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歡
(宜昌市夷陵醫院婦產科,湖北 宜昌 443100)
卵巢囊腫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該疾病初期無明顯臨床表現,當卵巢囊腫體積較大時,患者會出現盆腔部疼痛、壓迫疼痛等臨床癥狀,嚴重時會導致不孕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傳統開腹手術技術成熟,在卵巢囊腫的治療方面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該術式具有傷口大、疼痛明顯、易感染、恢復時間長等不足,限制其進一步發展。近年來,鑒于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切口隱蔽、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手術瘢痕不明顯等優點,臨床應用日益增多,且對卵巢囊腫有良好的手術治療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腹腔鏡手術對卵巢囊腫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宜昌市夷陵醫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開腹組與腹腔鏡組,各60例。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未采用激素治療該疾病者;符合手術適應證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等。排除標準:伴嚴重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等疾病者;具有卵巢手術史者;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開腹組患者病程1~4年,平均(2.91±0.52)年;年齡24~32歲,平均(28.22±2.74)歲;囊腫直徑41~60 mm,平均(50.23±6.94)mm。腹腔鏡組患者病程1~4年,平均(2.83±0.61)年;年齡24~33歲,平均(27.64±3.20)歲;囊腫直徑42~60 mm,平均(50.44± 6.13)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開腹組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連續硬膜外麻醉,氣管插管全麻,常規消毒、鋪無菌巾,正中切口開腹,依次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打開腹膜,進入腹腔,將病變組織提取出腹腔外進行切除,充分止血,沖洗腹腔并吸出積血。腹腔鏡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氣管插管全麻,常規消毒、鋪無菌巾。臍孔正中上緣作1 cm切口,建立12~14 mmHg(1 mm Hg=0.133 kPa)氣腹,置入10 mm Trocar及腹腔鏡,于下腹兩側作兩個穿刺孔,分別置入5 mm及10 mm Trocar,置入手術器械,切除病變組織,術中電凝止血,切除物裝入自制標本袋,由臍部切口取出,排盡腹腔內CO2氣體。兩組患者均用可吸收線縫合切口,術后均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兩組患者均術后觀察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②采用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3個月卵泡數量和卵巢體積。③術前與術后3個月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定檢測血清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出血、感染、尿潴留及腸道損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 腹腔鏡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較開腹組顯著減少,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較開腹組顯著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 ±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 ±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首次排氣時間(h)首次下床時間(h)住院時間(d)腹腔鏡組 60 54.77±6.28 10.15±1.43 7.48±1.68 5.33±0.62開腹組 60 83.52±11.34 28.41±4.98 13.49±2.51 7.68±0.91 t值 17.180 27.299 15.413 16.53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卵泡數量與卵巢體積 與術前比,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卵泡數量均顯著減少,且卵巢體積均顯著縮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卵泡數量與卵巢體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卵泡數量與卵巢體積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卵泡數量與卵巢體積比較( ±s)
注:與術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卵泡數量(個) 卵巢體積(cm3)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腹腔鏡組 60 8.43±2.15 6.51±2.34* 12.18±2.47 6.04±1.12*開腹組 60 8.07±2.26 6.39±2.11* 12.24±2.36 5.83±1.46*t值 0.894 0.295 0.136 0.884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性激素 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血清LH、FSH水平均顯著較術前升高,而腹腔鏡組顯著低于開腹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性激素比較( ±s, mIU/mL)
表3 兩組患者性激素比較( ±s, mIU/mL)
注:與術前比,*P<0.05。LH:黃體生成素;FSH:促卵泡激素。
組別 例數 LH FSH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腹腔鏡組 60 6.19±1.43 9.14±0.92* 5.67±0.61 7.16±0.58*開腹組 60 6.26±1.55 11.78±1.02* 5.78±0.63 9.68±0.59*t值 0.257 14.887 0.972 23.593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并發癥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33%,顯著低于開腹組的1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卵巢囊腫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在發病年齡中,以育齡期女性最為多見,多數以卵巢良性腫瘤為表現形式。在臨床的病理結果分析中,該疾病主要以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成熟性畸胎瘤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目前治療該疾病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4]。傳統的開腹手術是臨床中應用較多的手術治療方式,但傳統的開腹手術創傷大、出血多、術后恢復緩慢。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逐漸成熟,腹腔鏡手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婦科領域,其所帶來的微創優勢,使其成為諸多婦科疾病的診療手段之一。該術式不僅具有腹腔干擾少、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在術后切口的美觀程度上,也被醫生和患者廣泛認可[5-6]。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較開腹組顯著減少,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較開腹組顯著縮短,且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開腹組,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卵泡數量與卵巢體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腹腔鏡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安全可行,對卵巢囊腫患者的卵巢的傷害較小,有利于患者恢復。
FSH是由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激素,其主要作用為促進卵泡成熟,進而促進卵巢成長發育;腦垂體前葉嗜堿細胞可分泌LH,其作用于成熟的卵泡,促進卵泡排卵;當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卵巢功能不敏感,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時會導致血清LH、FSH水平升高[7]。腹腔鏡在去除病變組織的過程中也會去除一部分正常卵巢組織,不可避免地對卵巢的儲備功能造成影響,但與開腹手術相比,該術式為微創手術,切口更小,操作更精細,因而在手術過程中對卵巢的傷害較小,對卵巢的儲備功能影響更小[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腹腔鏡組患者血清LH、FSH水平均顯著低于開腹組,表明腹腔鏡手術對卵巢囊腫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影響較小。
綜上,腹腔鏡手術在切除卵巢囊腫手術過程中安全可行,對患者的創傷較小,且對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影響較小,有利于患者恢復,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