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輝
中共丹東市委黨校
區域品牌是產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知名度和美譽度雙佳的品牌,是地區企業或企業產品、經營項目的標記,也是企業為了區別于競爭者,吸引消費者所使用的標記。區域中的各類行業是重要的支撐體系,也是擴大內需的有效供給者,通過品牌效應,擴大市場,使得區域在城市群和經濟帶中有較大的消費市場和競爭力。丹東的區域品牌體系在原有輕紡名城的基礎和發展條件下,繼續發揮產業聯盟優勢,將商品和企業做成具有丹東地域優勢的品牌體系,實現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丹東作為三沿城市,產業基礎基本是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輕工業發展基礎雄厚,現擁有農副產品深加工、食品制造、保健品、醫藥、紡織服裝、手表、造紙及紙制品、包裝印刷、塑料制品、家具、日用化學、工藝美術、文體用品等13大類200多個產品品種,基本涵蓋了國家輕工業產品目錄所有產品。其中有很多產品有規模、有影響力。如機械手表機芯產量全國第一,水產品出口量全省第一,食品制造規模全省第三,包裝印刷規模總量全省第四,醫藥和紡織服裝規模總量全省第五。另外,還有一些產品擁有國家級稱號,如“中國滿藥之都”、“中國戶外服裝名城”、“中國白醋之鄉”等區域性品牌;中國馳名商標3枚、省著名商標41枚、市著名商標56枚、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9枚、省名牌產品21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1個,構成了丹東獨有的輕工業產業品牌體系。
雖然丹東市在培育區域品牌體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推進區域品牌體系建設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一是重點產品的企業規模以小微企業為主,名牌產品的社會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較低。丹東許多企業的產品市場占有率低、覆蓋率小,而且多數企業和產品品種單一。丹東市在全國有競爭力的產品主要以中間產品和專業配套產品為主,與終端的消費者沒有聯系,因此產品的產業鏈條不完善。二是企業對爭創品牌意義的認識不足,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企業對名牌產品所蘊的長遠經濟效益和發揮的社會效益不甚了解,忽視品牌效應,對依托品牌來發展企業、經營企業的意識不強。三是政府實施區域品牌體系的推動力尚顯不足。雖然丹東出臺了鼓勵爭創名牌的有關政策,但支持力度和鼓勵政策遠低于其他省市,政府對名牌產品的培育、宣傳和申報工作的投入不足,實施區域品牌體系工作難以深入開展。
一是加大培育區域品牌體系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在現有政策基礎上,繼續發揮政策紅利,從人、物、錢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政府可以提供專款成立名牌戰略發展基金,對創建品牌企業給予一定的扶持。通過資金支持,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激發企業創建品牌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主動為創牌企業提供最新科技信息,搞好科技服務和政策扶持。重點是引導企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手段,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徑,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銜接互聯網等平臺,促進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對于產品獲得名牌稱號的企業和列入名牌產品發展計劃的企業,其技改項目要優先培育和優先扶持。
二是做好培育區域品牌體系的引導和服務工作。政府主管部門及各業協會要對各行業的產業和產品進行調查摸底,從中篩選出一批科技合量高、市場對路、有發展前景和地方特色的產品,如五一八曲軸、射線儀器等進行培育,并指導企業制定規劃,分步實施,使其早日成長為名牌產品。主管部門要圍繞名牌產品的評價體系,對爭創名牌的企業開展綜合性、全方位的服務,引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標準、計量等基礎工作及質量保證體系,加強質量管理,推行先進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開展質量教育培洲,提高企業員工的質量意識和名牌意識。建立健全名牌的確認評價制度,完善管理辦法和評價標準體系,建立名牌產品、名牌商標和名牌企業的檔案和經濟指標數據庫等,使名牌的認定和管理更科學,更有序。
三是加強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宣傳力度。新時期提出“雙循環”發展格局,主要是刺激內部消費市場,丹東的產品體系正好適合這個時期發展的民生需求。一方面通過不斷提高丹東各行各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在原有市場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直播等形式開拓線上銷售渠道,需要加大對丹東產品的宣傳力度,體現丹東產品優勢。目前,丹東的草莓已經實現線上銷售額達到總銷售額的90%,品牌影響力較大。因此,通過現有的國家區域品牌、遼寧省品牌產品的基礎條件,利用新技術、新形式進行營銷模式的創新。
四是加大名牌產品的保護和管理力度。加大保護名牌的力度要重拳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名牌廠家的合法權益。同時利用各種宣傳媒體,設立名牌產品專欄,建立名牌企業網站等措施,配合企業做好宣傳推介等工作。切實打破行業和地區封鎖,建立國內統一的大市場,讓創名牌的視野擴展到全國、全世界范圍。
五是政府要積極引導企業樹立強烈的名牌意識,充分調動企業爭創積極性。政府引導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名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實施品牌戰略既是生產經營的需要也是資本經營的需要。不要單純從生產經營上考慮名牌產品,而是要從品牌經營與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及技術進步相結合來發展名牌產品;要明確不論是名牌產品,還是名牌企業,這不僅僅只是個名稱,而是具有領先于時代的技術、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消費者滿意的質量和盡善盡美的服務。要引導企業善于經營和培育品牌,努力推動企業產品由市級名牌晉級為省名牌,進而爭創中國名牌。同時也要為丹東工業品牌產品的創立、發展、壯大提供多層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