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萍,盧曉平,錢存燕,李美菊,楊玉紅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婦科,江蘇 鹽城 224100)
卵巢良性腫瘤可發于任何年齡段的女性,但生育年齡段的女性發病率更高,該疾病發病復雜,早期無明顯癥狀,后期隨著卵巢包塊增大,患者可表現出腹部墜脹、尿急、便秘等癥狀,傳統開腹手術手術切口大,對患者的損傷較大,術后恢復慢,且容易形成傷疤,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瘙癢、疼痛、組織硬化等癥狀[1]。隨著微創技術的進步,腹腔鏡術得到了臨床醫療界的肯定,對腹腔內臟器的干擾小,避免引起感染,術中使用超聲刀操作為主,減輕了患者開刀的痛苦,同時使患者的恢復期縮短,具有術后恢復快、不影響美觀等優點[2]。本研究旨在探討微創手術治療對卵巢良性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收治的110例卵巢良性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5~56歲,平均(46.56±7.24)歲;卵巢良性腫瘤類型:單純性囊腫12例,成熟性畸胎瘤15例,漿液性囊腺瘤20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巧克力囊腫5例。試驗組患者年齡38~58歲,平均(46.98±7.55)歲;卵巢良性腫瘤類型:單純性囊腫14例,成熟性畸胎瘤10例,漿液性囊腺瘤18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巧克力囊腫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研究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3]中關于卵巢良性腫瘤的相關診斷標準;術前患者接受超聲、CT檢查確診為卵巢良性腫瘤。排除標準:術前檢查出凝血功能異常者;存在甲狀腺功能疾病者;合并心、肺功能障礙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取仰臥位,于下腹部作縱向切口,逐層進腹,顯露卵巢腫瘤,剝除卵巢病灶,隨后進行創面縫合,且逐層關腹,術后給藥抗感染治療。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將氣腹壓力調至為13 mm Hg(1 mm Hg=0.133 kPa),建立氣腹后置入腹腔鏡,使用超聲刀打開卵巢囊腫表層,剝離囊腫,腹腔鏡下縫合卵巢,囊腫標本裝入標本袋中取出,仔細檢查無出血,撤離器械,術后無需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免疫功能。分別取術前、術后1周兩組患者外周空腹靜脈血3 mL,3 5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CD4+百分比、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1周血清FSH、LH、E2水平。血樣采集與血清制方法備同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FSH、 LH、 E2水平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術期指標 試驗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d)住院時間(d)對照組 55 64.13±11.32 120.44±24.97 2.26±0.87 6.05±1.08試驗組 55 62.94±9.77 68.53±16.22 1.74±0.75 4.83±1.05 t值 0.590 12.929 3.357 6.007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免疫功能 與術前相比,術后1周兩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外周血CD8+百分比均顯著升高,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s)
注:與術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CD4+(%) CD8+(%) CD4+/CD8+術前 術后1周 術前 術后1周 術前 術后1周對照組 55 42.80±3.78 34.60±5.68* 23.21±1.95 27.14±2.98* 1.82±0.26 1.29±0.18*試驗組 55 43.07±3.95 38.87±4.92* 22.85±2.13 25.65±3.07* 1.87±0.19 1.49±0.16*t值 0.366 4.214 0.925 2.583 1.151 6.1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FSH、LH、E2水平 與術前相比,術后1周兩組患者血清LH、FSH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E2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比較( ±s)
注:與術前比,*P<0.05。FSH:促卵泡激素;LH:黃體生成素;E2:雌二醇。
組別 例數 FSH(U/L) LH(U/L) E2(pmol/L)術前 術后1周 術前 術后1周 術前 術后1周對照組 55 7.64±1.46 11.12±2.66* 6.55±1.87 10.73±2.78* 128.62±18.47 77.08±13.95*試驗組 55 7.43±1.68 9.54±2.07* 6.34±1.77 8.54±2.06* 130.46±16.30 96.24±13.75*t值 0.700 3.476 0.605 4.694 0.554 7.25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卵巢良性腫瘤是女性多發病,其發病原因與機體和遺傳因素等有關,該疾病可引起患者下腹部劇烈疼痛,若不及時治療,良性腫瘤可發生惡化,給該疾病的治療帶來困難,另外,手術治療不及時也會導致腫瘤壞死、感染及破裂等并發癥[4]。傳統開腹術是通過陰道或腹部切除腫瘤的一種手術,但對患者術后恢復較慢;術中損傷較大還可導致卵巢早衰,同時會產生一系列術后感染、腸道阻塞等并發癥。
腹腔鏡手術屬于一種微創手術,其通過腹腔鏡及其相關器械進行的手術,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使腹腔鏡引入盆腔內,無需開刀,只需在患者身上開一個微小的小孔,不會留下疤痕,可有效避免細菌與微生物進入到盆腔,降低術后感染;且對患者的創傷小,其具有手術操作簡單,對患者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疼痛輕、術后無疤痕等優點。有研究表明,微創術與患者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患者手術損傷越小,其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改善[5-6]。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術后1周試驗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顯著高于對照組,CD8+百分比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微創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患者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免疫功能,與魏偉[7]研究結果一致。血清E2是臨床上常用的性激素紊亂疾病的診斷指標,其水平高低與疾病的病情有密切關系;血清LH是垂體前葉嗜堿性細胞合成的一種激素,具有促卵巢雌激素合成,加速排卵等作用;血清FSH具有促卵泡顆粒層細胞分化,加速卵巢成熟的功能,其水平異常與卵巢功能密切相關。相比于傳統開腹術,腹腔鏡手術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較輕,細菌感染等炎性癥狀相對減輕,對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影響較小,對卵巢功能損傷較輕,具有一定的優勢[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周試驗組患者血清LH、FSH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E2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微創手術可減輕卵巢良性腫瘤患者的卵巢功能損傷。
綜上,微創手術可有效緩解卵巢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免疫功能,對患者的卵巢功能損傷較輕,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