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敦煌市敦煌中學 單松華
所謂的推理,是指當數學命題中出現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前提,或者是出現了已知的事實,學生可以通過一定的思維過程去推導出新的結論。高中數學已經具備較高的難度,現如今,在新高考的影響之下,題目越來越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本著高中數學教學設計多元化的原則,教師要豐富課程的表現形式,從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自行發現科學知識,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往往呈現被動式、機械式的狀況。針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現狀,以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為主題,教師應該從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出發,讓學生樂于動腦,對數學公式、符號充滿好奇,提高學生探究數學世界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數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排數字:“2,5,11,20,x,47”,讓學生找到數字排列的規律,求出“x”的值,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開始的時候是學生狀態相對較差的時候,學生可能還沒有從上節課或者課間的情緒中走出來,這個時候,如果教師直接進入正題,就很容易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錯過一些重要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拋出一道例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平復學生的心態,使學生快速地進入數學學習的狀態當中。
例題是實現學習主題引入的有效媒介,具備很強的代入性,能夠讓學生迅速找到學習的要求。比起枯燥難懂的文字敘述,例題更能夠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數學學科上,這一點尤為明顯。學生的數學思維主要是通過大量的習題建立起來的,因此,教師要選取適當的例題,讓學生進行推理、分析,從而激活學生的數學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學學習中,學生一定要具備適當的想象能力,能夠對題目的解題思路進行分析和猜想,這樣才能在解題過程中找到多種途徑,利用多種方法。高中數學的許多題目都是憑借學生自己推理得出的,原題出現的概率可謂少之又少。從這個角度看,學生應該具備相應的自主推理能力,不要總是依賴教師或者他人的協助,這樣才能夠實現推理能力的發展。
例如:“設平面內有n(n ≥3)條直線,其中有且僅有兩條直線相互平行,任意三條直線不過同一點,若用f(n)表示這n 條直線的交點個數,求f(n)的值?!边@道題就是一道典型的規律題,如果學生只是蜻蜓點水般地讀題,效果并不理想。此時,教師就需要給予學生暗示,讓學生從n=3 入手,繼而,學生可以得出f(3)=2,f(4)=f(3)+3=2+3 等,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根據教師代入數值的引導,就可以得到“f(n)=f(n-1)+(n-1)”的規律。
綜合上文可以看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教學策略可謂五花八門,教師要從多個維度出發,以學生為本,完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