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媒體的出現,使新媒體的外延不斷擴大,隨著互聯網的勃興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劇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的出臺時間相對較晚,公眾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對侵權現象持模棱兩可的態度。隨著電視劇的發展,版權問題層出不窮,而現有的法律法規存在局限性,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以《宮鎖連城》侵權事件為例,淺析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劇的版權保護問題,希望通過全社會的努力,加緊完善著作權方面的法律規范,增強民眾的版權意識,培養民眾的法治思維。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劇;版權保護;《宮鎖連城》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4-00-02
0 前言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媒體在社會上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相互作用下,公眾高度參與互動,各種思想百花齊放,我們能在網絡上快捷地獲取各種信息。1991年6月1日生效的《著作權法》對相關行業的不規范行為作了約束,然而新媒體時代與轉型時期的中國共存共榮,《著作權法》隨著時代的變化進行了兩次修改,體現了國家對版權保護的重視,以及杜絕抄襲等現象的決心。但在新媒體背景下,影視行業的抄襲現象大量存在,法律的滯后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原作者的維權之路坎坷不平,行業體制尚不規范,要想改變現狀,當務之急是完善著作權方面的法律規范,增強民眾的版權意識。
1 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劇熱潮
2005年左右,視頻新媒體大規模出現,2008年國內新媒體數量激增,2009年新媒體發展到高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一系列信息傳播平臺出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影視行業風生水起。影視行業是一塊大蛋糕,隨著信息平臺的增多,其利益也逐漸增大。
2006年,80集的《武林外傳》每集單價為1250元,如今的《如懿傳》每集單價為900萬,價格增長了7200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文化事業突飛猛進,電視劇產量大幅增長,每年高達400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為9.4億。大規模的網民讓《楚喬傳》的播放量突破了400億。電視劇通過互聯網等終端滲透進公眾的日常生活,成為網民的談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 電視劇版權問題淺析——以于正《宮鎖連城》和瓊瑤《梅花烙》版權糾紛為例
2.1 案情回顧
2014年,于正新劇《宮鎖連城》在前兩部電視劇大爆的背景下播出,同年5月,瓊瑤控訴《宮鎖連城》抄襲其于1993—1994年間創作的《梅花烙》,并向北京三中院遞交訴狀。此事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眾說紛紜,兩部電視劇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被人頻頻比較。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判瓊瑤勝訴,《宮鎖連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
《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具有獨創性的作品,獨創性是指作品是作者獨立創作出來的,不是或者基本不是對現有作品的復制、抄襲、剽竊或模仿[1]。根據《著作權法》可知,作者的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類,本案涉及的改編權就是作者財產權中的一個權利。瓊瑤方向法院提交了21個片段證明于正的電視劇情節存在抄襲,法院經過分析得出結論:其中3個片段不具有顯著獨創性,因而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9個片段具有獨創性,于正方與其不構成實質上相似,不存在抄襲;剩下9個情節,《宮鎖連城》的情節安排與原告的作品存在侵權現象。法官在判決過程中,對兩個作品的人物設置、情節安排、內在邏輯、故事發展等進行了細致的考量,也對觀眾對作品的整體觀感和欣賞體驗進行收集,認定被告方侵權,要求其賠禮道歉并賠償500萬元。
2.2 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劇侵權現象盛行的原因
2.2.1 侵權成本低
現在影視行業抄襲之風盛行且侵權成本較低,近年來賺得盆滿缽滿的幾部電視劇都與“抄襲”二字沾邊。版權界限不明確,公眾不明白對原作品的使用達到什么程度才屬于侵權,于是有人投機取巧,非法利用他人的智力成果。
侵權成本低主要有3個原因。
第一,抄襲行為過于簡單。社會高速發展,一個人缺乏創造力時,很容易東抄西挖,將他人的成果據為己有。
第二,新媒體為抄襲提供了便利。新媒體的發展壯大有力地促進了信息的傳播和共享,人們能夠很容易地獲取他人具有獨創性的智力成果,侵權人正是鉆了這個空子,借新媒體傳播之利進行抄襲。
第三,侵權行為的處罰較輕。我國引入了懲罰性賠償,明確了以補償為主、懲罰為輔的侵權損害司法認定機制。《宮鎖連城》這部劇在播出期間,平均收視率1.641%,市場份額4.608%,網絡播放量總量為28億次,于正可獲得的稿酬達1260萬元,授權湖南衛視播映的版權許可費應不低于每集180萬元。在如此可觀的利益面前,很少有人不會心動。最終法院讓被告方賠償瓊瑤經濟損失500萬元,這與獲取的利潤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低成本的處罰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就是對侵權的放縱。
2.2.2 鑒定難度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2]。由此可見,《著作權法》保護思想的表達而不保護思想,而現實生活中思想和表達的界限很模糊,這就導致近年來出現了高級抄襲現象(融梗、洗稿等),而法律很難明確劃分界限。
2015年度知識產權十大案例中,瓊瑤訴于正案引起了知識產權界和影視界的極大關注。該案例的典型意義在于思想表達二分法的區分標準得以明確。首先,要區分兩部作品中的思想與表達,只有被告于正作品與原告瓊瑤作品中的獨創性表達有實質性的相似,才可能被認定為侵權,而公知部分的表達不受《著作權法》保護。若只有思想相似,即使被告的行為違反了道德規范,也并非侵權行為。
思想表達二分法在實際運用時,需要專業影視工作人員的協助,因為沒有一定的影視儲備量,難以發現抄襲的片段。2017年,國內第一個影視著作權專家鑒定委員會正式成立,其中包括法學專家14位、文學藝術界專家12位。專家經過詳細的鑒定對比后,會將結果遞交給法院,為法官斷案提供重要依據。由此可以看出,要鑒定電視劇是否侵權,難度很高而且程序十分復雜。
2.2.3 維權成本高
電視劇維權一直以來都很麻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維權成本太高,主要包括3個方面。
第一,時間成本。由于鑒定難度高,加之一場案件的審判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且舉證存在難度,無法在電視劇開播時得到審判結果。電視劇開播時,其關注度不可小覷,原告在風口浪尖上以一人之力挑戰,不一定能勝訴,就算勝訴,電視劇也播完了,因此被侵權人維權的決心容易被動搖。
第二,經濟成本。除了時間成本,維權期間還需要東奔西跑,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經濟上的消耗,而且案件的受理費不低,獲得的賠償對被抄襲一方來說不值一提。
第三,政府成本。政府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要付出相應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國家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向影視圈的抄襲行為宣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想要肅清不良之風,讓公眾知悉國家絕不會向抄襲行為低頭。
2.3 關于版權賠償問題的新困局
《著作權法》第49條規定了3種確定損害的方法:一是以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為標準;二是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標準;三是以法定賠償為標準,法定賠償在50萬元以下。2015年12月16日,北京市高級法院就瓊瑤訴于正侵權案作出二審判決,維持原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并賠禮道歉,賠償原告500萬元。本案中的500萬元是酌定賠償金,看似天價,實則并不算高。因為在作者維權的8個月里,該劇正常播放且收益上億,所以判處賠償金500萬元是較少的。
在具體的案件中,原告往往難以證明自己的實際損失,而侵權人又采取各種方法隱藏自己的違法所得,想按照法定賠償標準進行賠償。法官在判決賠償數額時,要綜合考量各種因素,包括該電視劇的收益、點擊量和影響力等。因此酌定數額的范圍如果過于寬泛,不明確的因素太多,會導致現階段的侵權賠償陷入新的困局。
3 加強電視劇版權保護的建議
3.1 增強觀眾的版權意識
觀眾的版權意識弱,往往對抄襲現象視而不見,客觀上縱容了抄襲行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電視劇涉及“抄襲”時,因為鬧得沸沸揚揚,該劇的話題量飆升,播放量也更高。有人認為,“黑紅”也是紅,反正可以帶來利益。觀眾的漠視,導致抄襲之風難以遏制。
《宮鎖連城》是于正“宮”系列的第三部大劇,前兩部劇的大爆,給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也讓他名聲大噪。于正擁有許多粉絲,雖然該劇當時陷入抄襲風波,但播放量并未受到影響。所以要想真正肅清影視行業,必須從觀眾下手,增強觀眾的版權意識,使其抵制不良的抄襲行為,讓抄襲的作品在影視行業里沒有立足之地,無法獲取收益。
3.2 讓電視劇和新媒體形成良性互動
新媒體融合環境下的著作權侵權行為具有隱蔽性、多樣性、復雜性、非專有性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地域上的無界性、空間上的多樣性、特性上的非專有性[3]。在新媒體時代杜絕侵權現象尤為重要?;ヂ摼W勃興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構成侵權,為了杜絕此類現象,整個新媒體系統都需要規范的行業標準和嚴格的監管制度進行約束。
要讓影視行業和新媒體形成良性互動,就要明確新媒體在電視劇傳播過程中的權利和責任,促進電視劇利用新媒體的便利正向發展。無論是侵權作品還是原創作品,都能通過新媒體迅速傳播,要加強對原創作品的保護,團結公眾一起抵制侵權作品??衫镁W絡成立專門的服務機構,對電視劇進行“打假”;也可搭建電視劇共享平臺,利用計算機,在廣電審核時對所有電視劇進行監管、逐個比對,播放篩選合格的電視劇。
3.3 完善《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
就國家而言,需要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約束當下的抄襲之風。由于知識產權方面相關法律的缺位,出現了維權成本高、維權難度大、訴訟時間長等問題。國家應該抓緊修訂《著作權法》,明確侵權的鑒定方法,提供更加完善的鑒定程序,并且提高賠償金的數額。
面對深陷“抄襲門”的電視劇,一貫做法是任由電視劇繼續播放取得收益,最后酌情判定賠償金。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賠償金額是理所應當的。因此,國家應該針對此類事件制定精簡的辦案程序,縮短辦案周期,降低侵權作品在市場上的傳播時間,達到最小化原作者損失的目的;也應該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建立公平、合理、透明的維權收費標準,降低維權成本,從而有效增強原作者的維權意識。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電視劇侵權情況屢見不鮮,抄襲手段層出不窮,給司法審判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建立完善的影視行業版權保護制度離不開所有人的努力。公眾要堅決抵制抄襲的電視劇,增強自身的版權意識;專業的網絡監管平臺要履行自身的職責,及時舉報侵權的電視劇,讓所有不法分子知道侵權成本會越來越高;政府各部門也要相互合作、相互監督,加快立法工作,充分保障原作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47.
[2] 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http://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860739.htm,2011-01-09.
[3] 張海洋,趙陽,歐陽亞萍,等.新媒體融合環境下著作權侵權特征及保護[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06):1211-1212.
作者簡介:田玲玲(1995—),女,貴州遵義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