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冰
(錦州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遼寧 錦州 121000)
玉米正常情況下進入抽雄吐絲期會有1 個或多個雌穗長出,授粉后籽粒發育成熟,形成經濟產量。在田間生產中,經常會有玉米不結雌穗或者結雌穗但不能形成經濟產量的現象,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玉米空稈。正常情況下玉米空稈情況發生較少,但有時個別地塊的空稈率較高,可達10%以上甚至更高,對玉米產量有很大影響。
1.1 品種因素。一般正常渠道購買的種子都是經過審定和檢驗合格的,不會有問題。但小商販銷售的種子會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先天性不育或不適合當地的品種種植后會出現大量空稈。
1.2 氣溫因素。玉米在孕穗、抽穗吐絲及受粉時期氣溫異常,會對玉米雄穗形成與發育產生影響。氣溫長時間達35 ℃以上可造成花粉失去活性和散粉困難,高溫還可造成玉米雌穗滯育、分化異常,造成雌穗吐絲延遲、授粉不良,不耐高溫的品種表現尤為明顯。有些不耐低溫的玉米品種在雌穗授粉后遭受低溫會造成雌穗不能正常發育。
1.3 降雨因素。玉米在拔節期到大喇叭口期遇到降雨過少、田間干旱,可造成根系弱、植株弱小,雌穗不能正常發育產生空稈;抽穗期嚴重干旱可使雄穗抽穗散粉提早而雌穗抽穗吐絲延緩,影響正常授粉。授粉期連續陰雨天氣,田間空氣濕度大,影響雄穗散粉和雌穗受粉,造成玉米空稈。
1.4 種植密度因素。玉米的合理種植密度就是該品種的推薦密度。種植密度小盡管單株產量增加,但從單位面積產量看會造成減產;種植密度大,田間郁閉影響通風透光,植株嚴重徒長,空稈率明顯增加。
1.5 病蟲影響、機械損傷、倒伏等因素。這些因素可造成植株養分供應不足,造成玉米空稈。黑粉病、絲黑穗病等病害還能夠直接破壞雌穗結構,直接造成玉米空稈。
1.6 營養供應因素。一般生產100 kg 玉米籽粒吸收養分約為氮2.5 kg,五氧化二磷1.1 kg,氧化鉀2.2 kg。但玉米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各種養分的需求量不同。對氮的需求高峰出現在大喇叭口期到抽穗吐絲期,進入籽粒灌漿期后需求量明顯減少。玉米對磷的需求高峰期也是抽穗吐絲期,后期需求量下降;但苗期缺磷會出現幼苗紫葉現象,且根系不發達。玉米對鉀的需求高峰在拔節至孕穗期,以后緩慢停止。各時期營養元素供應不足或過多,以及各營養元素供應失衡都可能造成玉米空稈的產生。
2.1 選擇優良品種。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條件,考慮當地農民種植管理習慣,合理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近幾年,錦州地區水旱災害頻發,可選擇抗旱耐澇、抗病蟲的高產穩產品種。
2.2 合理確定播種密度。每個經過審定的玉米品種包裝袋上都有一個合理的推薦密度。一般葉片平展、半平展型品種推薦種植密度為2 000 ~3 500 株/畝,葉片上沖型品種推薦種植密度為4 000 ~5 500 株/ 畝。推薦種植密度就是最科學的留苗密度。密度過大容易造成空稈增多,密度過小會造成單位面積減產。
2.3 優化施肥。根據玉米的需肥量和需肥規律,要合理選擇肥料的種類,科學確定最佳施肥量。錦州地區玉米一般采用一次施肥模式,建議底肥選擇氮磷鉀含量26-10-12 或26-12-12 的緩控化肥40 ~50 kg/畝,施用時做到緩控化肥側方深施,種子化肥隔離10 cm 以上,另施高磷種肥5 ~10 kg/畝。
2.4 加強田間管理。運用深翻深松、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改良土壤。精細播種,注重苗期管理,及時消滅雜草,科學防控田間病蟲害。
2.5 輪作倒茬。錦州地區玉米重茬現象較為嚴重,容易引起病蟲害發生和土壤有害物質的積累,中微量元素缺乏,空稈過多。與其他農作物進行輪作倒茬2 ~3年,能夠緩解這些問題。
2.6 抗旱排澇。玉米生長階段特別是大喇叭口到吐絲期遇嚴重干旱影響植株授粉結實,有條件的地塊要及時灌溉抗旱,確保正常抽穗、授粉,避免空稈率過高。生育期如遇降雨過多,也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特別是低洼地塊。
2.7 及時割除空稈植株。田間出現空稈植株,要及時割除清理,能夠避免空稈植株繼續吸收養分水分,改善鄰近植株的通風透光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