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黎 北京理工大學
楊宇雅 北京理工大學明德書院
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影響農村居民收入的因素之一。戶主受教育年限越長,農戶人均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小。提高農戶的可支配收入、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公平,首先要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積累人力資本,這是縮小農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途徑。
城市化是另一影響因素。在(楊燦明,2010)的研究中,農村居民前往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工作會獲得更高的收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力自由流動越來越活躍,農村大量勞動力流入城市,不僅為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而且為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城市化。這為農村收入提高有較大影響。而加快城市化進程,逐步消除勞動力流動的各種障礙,有利于提高農民的非農收入。
此外,產業結構的調整也直接影響了農村居民收入。根據(馬正兵,2008)的觀點,農村家庭經營純收入對整個農村家庭收入的影響不顯著,說明農業發展效率不高,急需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創造出更多價值。為此,應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選擇有效的經濟作物,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也有學者研究了金融方面的因素。農村小額信貸的增長會引起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當農村小額信貸增長率小于16.33%時,在一定的限度內,對于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作用較為有限,但超過臨界點后,對于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成效顯著。因此這表明提高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尤其是小額信貸應比較顯著。
本文將更加直接地研究其對于“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影響。通過選擇2013-2018年中國各省份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行分析,厘清普惠金融與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間更穩定更加細致的關系。并探究普惠金融如何可以更快更好地實現農村地區居民的減貧增收問題,以及哪個因素和指標對于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起到更加重要的影響作用。
為了探究普惠金融與農民收入的關系,本文以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為被解釋變量,借鑒北京大學數據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的2014~2018年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為主要解釋變量。影響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其他因素作為控制變量,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從實證的角度對普惠金融于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
本文選取2014~2018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面板數據作為分析樣本,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作為模型的被解釋變量,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教育發展水平、產業結構、政府財政支出、就業率和投資水平為控制變量構建面板數據模型。
農村居民收入水平(Y)。本文選取2014~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衡量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數據來源于2014~2018年各省份統計年鑒。
普惠金融的發展水平(IFI)。教育發展水平 (EDU)。產業結構 (IS)。政府財政支出(GEB)。就業率 (EMP)。投資水平 (RINV)。
本文數據來源2013~2017年各省份統計年鑒,部分來源于各個地區的統計年鑒。
從近幾年數據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因其特有的低門檻、公益性,對于我國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因此推進普惠金融發展,使之惠及更多農村居民,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以上研究內容,提出以下建議。
①可以運用財政補貼扶持落后地區的金融發展。財政資金的流入產生示范效應,吸引更多的資源匯入農村地區,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②在審慎監管下引入民間資本,從而加大貸款資金的供給,更好實現普惠金融的作用。③加大監管力度,提供激勵政策,防止農村普惠金融脫離農村、農民。④對農村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其了解相關金融政策,鼓勵其利用貸款獲得生產資金,并通過自身努力勞動創造更大的財富。⑤發揮科技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便利性,也方便對資金進行監管,促進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
同時,在我國提出“國內大循環”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們要通過金融大循環的構建來擴大有效的金融需求,形成生產、分配、流通、消費互聯互通的金融服務體系,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的改善,避免出現經濟泡沫,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而要利用好金融與社會緊密的融合與發展;另一方面,要通過“一帶一路”共建項目促進、深化經濟全球化、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改革開放、長三角地區的制造業升級、以及海南自貿區的建設,促進海南省的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構建與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吸引外資來華投資結合的大循環體系,服務于國家整體發展戰略。
同時,完善保險制度。眾所周知,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防災防損和社會管理的職能。由此觀之,保險在制度供給、政策效應、人才保障、金融創新和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有揚長避短的效應和風險分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健全風險管理機制,防患于未然;完善金融科技監管體制,從而促進數字經濟拉動數字金融發展;提升金融業發展能夠有利于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讓金融服務于5G等數字新基建,發展在線新經濟新金融;支持和穩定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構建良性的投資者群體。
在雙循環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擴大開放與制度改革的關系,處理好對外開放與風險控制的關系,處理好引進市場主體和強化監管能力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