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園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引言:現階段,國家重視人才的培養,關注高等學校的教育改革。在高職學校中,如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實用型人才成為了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對于室內設計這一專業而言,公共空間設計占據的專業比重較大,是該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正是因為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存在,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公共空間設計要點和形式,并對其空間設計的風格和工藝有了基本的掌握。與此同時,探析公共空間設計的特點和設計的要素,也是此課程的中心環節。這也就導致了相關課程的內容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故此,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立足于實際,采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教學,以此來培養具備專業能力的實用性人才。在。在這種情況下,高職學校的實際教育活動與教育的初衷相背離,培養出的人才也無法滿足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需求。
在高職教育的教學工作中,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傳統、落后并且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光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還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要明確的是,公共空間設計作為一門強調實踐的課程,教師起到的作用是引導作用,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傳統教學方法填鴨式的教學,刻意強調學生對知識灌輸,學生只能被動吸收和接受。長此以往,學生對課程的好奇心會大幅度降低,進而失去學習興趣。一旦出現了喪失學習興趣的情況,那么后續的教育活動都會受到阻礙,有序地開展教育活動成為了奢望,既阻礙了教學工作的開展,又制約了學習工作的進行。與此同時,相對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存在一定的問題,教育基礎較為薄弱;加之,學生的整體素質偏低,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其教學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都較低,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也無法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學任務完成質量低。
高職院校存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向國家、社會輸送技術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也被稱作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場所。但是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對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開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一些院校沒有專業課程建設的長遠目標,所采用的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都存在較多的問題;同時,一部分院校在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排課上有問題,相關課程的課時較短。除此之外,有些院校甚至會直接忽視對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建設,既沒有定向培訓和實踐教學,也沒有開展相關的校企合作。由此可見,在現階段高職教學的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短期、忽長遠的現象仍然存
通過探析問題可知,現階段公共空間設計課程面臨的問題還是很多的,未來的建設和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程要走。基于此種情況,數字化技術應用到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中被提上日程,并且對相關的課程教學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其改革方面可以細化為:對教學方式、對教育模式和對教育內容的改革,以下就數字化技術對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具體改革形式展開研究。
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下,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內容得以充實,課堂的容量和信息量得以擴大。在這種形式下,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并在興趣的加持下,學習效率節節攀升,進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在高職教學的過程中,職業教學方式和其他的教學方式相比,高職教學更加重視與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重視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相互應用、具體實踐。由此可見,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用新型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成為了職業高校循環發展、有序建設所面臨的的主要問題。在這個時候,數字化技術應運而生,并在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數字化教學的應用不但提起了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得學生能夠在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并以此來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進而達到了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的目的。
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在進行課程備課的過程中,要很具課本教材的具體內容,靈活地應用數字化教學的方式,具體可以采用制作三維立體課件的方式,把一些專業水平高的公共空間設計成果以三維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說:美國的培雷公園。這個最早的口袋公園,教師可以采用PR和AE等視頻編輯制作軟件,把相關的公共空間設計成果制作成一個包含文字、圖片、視頻和聲音的多媒體課件,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字技術可以直接向學生展示公共空間設計的壯麗畫面或精致的組成部分,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感知,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在行為和情感上的主觀參與和想象欲望,激發他們傳承文化的熱情,提高他們對傳統工藝的審美能力。
數字化技術不僅對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方式進行了改革,還對教學的模式進行了改革。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下,學生的對設計成果的感知能力大大提高,進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在大教育家夸美繆斯的觀點里,知識的傳授要基于感官。他強調,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對事物的感知最為直觀的就是視覺,所有能夠看得見的東西都屬于視覺感官的直接體現。而當一個事物能夠在好幾個感官上留下印象時,則要多個感官共同感受。由此可見,在室內設計專業公共空間設計的課程中,采用感官教學的教學模式是極為重要的。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創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大幅度提升。比如說:在公共空間設計——公園這一課程中,其中涉及到的生態公園、口袋公園等理念,如果沒有實際感受是無法體會公園設計的要點和特點的,只有進行實際體驗、切身感受才能切實提高教學的效果。
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求每個學生到公共設計空間進行研究,并撰寫研究報告。這樣,學生就會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種教學模式能使學生根據教師的安排及時調整學習重點,對名著進行推測和演繹;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教師的教學效果顯著。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相關的設計軟件,如:SketchUp。這種軟件可以將公園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實際的應用中,軟件可以將復雜的公園設計簡化,并且通過動畫的方式表達。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鼠標傳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操作、自己感受。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改變公園的設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運用數字技術教學手段,可以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而形象,深入到簡單,易變難,從而縮短課時,淺化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數字化教學能夠整合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基礎理論
室內設計確切的說類屬于藝術這一大類,而公共空間設計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契合人們物質精神需求的存在。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室內設計的要點,并且會了解公共空間設計的基礎設計方案,進而實現了學習的知識和技術向著藝術層面躍遷,讓固定在課程教材中的死板知識、枯燥理論能夠在藝術的加持下彰顯活力,借此為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理論基礎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先決條件。
2.數字化教學能夠延伸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課堂
在數字化教學的應用下,傳統的“第一課堂”延伸到了現代化的“第二課堂”。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中的時空觀念,而且為課外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和基礎,極大地拓展了學習的深度、廣度和自主性。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在班級群或系群上發布學生的優秀作品、經歷、文章、問題和典型錯誤,并在群中逐一回答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加入群的學生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這樣不僅可以拓展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一些設計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更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3.數字化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公共空間設計綜合設計課程中,教師應以團隊為單位進行項目培訓,由學生整理校園CAD圖紙,再用SketchUp軟件進行素描設計。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借鑒當地公共空間設計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景觀規劃設計。在學生撰寫調研報告、校園景觀布局、功能分析、公共演講與答辯的前提下,讓學生合理地使用軟件進行制作制作,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修改,最后以展示的形式進行綜合評價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微信、QQ等平臺進行信息交流和獲取,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室內專業的公共空間設計課程而言,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是極具意義和作用的。故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在了解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現狀的基礎上,采用專項問題、定向對待的方式,通過恰當合理的具體應用來體現數字化技術的功能和作用,進而為教育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鋪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