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花
(灤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 灤州 063700)
《體育新課程標準》 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其中提到的“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構建身體、精神的雙重支撐,為社會培養體格強健、精神健全的高素質公民。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
體育學習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或多或少經歷挫折、失敗,甚至傷痛。部分學生會產生挫敗感,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對自我喪失信心,放棄努力。此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完成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除了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外,還要增加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合作幫扶,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盡快掌握運動要領,提升運動技巧,突破學習困境,完成學習目標。當學生突破自我后,教師要適時適度地給予肯定、表揚,讓學生產生自信心,充滿超越自我的勇氣和決心,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體育課堂學習、運動的方式豐富多樣。但是,在無論哪種運動方式,都需要學生有堅強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比如,中長跑,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就是意志的考驗,既要保證一定的速度,還要有持久的耐力。很多學生在訓練和測試中,總感覺自己堅持不到最后,或者覺得無法通過測試,產生中途放棄的念頭。教師要在運動前對學生進行動員鼓勵,讓學生明白這不僅僅是體能體質的鍛煉,更是對自己意志的錘煉,能夠善始善終、超越自我,即使體能檢測不及格,也是自我發展邁出的一大步。在需要有爆發力的項目中,比如,球類運動、跳箱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抓住時機,果斷行動,提高成功的幾率,進而培養學生果斷的性格,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體育學科中,有許多運動或比賽需要學生互相協同、合作完成。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與他人配合完成任務。當學生習慣將自己放到一個集體中去思考問題時,他的團隊意識會逐步加強,合作精神會得到發揚。比如,相對簡單的雙人跳繩,學生也會思考如何與對方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在需要多人配合的球類運動中,學生會思考自己的特長,為自己合理定位,并全方位思考各隊員之間協同作戰。團隊意識的形成、合作精神的提高,不僅有助提高團隊的合力,還能提升學生的體育道德,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新興的運動項目進入人們的生活。人們對新事物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個人的思想開放程度和對周圍事物的包容程度。開放的思想是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發展、快速接受新事物的基礎,也是影響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要素。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完成課標要求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將新興的運動項目引入課堂,比如,健美操、滑輪、體育舞蹈、散打、跆拳道等。新興運動形式,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運動形式,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更是引導學生關注體育發展、關注運動風尚的有效途徑。開放的體育思維,對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大有裨益。
以上是關于體育中教學融入心理健康教學的一點粗淺的思考。關于這個課題,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和更深度的探究,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時得到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