費者需求催生了酒店業態多元化。因而必須掌握新的業態,調整教學培養計劃。對學生的培養也不再是單一的崗位技能和素養,而應該是要求集接待、銷售、客服等多崗位于一體的復合型專業服務崗位。因此首先需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調研,實地了解新業態的變化與需求。其次成立由企業、行業、資深學者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與論證課程的設置,在專業課程設置引入新業態課程,如民宿服務管理、露營、房車、溫泉等休閑度假接待服務。三是構建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機制,將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優質酒店集團聯合起來為學生開展實習實訓提供高品質合作基地。進一步提高專業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能力。
1.多角度全方位培養一專多能人才
在后疫情時代新業態下,酒店專業課程融入新業態課程不是盲目添加,應該積極探索課程的改革,有效發揮課程最大作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開設綜合素質教學、專業通識教學、專業技能教學及崗位能力教學四大模塊,并積極響應“1+X”證書制度,為客房服務員、前廳服務員、餐飲服務員等技能等級證書設置教學內容,及時對接智慧酒店、新媒體營銷、研學旅行指導等行業新興崗位教學需要。將職業資格考證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實現課證融通。
2.加強實訓建設創造仿真教學環境
酒店管理專業實操教學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在中餐包房、客房商務套房、前臺接待等仿真學習情境和實際工作場景中培養學生的接待能力、溝通應變能力、營銷能力等崗位能力。因此有條件院校應積極建設仿真實訓室,通過工學結合強化任務驅動。
3.加強網絡課程建設力度、提升網課授課水平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授課,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隨著網絡技術在不斷發展,網絡授課已成為現代社會教育教學的一種常見教學形式。通過較為成熟的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上傳教學資料,向學生直接直播講解課程內容等。但由于教師對網絡教學的技術掌握不熟練,對網絡教學等現代媒體教學方式的認可度不夠,網路教學資源與各自院校實際開設課程不符等原因,使得線上授課效果沒有達到預定效果。因此我們應根據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自己的網絡課程資源開發,例如微課視頻、電子教案、題庫等,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對網絡授課的操作的熟悉度,找尋適合線上教學方式方法,達到線下甚至超過課堂教學的效果。
高職院校對師資管理與培養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了該校的師資的建設。因此集中精力抓好相關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是提升教學內涵建設的基礎。
1.努力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打造盡責擔當的教師隊伍
對于當前的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活動來說,需灌輸立德樹人理念,教師素質的培養。只有以身表率,學生才能效仿提高自身的品質與品格,才能更好地培養有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人才。一方面可以定期開展教師交流活動,采取互相座談會、示范課、說課比賽、技能展示等相互交流教學的經驗和感悟,建言獻策專業的發展。二是讓教師走出去,去其他高職院校、企業等參加培訓、去學習交流。
2.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培養教師多面手
優化教師隊伍是師資建設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結構比較單一。一方面需要引進具有高技能、高學歷的更高層次教師,一方面從深化產教融合的角度,請合作企業選派優秀的實踐老師來指導學生,為學生們提供更具有實踐性的提高動手能力的課程。同時在對老師進行專業培養時,課適當進行其他方面的培養,例如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英語交流、化妝服飾等方面的提升與培養。還可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師技能大賽及指導學生參加相關職業技能大賽,大賽也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以及檢測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多方面打造多面手教師。
3.加強對兼職教師的管理,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
目前高職院校的外聘教師較多,多數為企業的工作人員,他們實踐經驗豐富,但是兼職的教師多數只是上課,上完課不做過多的停留就離開,和校內教師、學生都去缺乏深入的溝通交流。因此需為兼職教師制定一些考核指標,全面進行進行考核。例如:安排隨機聽課,進行學評教,檢查備課情況等。且對兼職教師進行培訓,以更好地融入學校與學生。
隨著全國高職院校邁入“雙高建設時代”,專業建設要緊密對接產業發展新需求和行業新動態中,后疫情時代對于高職院校的各專業建設都提出了新要求,要積極探索與創新。科學合理建設專業、提升課程,探索打造適應行業新發現、崗位新要求的一專多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