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云陽 趙穎博



內容提要:財政信息公開透明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個體創業宏觀環境的一個重要支撐。本文運用CGSS數據以及地方財政創業信息透明度數據,考察財政透明對個體創業意愿的影響機理。研究發現,財政透明能夠改變個體的創業態度(機會感知與風險傾向),進而影響個體的創業意愿。首先,財政透明能夠提高個體的創業機會感知,進而促進個體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其次,財政透明能夠增強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進而提高個體創業的積極性;最后,相比于生存型創業者,財政透明對機會型創業者的正向作用更加顯著。本文為如何有效激活創業市場,推動高質量創業活動提供新的思路,也為進一步推進地方政府透明度改革提供新的政策啟示。
關鍵詞:財政透明;機會感知;風險傾向;個體創業
中圖分類號:F8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1)02-0020-10
收稿日期:2020-11-19
作者簡介:冀云陽(1989-),男,河北邢臺人,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趙穎博(1987-),本文通訊作者,男,河南鶴壁人,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財政透明度、政府預算。
基金項目:財政部與共建高校聯合研究課題“IMF《財政透明度倡議》對我國財政信息公開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20110096。
一、引言
近年來,中國進入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全民創業階段,創業活動空前活躍[1]。2018年9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強調“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大幅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作為企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創業活動不僅是增加就業機會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從創業結構來看,現階段,我國的創業活動質量不斷提高,為尋求商業機會的“機會型”創業比例由2009年的5087%上升為2016-2017年的7075%①。那么,如何進一步推動高質量創業、優化創業結構,有效激活創業市場成為學術界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制度經濟學中的委托-代理理論認為,作為委托人的公眾將自己的剩余資金以稅收等形式交給政府進行管理,因此,公眾已通過賦稅的方式支付了政府收集信息所耗費的成本[2],財政信息理應屬社會公眾所有。政府應當準確、及時的公布財政信息,包括公共賬戶信息、創業扶持政策信息以及宏觀經濟預測信息等。創業是一種極具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行為,尤其在創業初期,風險和不確定性極高[3]。潛在的創業者處在一個極其復雜的創業環境中,政府能否提供有效的創業決策信息對降低個體創業風險至關重要。因此,理解創業激勵和約束問題,從財政信息公開透明這一至關重要的因素著手是一個可能且重要的切入點。
商業機會對創業活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否快速地發現與感知市場中潛在的商業機會,不僅是個體創業活動的開始,同時也是促使個體形成創業意愿的關鍵因素[4]。然而,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潛在的創業者在創業機會搜索和識別過程中,需要處理大量的決策信息。由于個體在時間、精力和資源方面的有限性,他們既不能完全綜合地搜索信息,也不能完全精確地解讀信息[5],換句話說,個體搜索、解讀信息的能力可能無法匹配個體對復雜市場信息的機會捕捉,使得創業者無法迅速地獲得隱藏的創業機會,最終降低了個體的創業概率。另一方面,在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極強的創業環境中,個體是否有采取或規避風險的傾向決定著最終的行為決策。在機會感知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個體的風險傾向越高,越有可能采取創業決策,并選擇風險相對較高的項目來進行創業。當居民個體無法對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和判斷時,特別容易產生害怕風險和失敗的意識,具有退縮、逃避風險的傾向[6],這極大地抑制了個體創業的積極性,降低了潛在創業者開展創業活動的概率。
財政信息公開透明,意味著政府及時、詳細的解讀創業扶持政策信息,披露創業扶持資金的具體數額,減少了個體對創業機會搜索和識別的成本,包括搜索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成本,使得居民個體能夠更警覺、更方便地搜尋到創業機會,發掘當前市場環境中被疏忽的創業決策信息[7]。進一步地,政府對宏觀經濟預測信息及時、準確的公布,增強了潛在創業者對創業機會的感知,有助于個體迅速地捕捉到潛在的商業機會。另一方面,財政信息是否公開透明會顯著地影響個體對創業行為的可預期性,即對創業風險和潛在損失的可預期性,從而影響個體的創業積極性和決策。當政府詳細、完整地解讀創業扶持政策,披露創業扶持資金具體數額時,潛在的創業者能夠準確地預期未來是否會獲得相應的創業資助和補貼,這極大地緩解了個體創業初期的融資約束,降低了創業的潛在風險,提高了個體創業的積極性[8]。更重要的是,政府對國民經濟統計和發展信息的透明,尤其是宏觀經濟預測信息的公布,能夠促使個體對整個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完整的認知[9],這無疑會降低個體創業活動的風險,增強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進而提高了個體創業的積極性。
事實上,2008年《政府信息公條例》明確規定,各省級財政廳公布的《某省(市)XX年預算執行情況和XX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應當披露對上一年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下一年經濟形勢的預測信息。與此同時,《條例》規定,各級地方政府應當及時、完整地披露創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實施情況,以及創業扶持方面的預決算信息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級政府依靠政府公開的網站統一公開政府信息,并依靠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形成了“三微一體”的財政信息公開模式。政府門戶網站以及微博、微信等財政信息公開載體建設的不斷完善,方便了個體及時獲取各類重要的創業信息,包括政策解讀、創業補貼金額等,這都將顯著地提高個體創業意愿,促進潛在創業者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有鑒于此,為了厘清財政透明對個體創業是否存在如上的影響效應,本文首先構建了財政透明度指標體系,手動收集了創業透明度相關數據,并利用3期中國社會綜合調查數據(CGSS),實證檢驗了財政信息公開透明對個體創業意愿的影響機理。本文的研究為解決如何有效地激活創業市場提供了途徑,同時也為進一步提升地方財政透明度提出了建議,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創業是指創業者通過整合、優化資源,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的過程。它不僅可以對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優化產業結構升級,同時也可以提供豐富的就業機會,是實現低收入群體向上流動的重要渠道[10-11]。現有文獻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創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在微觀方面,個體的年齡、性別、社會網絡、宗教信仰、風險偏好程度等均會影響個體的創業積極性[12-13];在宏觀方面,居民個體處在一個復雜的社會大系統中,創業者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環境均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14-15]。
財政信息公開透明為創業宏觀環境提供了重要支撐。地方政府是否愿意及時、完整地向居民個體公開包括創業政策解讀信息、宏觀經濟預測信息以及創業資助和補貼的預決算信息直接影響到創業活動的有效開展。事實上,財政信息公開透明極大可能通過影響居民個體的創業“機會感知”和“風險傾向”來提高個體創業積極性的。一方面,財政信息越公開透明,越有助于創業者迅速地捕捉到潛在的商業機會,提高個體對創業機會的感知,進而推動個體創業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財政透明有助于個體對整個經濟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和判斷,極大地降低了個體創業的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強了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進而正向地促進了個體的創業活動。
(一)財政透明、機會感知與個體創業
商業機會對創業活動非常重要,能否迅速準確地識別和感知到市場中的潛在商業機會,不僅是個體形成創業意向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創業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換句話說,若個體對創業機會的沒有敏銳的感知,個體的創業意愿的也就不會產生[3]。當個體對創業機會感知程度越高,個體尋找到合適的創業項目的概率就越大,進行創業活動的可能性也就越高[16]。一般來講,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創業機會感知可分為“機會的搜索”和“機會的識別”兩個階段。機會的搜索(opportunitysearching)是指創業者有意識地對整個經濟環境系統中的潛在商業機會進行搜索,以尋找未被開發的市場需求或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進而發現創業活動實施的可能性。當居民個體通過機會搜索捕捉到潛在的創業機會時,就會形成最初始的創業意愿,并進入到機會感知的下一個階段,即機會的識別階段。所謂創業機會的識別(opportunityrecognition)是指個體通過對整個市場經濟環境分析來判斷該創業機會是否屬于廣泛意義上的有利的商業機會,即權衡搜索到的機會的商業價值和個體實施能力的匹配程度。
顯而易見,居民個體處在極其復雜的創業環境中,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潛在的創業者在創業機會搜索和識別過程中,需要處理大量的決策信息。但是,由于個體在時間、精力和資源方面的有限性,他們既不能完全綜合地搜索信息,也不能完全精確地解讀信息[17],換句話說,這些搜索到的信息可能無法滿足個體對復雜創業環境的機會感知,最終抑制了潛在創業者的創業積極性。財政透明意味著政府及時、詳細的解讀創業扶持信息,披露創業資助和補貼的具體金額,這無疑將減少個體對創業機會的搜索和識別成本,包括搜索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成本,使得居民個體能夠更警覺地感知到創業機會,發掘當前市場環境中被疏忽的創業決策信息[18]。進一步地,政府對宏觀經濟預測信息及時、準確的披露,也有助于個體迅速地捕捉到潛在的商業機會,這極大地提高了個體從事創業活動的概率,促進個體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個體對創業機會的感知越強,越傾向于進行創業活動;反之,個體對創業機會的感知越弱,越不會從事創業活動;
假說2:財政信息公開透明將促進個體對創業機會的感知,進而正向地影響創業活動,即“機會感知”在財政透明對個體創業意愿的影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二)財政透明、風險傾向與個體創業
風險傾向(riskpropensity)是指在一個特定領域內,比如在金融風險里,一個決策者是否會采取或規避風險的傾向[19]。在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極強的情境下,個體是否有采取或規避風險的傾向決定著最終的行為決策。一般來講,若個體擁有越高的風險傾向,越能夠勇敢地面對創業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和損失[20],其創業的意愿也就越高。在機會感知大體相當的情況下,風險傾向越高的個體,越有可能采取創業決策,并選擇高風險的項目來實現創業。關于“風險傾向”的研究,學術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些學者認為,個人的風險傾向是不受外界環境影響、不隨時間改變的個人特征[21],因此,個體的“風險傾向”具有相對穩定性;而另一些學者認為,隨著個體對市場環境了解的增加、經驗的積累,接受高風險的傾向也會隨之增加[22-23],即個體的“風險傾向”是易變動的且不具有長期穩定性[24]。
在不確定性極強的創業環境中,財政信息是否公開透明會顯著地影響個體對創業行為的可預期性,包括對創業風險和潛在損失的可預期性,進而左右個體的創業決策。當政府詳細、完整地解讀創業扶持政策,披露創業扶持的預決算信息時,潛在的創業者能夠準確地預期未來是否會獲得相應的創業資助和補貼,這極大地緩解了個體創業初期的融資約束,降低了創業的潛在風險,提高了個體創業的積極性[25]。進一步地,財政透明意味著政府及時、準確地向居民個體公開經濟預測信息,包括對下一年度宏觀形勢的預測等。由于創業是一種極具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行為,當財政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時,居民個體無法對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和判斷,更容易產生害怕風險和失敗的意識,具有退縮、逃避的傾向[26]。相反,當財政信息公開透明時,居民個體能夠對整個經濟的運行環境形成準確、完整的認知[27],這極大地降低了個體創業活動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了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進而提高了潛在企業家的創業意愿。據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說:
假說3:個體的風險傾向越高,風險承擔意愿越強,越會從事創業活動,反之,個體的風險傾向越低,越不會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
假說4:財政透明會促使個體敢于承擔風險,進而正向地影響創業活動,即“風險傾向”在財政透明對個體創業意愿的影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三)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
按創業動機和質量的不同,現有文獻將創業分為“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兩大類[1]。生存型創業又稱“流亡或避難效應“,是指居民個體出于生計目的而產生的創業,更多的是在就業市場上找不到合適崗位的弱勢群體。相反,機會型創業指的是個體為尋求商業機會或追求財務獨立,通過發現或創造新的市場機會而積極主動地選擇創業。通常來講,一國或一地區的機會型創業比例越高,其創業結構和創業質量也就越好,創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潛力也越大。
事實上,由于生存型創業者多為“被動性”選擇創業,即受生存壓力的剛性推動,因此,該類創業者對政府的創業政策解讀、宏觀經濟預測以及預決算等信息的需求較小;相反,機會型創業多為尋求商業機會,創業者面臨的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較大,因此,該類創業者對政府是否能夠清晰地解讀創業政策,披露宏觀經濟預測信息,以及是否及時準確地公開預決算信息更為關注和敏感。據此,本文提出如下的研究假說:
假說5:相比生存型創者,財政透明對機會型創業者的正向影響更為顯著,即清晰的創業政策解讀,宏觀經濟預測及扶持資金數額的公開,會顯著地提高機會型創業者的創業意愿。
三、研究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財政信息公開透明可以通過增加創業者的“機會感知”和“風險傾向”來提高個體創業的積極性,促進潛在創業者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下面,本文運用了3期CGSS數據,構建了財政透明度提標,手動搜集了省級財政廳(局)財政信息公開數據,實證研究了財政信息公開透明對個體創業意愿的影響,并運用上海財經大學《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的透明度數據進行了穩健性檢驗。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主要是來自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CGSS2012、CGSS2013、CGSS2015)。CGSS是中國人民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組織的連續性全國調查數據,包含社會、社區、家庭以及個人層面的數據。由于CGSS的調查問卷條目及調查方式多年基本保持一致,因此,本文構建了一個混合截面數據集,所使用的個人層面的創業者數據均來自CGSS。
另外,本文參照IBP財政透明度指標構建方法以及上海財經大學財政透明度指標構建方法,構建了關于創業方面的財政透明度指標③(表1),并手動搜集了相關的透明度數據。另外,為確保數據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還利用了上海財經大學《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中的省級政府財政透明度數據進行了穩健性檢驗。本文地區層面的數據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等。
(二)研究模型和變量定義
為了驗證財政信息透明對個體創業意愿的影響,本文構建了如下的回歸方程:
其中,下標i表示第i個省,下標j表示個體j,t表示年份。被解釋變量start是表示個體是否創業的啞變量,若個體正在從事創業活動,則賦值為1,否則為0。在本模型中,我們將“自己是老板”和“個體工商戶”都視為正在創業的個體。核心解釋變量為財政透明度trans,本文構建了3個財政透明度指標trans1、trans2、trans3,均為二元虛擬變量,分別為“預決算報告中是否提供了宏觀經濟預測信息”、“預決算報告中是否有創業扶持政策信息”、“創業扶持資金數目是否在預決算報告中明確給出”,若公開了則賦值為1,否則為0。Control表示一系列個體層面和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γi表示地區固定效應,μt表示年份固定效應,εijt為隨機干擾項。
本文的具體控制變量包括個體性別gender,若個體為男性,則賦值為1,否則為0;個體的年齡age以年齡的平方項age2;個體的政治面貌變量political,若個體為中共黨員,則取值為1,否則為0;個體的受教育程度變量edu,該變量反映的是個體受教育的年數;個體的婚姻狀況變量marry1、marry2,分別表示“個體是否有配偶”、“個體是否離異或者喪偶”,若是則賦值為1,否則為0。個體的社會網絡變量social,該變量是用問卷條目“個人與鄰居、朋友社交娛樂的頻繁程度”來進行衡量。此外,本文還放入了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該省份的金融發展程度loangdp,是用該省金融機構貸款總額與GDP的比值來進行衡量的,以及該省的GDP增長率rgdp。本文個體層面的控制變量均來自CGSS調查數據,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等。
財政信息公開透明,有助于個體對整個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和判斷,提高個體對市場的機會感知能力,增強潛在創業者的風險承擔意愿,進而促進個體創業的積極性,提高個體創業的概率。為檢驗是否存在如上的影響效應,本文首先建立了如下的模型⑦:
其中,方程(2)中被解釋變量個體的機會感知oppo,是由問卷條目“如果有機會和資源,您是否會去創業?”,共有“非常可能”、“很可能”、“有可能”、“說不清可不可能”、“不太可能”、“很不可能”、“非常不可能”7項,分別對應的取值為1、2、3、4、5、6、7。另外,回歸方程還控制了個體性別gender、年齡age等個體層面的控制變量和城市GDP增長率rgdp、城鎮年末登記失業率pop等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
此外,方程(3)中的被解釋變量為個體的風險傾向risk,是由問卷中條目“當有風險時,我會大膽謹慎而非大膽無畏”來進行衡量的,共有“非常同意”、“比較同意”、“無所謂同意不同意”、“比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個選項,分別賦值為1、2、3、4、5。另外,回歸方程還控制了個體性別gender、年齡age等個體層面的控制變量和城市GDP增長率rgdp、城鎮年末登記失業率pop等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
個體創業態度的改變,包括機會感知力的提高,和風險承擔意愿的增加,會顯著提高個體的創業積極性,增加個體的創業概率。為檢驗是否存在如上的影響效應,本文建立了如下的模型:
其中,被解釋變量為個體是否創業start,核心解釋變量為個體的機會感知oppo,個體的風險傾向risk。start是表示個體是否創業的啞變量,若個體正在從事創業活動,則賦值為1,否則為0。另外,回歸方程(4)、(5)均控制了個體性別gender、年齡age等個體層面的控制變量和城市GDP增長率rgdp、城鎮年末登記失業率pop等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
四、實證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
表2給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在本文的受訪個體樣本中,從事創業活動的比例為89%。其中,從事生存型創業的比例為8602%,機會型創業比例占1398%,這表明,在受訪的個體樣本中,創業的結構質量不高,以實現就業為目的創業比例遠高于以尋求商業機會為目的創業比例。另外,本文的創業透明度指標trans1、trans2、trans3的平均值分別為0673、0649、0270,這表明,平均來講,樣本城市的預算報告中宏觀經濟預測信息透明度最高,其次為創業扶持政策信息的透明,透明度最低的為創業扶資資金的具體數目。平均來講,城市樣本中80%以上的創業資金數目并不透明,沒有得到社會公眾的有效監督和利用。另外,個體的機會感知力oppo的平均值為3651,這表明,受訪個體的創業機會感知能力較高;個體的風險傾向risk的平均值為2464,這表明,樣本中受訪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較低,個體風險傾向不高。
(二)多元回歸結果
1基本回歸結果
由于被解釋變量是否創業是一個虛擬變量,因此本文選擇的是Probit模型。在表3的回歸1中,我們放入了被解釋變量start,核心解釋變量trans1,此外,我們還控制了一系列控制變量,以及地區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從回歸1的結果中可以看出,解釋變量trans1的系數為00735,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在表3的回歸2中,我們放入了核心解釋變量trans2,從回歸結果來看,解釋變量trans2的系數為0075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表明,政府預算報告中創業扶持政策的透明,可以顯著提升個體的創業積極性。在表3的回歸3中,我們放入了核心解釋變量trans3,從回歸結果來看,解釋變量trans3的系數為0246,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表明,政府預算報告中創業扶持資金數目的透明可以顯著提高個體的創業概率。
控制變量中,變量是否為男性gender與是否創業start顯著正相關,我們可以看出,男性創業的概率高于女性。變量年齡age與是否創業start呈倒U型關系,這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創業的積極性呈現先增后減的狀態。變量是否為黨員politicalstatus與是否創業start顯著正相關,這表明,中共黨員創業概率更高。受教育程度edu與是否創業start顯著負相關,這可能是因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個體在就業市場上找到滿意工作的概率越高,越不愿意選擇風險性高的創業活動。變量有無配偶marry1、是否離異或喪偶marry2與變量是否創業start均顯著正相關,這可能是因為,婚姻關系(即使離異或喪偶)使得個體面臨較為寬松的個人融資約束,創業概率更高。從地區層面來看,城市GDP增長率rgdp與個體是否創業start顯著正相關,這表明,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越高,蘊含的商業機會越多,個體越傾向于選擇創業。
2財政透明與機會感知
表3的回歸結果證實,當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越高,個體的創業概率也越高。可以合理地預期,地方財政透明度是通過影響個體的創業態度,即財政透明是通過增加個體的機會感知和風險承擔意愿,進而提高個體創業的積極性的。為了驗證這一預期,表4分別檢驗了財政透明度trans1、trans2和trans3對個體機會感知oppo的影響。由于在CGSS數據中,只有2015年的調查問卷有機會感知變量oppo,因此,本模型的樣本只有2015年的個體樣本。從回歸1結果來看,在控制了個人層面和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之后,經濟預測信息透明trans1的系數為-0392,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表明,地方政府向公眾公布宏觀經濟預測信息,使居民個體能夠對宏觀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這提高了個體對市場的機會感知能力,進而增加了個體創業的積極性。回歸2中創業扶持政策信息的透明trans2的系數為-0314,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表明,創業政策信息越透明,居民個體越能夠覺察到市場上良好的創業機會,會更加積極地開展創業活動[1]。另外,回歸3中創業扶持資金的透明trans3的系數為-00984,但是并不顯著。綜上所述,經濟預測信息的透明和創業扶持政策信息的透明,能夠顯著地提高個體對市場的機會感知能力,假說2得到驗證。
3財政透明與風險傾向
財政透明除了影響個體的機會感知,還會影響個體的其他創業態度嗎?事實上,財政透明可能會促使居民個體更愿意承擔風險,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個體創業是一種極具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行為,當財政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時,居民個體無法對財政政策意向及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和判斷,更容易產生害怕失敗的意識,存在退縮逃避的傾向[28]。相反,當財政信息公開透明時,居民個體能夠對整個經濟的運行環境形成準確、完整的認知[29],更愿意承擔風險,去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為了驗證是否存在如上的影響效應,表5將個體風險傾向risk作為被解釋變量,將財政透明度trans1、trans2、trans3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并且控制了一系列個人層面和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從表5的回歸1可以看出,經濟預測信息的透明trans1的系數為0116,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表明地方政府向公眾公開經濟預測信息,使得個體對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和判斷,居民個體更愿意承擔風險,從事高風險的創業活動。從表5的回歸2可以看出,創業扶持政策的透明trans2的系數為0106,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表明,地方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信息越公開、越透明,個體越能夠對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和判斷,居民個體更愿意承擔風險,從事高風險的創業活動。另外,從回歸3的結果來看,創業扶持資金的透明trans3與風險傾向risk的系數為00619,但是并不顯著。綜上所述,經濟預測信息的透明和創業扶持政策信息的透明,能夠顯著地提高個體對創業的風險承擔意愿。
4機會感知、風險傾向與個體創業
個體機會感知力的提高,以及風險承擔意愿的提升,使得居民個體更加愿意去開展風險性高的創業活動。為了檢驗這一影響效應是否存在,表6將個體創業概率start作為被解釋變量,將機會感知oppo、風險傾向risk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并控制了一系列個人層面的控制變量和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從表6的回歸2中可以看出,機會感知oppo的系數為-0188,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這表明,當居民個體對市場環境的機會感知力越強,越容易從事高風險的創業活動。另外,從表6的回歸4可以看出,風險傾向risk的系數為0406,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居民個體的風險傾向越高,越容易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
綜上所述,地方政府經濟預測信息的公開和創業扶持信息的透明有助于居民個體對整個經濟運行環境形成準確的預期,個體越容易發現市場中蘊含的商業機會,更愿意承擔風險去開展不確定性強、風險性高的創業活動。假說1、假說3得到驗證。
5生存型創業與機會型創業
生存型創業者多為“被動性”選擇創業,即受生計壓力的剛性推動,因此,該類創業者對政府的創業政策解讀、經濟預測信息的需求較小;相反,機會型創業多為尋求商業機會,面臨的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較大,因此,該類創業者對政府是否清晰地解讀創業政策,披露宏觀經濟預測信息更為關注和敏感。即財政信息透明對生存型創業者的正向作向更加顯著。為了驗證財政透明對不同類型創業者的影響是否存在如上的異質性,表7將個體樣本分為了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兩類。以量表條目中“個體工商戶”和“自己是老板(或者是合伙人)”區分,前者為機會型創業,后者為生存型創業。從表7的回歸3-回歸4可以看出,在機會型創業的個體樣本中,核心解釋變量trans1、trans2的系數均是顯著正相關。而在生存型創業的個體樣本中,核心解釋變量trans1、trans2的系數均不顯著。這表明,相比生存型創者,財政透明對機會型創業者的正向影響更為顯著,即清晰的創業政策解讀,宏觀經濟預測信息的公開透明,能夠顯著地提高機會型創業者的積極性,假說5得到驗證。
6不同社會網絡分組
理論上,高社會網絡的居民個體擁有更多的人脈資源,開展創業活動的意愿更為強烈,對政府是否公布的創業政策信息、經濟預測信息及創業資金扶持信息更為敏感和關注。因此,本文依據個人擁有社會網絡水平的高低,將創業群體分為了“低社會網絡組”和“高社會網絡組”兩類。我們預期財政透明度高對“高社會網絡組”個體創業概率的正向影響會更大。為了驗證這一預期是否成立,在表8的回歸中,我們分別檢驗了財政透明對兩類創業群體創業概率的影響,從回歸4-回歸6可以看出,在“高社會網絡”的個體樣本中,核心解釋變量trans1、trans3的系數均是顯著正相關。而在“低社會網絡”的個體樣本中,核心解釋變量trans1、trans2、trans3的系數均不顯著。這表明,經濟預測信息的公開以及創業資金數目信息的透明能顯著提高“高社會網絡”群體的創業積極性。
7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前述結果是否具有穩健性,本文還作了如下的討論:(1)本文用上海財經大學的財政透明度指標作為創業信息透明度的替代指標,上海財經大學的省級政府財政透明度指標包括對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政府基金預算等方面的透明度衡量。從表9的回歸結果來看,財政透明度trans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與上述結論一致。(2)考慮到北京、上海直轄市的特殊性(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中心,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因此,在表10中的回歸中,我們去掉了北京、上海直轄市的樣本,可以看出,無論是主要變量的系數,還是顯著性都沒有發生較大變化。因此,我們認為,本文的研究結論基本穩健。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財政信息公開透明能夠提高個體的機會感知能力,增加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進而促進個體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本文利用(2012年、2013年和2015年)CGSS數據,構建了財政透明度指標,并手動收集了省級政府創業信息透明的數據,研究了財政信息透明對個體創業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結果發現,地方政府創業信息的透明,包括經濟預測信息的公開、創業扶持信息的透明,能夠顯著提升個體的機會感知能力,增加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進而提高個體創業的積極性,提高個體的創業概率。另外,相比生存型創業,財政透明對機會型創業者的正向作用更加顯著。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投身于創業中”。本文以地方政府財政透明為切入點,為如何有效激活創業市場,推進高質量創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也為進一步推進地方政府透明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政策啟示:(1)本文發現,地方政府預決算報告中經濟預測信息的透明能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提升創業者的機會感知力,增強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進而促進個體開展高風險的創業活動。因此,政府應當及時公布下一年度宏觀經濟預測信息,降低個體創業的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2)創業資助、補貼信息的透明有助于個體敏捷地捕捉到市場中潛在的商業機會,因此,應不斷完善政府“網站、微博微信”等信息載體建設,使得創業者能夠更加及時、便捷地獲取各類創業扶持信息、資助補貼信息。(3)從本文的研究結論可以看出,財政信息透明對機會型創業者的正向作用更為顯著,因此,進一步提升財政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潛在創業者合理配置自身的資源要素,進而推進高質量創業,優化創業結構。
注釋:
①數據引自:中國日報網《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中國創業整體水平提高》(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917189597115475&wfr=spider&for=pc)。
②《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章第二十九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財政預算、決算信息,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章第二十條規定“行政機關主動公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④具體收集方法為各省級政府財政廳(局)的門戶網站上搜索該財政年度的預決算報告,搜尋“經濟環境”、“經濟趨勢”等字樣,考察是否公開了對下一年度的宏觀經濟預測信息等。例如,上海市財政局《關于上海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從環境因素看,2020年上海發展面臨國家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經濟的基本趨勢穩中向好,長期向好”。
⑤具體收集方法為各省級政府財政廳(局)的門戶網站上搜索該財政年度的預決算報告,搜尋“創業扶持”等字樣,考察是否公開了創業扶持政策信息。例如,上海市財政局《關于上海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支持新一輪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計劃,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利度”等。
⑥具體收集方法為各省級政府財政廳(局)的門戶網站上搜索該財政年度的預決算報告,搜尋“創業基金”等字樣,考察是否公開了創業扶持具體資金數目。例如,上海市財政局《關于上海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新增安排本市創業投資基金10億元”。
⑦由于機會感知和風險承擔這兩個變量只2015年CGSS問卷有對應條目,所以方程(3)、(4)我們只用了2015年CGSS數據。
參考文獻:
[1]鄭馨,周先波.社會規范是如何激活創業活動的?——來自中國"全民創業"十年的微觀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8(5):72-81.
[2]EmranMS,StiglitzJE.OnSelectiveIndirectTaxReforminDevelopingCountries[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2002,89(4):599-623.
[3]周廣肅,謝絢麗,李力行.信任對家庭創業決策的影響及機制探討[J].管理世界,2015(12):121-129.
[4]劉萬利,胡培.創業風險對創業決策行為影響的研究——風險感知與風險傾向的媒介效應[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31(9):163-167.
[5]Arnold,C,Cooper.Determinantsofsatisfactionforentrepreneur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5(7):61-73.
[6]Ekore,John,O,etal.FearofEntrepreneurshipamongUniversityGraduates:APsychological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2012(8):399-424.
[7]KirznerIM.CompetitionandEntrepreneurship[J].UniversityofChicagoPressEconomicsBooks,1978(6):277-326.
[8]谷晨,王迎軍,崔連廣.創業制度環境對創業決策的影響機制[J].科學學研究,2019(4):37-43.
[9]GyrgyKopits.ThePoliticalEconomyofFiscalReforminCentralandEasternEurope[J].OECDJournalonBudgeting,2009,8(3):13-13.
[10]NatividadG,SorensonO.SpreadTooThin:UncertaintyShocksandDiseconomiesofScope[R].WorkingPapers,2011.
[11]LowMB,MacmillanIC.Entrepreneurship:PastResearchandFutureChallenges[J].JournalofManagementOfficialJournaloftheSouthernManagementAssociation,1998,14(2):139-161.
[12]謝絢麗,沈艷,張皓星.數字金融能促進創業嗎?——來自中國的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8,17(4):273-296.
[13]阮榮平,鄭風田,劉力.信仰的力量:宗教有利于創業嗎?[J].經濟研究,2014(3):171-184.
[14]周廣肅,樊綱,申廣軍.收入差距、社會資本與健康水平——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14,(7):12-21,51.
[15]ArdagnaS,LusardiA.Heterogeneityintheeffectofregulationonentrepreneurshipandentrysize[J].JournaloftheEuropeanEconomicAssociation,2011,8(2-3):594-605.
[16]史容.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多重誘因——創業機會感知、創業效能感與創業人格的作用[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No.340(22):98-104.
[17]BinghamG,BishopR,BrodyM,etal.Specialissue:Issuesinecosystemvaluationimprovinginformationfordecisionmaking[J].1995,14(2):0-90.
[18]AltJE,LassenDD.Transparency,PoliticalPolarization,andPoliticalBudgetCyclesinOECDCountries[J].American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2006,50(3):530-550.
[19]SitkinSB,PabloAL.ReconceptualizingtheDeterminantsofRiskBehavior[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2,17(1):9-38.
[20]PiotrowskiSJ,RyzinGGV.CitizenAttitudesTowardTransparencyinLocalGovernment[J].AmericanReviewofPublicAdministration,2007,37(3):306-323.
[21]Slovic,Paul,Fischhoff,Baruch,Lichtenstein,Sarah.InformingthePublicabouttheRisksfromIonizingRadiation[J].HealthPhysics,1981,41(4):589-598.
[22]J.PatrickGunning,IsraelM.Kirzner.Perception,OpportunityandProfit:StudiesintheTheoryofEntrepreneurship[J].SouthernEconomicJournal,1981,47(3):871.
[23]MaccrimmonKR,WehrungDA.Aportfolioofriskmeasures[J].TheoryandDecision,1985,19(1):1-29.
[24]馬昆姝,胡培,覃蓉芳.創業自我效能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30(12):59-64.
[25]谷晨,張玉利,劉曉麗.自我調節策略對創業決策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認知視角[J].預測,2019,38(4):46-53.
[26]MurrayB.Low,IanC.MacMillan.Entrepreneurship:PastResearchandFutureChallenges[J].JournalofManagementOfficialJournaloftheSouthernManagementAssociation,1988,14(2):139-161.
[27]KopitsG,CraigJD.TransparencyinGovernmentOperations[M].Chemical&PetroleumEngineering,1998:123-127.
[28]Rosenthal,StuartS,Strange,WilliamC.FemaleEntrepreneurship,Agglomeration,andaNewSpatialMismatch[J].ReviewofEconomics&Statistics,2012,94(3):764-788.
[29]AlesinaA,LondreganJ,RosenthalH.The1992,1994and1996elections:Acommentandaforecast[J].PublicChoice,1996,88(1-2):115-125.
FiscalTransparency,EntrepreneurialAttitudeandIndividualEntrepreneurship:
AnEmpiricalStudybasedonCGSSData
JIYun-yang1,ZHAOYing-bo2
(1.SchoolofEconomicsandTrade,HunanUniversity,Changsha410008,China;
2.SchoolofPublicEconomicsand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Thepublicandtransparentfinancialinformationistheimportantfoundationofthemodernizationofnationalgovernanceandanimportantsupportforthemacroenvironmentofindividualentrepreneurship.ThispaperusesCGSSdataandlocalfiscalentrepreneurshipinformationtransparencydatatoinvestigatetheimpactmechanismoffiscaltransparencyonindividualentrepreneurialintention.Itisfoundthatfiscaltransparencycanchangeindividualentrepreneurialattitude(opportunityperceptionandrisktendency),andthenaffectindividualentrepreneurialintention.Firstly,fiscaltransparencycanimprovetheindividualperceptionofentrepreneurialopportunities,andthenpromotetheindividualtocarryouthigh-riskentrepreneurialactivities;secondly,fiscaltransparencycanenhancetheindividualwillingnesstotakerisks,andthenimproveindividualentrepreneurialenthusiasm;finally,comparedwithsurvivalentrepreneurs,thepositiveeffectoffiscaltransparencyonopportunityentrepreneursismoresignificant.Thispaperprovidesnewideasonhowtoeffectivelyactivateentrepreneurialmarketandpromotehigh-qualityentrepreneurialactivities,andalsoprovidesnewpolicyimplicationsforfurtherpromotingthetransparencyreformoflocalgovernments.
Keywords:fiscaltransparency;opportunityperception;risktendency;individualentrepreneurship
(責任編輯: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