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豪 潘鵬飛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目前我國正處于職業大發展的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將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要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1]《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發展素質教育。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基地,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職業能力培養模式、滿足社會人才需求是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系統規劃了第二課堂的建設內容,為完善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和第二課堂教育評價機制提供了科學方案。文章將闡述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探析高職學生的能力培養的路徑。
高校要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注重人才的知識結構也要注重人才的綜合能力,其中第一課堂,就是著重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第二課堂則主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綜合素質,兩者深度融合才構建了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第二課堂服務學校立德樹人中心工作,“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借鑒第一課堂的教學育人機理和工作體系、整體設計高校共青團工作內容、項目供給、評價機制和運行模式,是第一課堂的有機補充和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是依托第二課堂成績單網絡管理系統(本文以PU口袋校園為例),建立第二課堂成績單記錄評價體系,實現共青團組織實施的思想引領、素質拓展提升、社會實踐鍛煉、志愿服務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務等第二課堂活動的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實現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可記錄、可評價、可測量、可呈現的一整套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2]通過真實、客觀地記錄學生思想成長、實踐實習、志愿公益、創新創業、文體活動、工作履歷、技能特長七個主要方面的參與情況,最終形成學生個人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學生、學校和社會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成績單”進行大數據分析,來作為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實施、選人用人的重要參考依據,
W高職院校新生第一學期和第四學期的第二課堂得分占比情況,見表1,這里主要展示各項活動得分占總得分的比例,來反映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頻率情況。依圖可見第一學期,文體活動類、思想成長類和志愿公益類活動得分暫居前三,這個結果符合目前高校一年級的培養過程,新生入學初期主要參與的活動就是思想類講座、文體活動和志愿公益。

表1 第一、二學期的第二課堂得分占比情況一覽表
W高職院校大二學生完成四個學期的學習后,第二課堂得分占比情況,思想類活動分數占比下降2個百分點,但是占比還是位居前列,體現思想引領的重要位置,文體類活動下降近20個百分點,學生參與文體機會減少,志愿公益類下降5個百分點,技能特長和實踐實習兩項占比超過10個百分點。二年學生參與文體活動機會減少,繼續在學生組織或者社團組織的學生人數下降較多。學生開始關注個人專業技能發展,積極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專業證書考試,職業證書考試等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另外二年級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較多,在一年級下學期暑假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較多。因此學校結合學生發展規律,在實踐活動和技能特長培訓要求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設置,提供多類型實踐,搭建技能培訓平臺,結合今年的“愛國衛生運動”活動,加強勞動實踐教育,讓學生在“愛衛生、保清潔”的活動中,鍛煉個人綜合素質和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目前很多高校依托 PU口袋校園實時記錄學生第二課堂情況,針對學校發布的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求去選擇參加,當完成了相關活動以后,會獲得相應的學分認證;除了線下的比賽等文體活動以外,學生也可以通過考四六級證書、技能證書等資格證等獲得學分。[3]學分獲得一方面可以確認該生參加過此類活動并獲得認可,另一方面激勵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PU系統會自動對學生所獲學分進行分析,同時學生可以實時查看自己參與各類活動情況和能力分析圖,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自身優勢、彌補自身不足。
自從“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以來,在PU口袋校園的協助下,可以對學生第二課堂的參與情況數據化。因此學校、二級學院、班級可以利用學生第二堂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為后面的活動開展提供科學指導依據。[4]例如以下某高職院校的第一學期新生第二課堂的活動覆蓋率,可見思想成長類未全覆蓋,技能特長和志愿公益覆蓋率不高。思想類講座受場地和時間限制,無法全覆蓋,因此需要將思想類講座下放到班級,思想導師不僅僅進學院,更要進班級,確保人人都參與。志愿公益類覆蓋率不到60%,作為當代大學生需要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需要積極投身公共事業,服務社會,了解社會,才能更好地學知識,長本領。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和防汛期間,也涌現出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因此下一階段,學校要以“學習青年志愿者”為主題,積極引導學生投身志愿服務活動,錘煉品質。作為高職院校學生要時刻樹立匠心思維,學扎實本領,學習技能,后期需要進行針對性技能比賽和培訓等活動。

圖1 高校各類活動覆蓋率
另外學校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學生參與情況,對活動進行調整。但是,目前第二課堂活動還缺乏學生反饋評價,無法對活動進行直觀評價。因此后期需要學生對每次參與的活動及時進行評價,這樣有利于改進活動質量,同時推廣好的活動,以期多舉辦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及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活動,提高活動的舉辦成效,真正達到育人效果。
“第二課堂成績單”是真實反映學生第二課堂的參與情況,不僅可以作為學校的政策制定依據,也可以作為社會和用人單位選聘學生的參考標準。“第二課堂成績單”將是搭建學生、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有效連接平臺[5],為招聘單位選人、用人提供科學參考,有效解決當下用人單位和學校面臨就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學生找到合適工作難,用人單位找合適的人才難、簡歷信息不全、真假難辨等問題。用人單位將招聘信息發布在學校就業網,學生根據自己求職意愿投簡歷,并提供個人第二課堂成績單,用人單位通過查看第二課堂成績,可以準確詳細地了解求職者個人興趣愛好和綜合能力,篩選出適合本單位用人需求的求職者,然后進行下一步招聘,這樣減少求職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用人單位的使用將進一步促進學校和學生的重視,也將促進學生更加注重第二課堂的參與,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
綜上所述,在職業教育大發展的背景下,“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給予了高校共青團政策支持,第二課堂網絡管理平臺給予了技術支持。職業院校需要充分利用這些政策和技術,進一步改進學生職業能力模式。一是從學生入學到畢業期間,利用第二課堂制度,保證學生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融入第二課堂;二是依托第二課堂平臺,全面記錄、評價學生和活動,及時調整個人職業規劃和學校的政策方針;三是利用“第二課堂成績單”,搭建好學生、學校、社會連線平臺。最后希望第二課堂制度能成為每一位學生的職業導師,學校的指揮棒,社會的用人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