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霞
做完手術哪有不痛的,忍忍就過去了——當麻醉醫生建議剖宮產產婦術后接受鎮痛治療時,因對鎮痛泵不了解或存在錯誤認識,產婦往往表現得猶豫不決,甚至直接拒絕。事實上,疼痛是極其不愉快的體驗,不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負擔,還影響術后康復。
疼痛是機體一種復雜的心理及生理應激反應,是手術對身體組織造成損傷后的現象之一。剖宮產后24小時切口疼痛最為劇烈,如果不能及時有效鎮痛,產婦機體會出現較大的應激反應,表現為情緒波動大,睡眠質量差,體能消耗大;還會抑制乳汁分泌,減少泌乳量,延長泌乳時間;由于疼痛阻礙了產婦的機體活動,胃腸功能恢復慢,也影響了肛門排氣時間。
反之,如能及時有效鎮痛,產婦的精力可以得到更快的恢復,減少在床上靜養的時間,盡早活動身體,促進血液循環,盡早實現排氣,防止靜脈血栓;同時,產婦痛苦小了,睡眠和飲食會更正常一些,對身體恢復和乳汁正常分泌很有好處。
目前,臨床有多種剖宮產術后鎮痛方法,比如,硬膜外注射麻醉藥物、口服非阿片類藥物、靜脈注射或口服對乙酰氨基酚、局部神經阻滯等。
現臨床應用較多的鎮痛泵則是一種液體輸注裝置,一端連著麻醉醫生為患者配制的鎮痛藥物,另一端接在患者手上或者背上(靜脈或硬膜外),泵里的藥物會緩慢而持續地輸注給患者,保證一個較小劑量的基礎鎮痛。
由于疼痛的程度是一種主觀感覺,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是自控鎮痛(PCA)。它的技術原理是采用微電腦控制,根據患者的情況設定鎮痛機上的各項技術參數,鎮痛藥在安全、有效的范圍內由患者自控給藥。當患者稍感疼痛時,只需按動鎮痛泵的按鈕,鎮痛藥便通過導管慢慢輸入體內,其量小且輸入均勻,使藥物在體內保持穩定的血藥濃度。PCA的按壓次數和藥物用量可由患者自我調節,這樣可使鎮痛藥“按需供應”。以最小的劑量達到最佳的效果,且副作用較小,避免了傳統方法血藥濃度波動大,副作用大的情況,是術后鎮痛最常用和比較理想的方法。
鎮痛泵的使用時間大概1~3天,如果患者要求延長使用,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副作用。有人會說:“醫生,如果真的疼得很厲害怎么辦?”別急,術后止痛是患者的權利,鎮痛泵是解決疼痛的好辦法,但不是唯一辦法。如果出現嚴重疼痛,麻醉科醫生還可以拿出神經阻滯等其他“武器”保護患者的舒適體驗。
提到鎮痛,有些產婦對其排斥的原因無外乎是怕麻醉藥的使用影響寶寶健康。這一點產婦大可放心,鎮痛泵內的止痛液劑量都是經過嚴格計算的。藥物進入體內后會作用于神經細胞產生麻痹作用,同時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立即工作,將藥物視為外來者而加以驅逐,慢慢將其分解并排出體外,整個過程不具備參與身體內營養物質交換的條件,所以不會因為孕媽母乳喂養而傳遞給寶寶。
另外,為了保證鎮痛效果,產婦在使用鎮痛泵的過程中應做到:妥善固定裝置,保持給藥途徑通暢,避免拉扯硬膜外導管,引起導管滑脫或導管斷留在硬膜外腔內;經常檢查裝置各連接處有無松動,避免藥泵與導管連接處滑脫,使藥物滲漏,影響鎮痛效果;當產婦意識到將發生疼痛或剛剛感覺疼痛時,即可按壓按鈕給藥,不要等到疼痛劇烈時才給藥;產婦翻身活動或更衣時應注意保護好導管,防止導管扭曲、脫落,同時注意局部皮膚有無紅腫及膿性分泌物滲出,鎮痛效果是否滿意等,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