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國,樂守江
(鹽城市第四人民醫院 1.藥劑科;2.精神科,江蘇 鹽城 224003)
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屬于精神疾病中常見的一類病癥,常用心境穩定劑與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喹硫平屬于抗精神病藥物中的一類新型非典型藥物,可對人體多巴胺2與抗組胺受體發揮拮抗作用,但單一使用治療效果欠佳。丙戊酸鈉屬于一類癲癇治療常見藥物,可以顯著提升人體5-羥色胺水平,對于氨基丁酸轉移酶起到抑制作用,可提高人體腦內氨基丁酸含量,且藥物安全性較高[1]。本研究以丙戊酸鈉聯合喹硫平對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患者躁狂程度及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響為探討重點,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鹽城市第四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診的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患者80例基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 29 例、11 例;病程 3~9 年,平均( 5.40±1.49)年;年齡 19~40 歲,平均( 26.69±4.89)歲。研究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 28 例、 12 例;病程 3~8 年,平均( 5.10±1.91)年;年齡 18~39 歲,平均( 27.02±5.30)歲。對比兩組患者性別、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符合《雙向情感障礙的診斷》[2]和《躁狂的診斷》[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臨床表現為情緒高漲和情緒低落交替發作者;對丙戊酸鈉與喹硫平藥物無過敏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軀體疾病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近半年接受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患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富馬酸喹硫平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4088,規格:0.2 g/片)口服治療,初始劑量為0.1 g/次,2次/d,之后依照患者的具體耐受程度逐漸增加劑量,1周之內增加劑量到0.2~0.4 g/d,2次/d。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研究組患者聯合丙戊酸鈉片(陜西興邦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1048,規格:0.1 g/片)口服治療,初始劑量為0.5 g/次,2次/d,1周之內慢慢增加劑量到1.5 g/次,2次/d。均予以兩組患者為期8周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其中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4]與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5]評分下降超出75%,代表顯效;HAMD與BRMS評分下降50%~75%,代表有效;HAMD與BRMS評分下降不足50%,代表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與躁狂程度,采用HAMD評價患者抑郁情緒,滿分35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采用BRMS評價患者的躁狂程度,滿分44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躁狂程度越嚴重。③血清BDNF、IL-4、IL-10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時間為10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檢測血清BDNF、 IL-4、 IL-10 水平。④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含心動過速、便秘、嗜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分別以(x±s)、[例(%)]表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兩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與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經治療,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抑郁與躁狂程度 治療后兩組患者HAMD、BRMS評分與治療前比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抑郁與躁狂程度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抑郁與躁狂程度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BRMS: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
組別 例數 HAMD評分 BRM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18.55±4.92 14.22±4.82* 21.76±6.33 9.13±2.66*研究組 40 19.12±5.34 10.82±3.46* 22.13±5.96 5.28±2.49*t值 0.496 3.624 0.269 6.683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BDNF、IL-4、IL-10水平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BDNF、IL-4、IL-10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BDNF、IL-4、IL-10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BDNF、IL-4、IL-10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IL-4:白介素-4;IL-10:白介素-10。
組別 例數 BDNF(ng/mL) IL-4(pg/mL) IL-10(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5.45±1.20 7.11±1.20* 4.91±1.61 5.52±1.11* 6.61±2.22 8.11±1.92*研究組 40 5.33±1.31 8.90±0.90* 4.77±1.81 6.12±0.61* 6.58±2.41 9.91±1.11*t值 0.427 7.547 0.366 2.996 0.058 5.13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研究組患者中出現心動過速2例,便秘1例,嗜睡2例;對照組患者中出現心動過速3例,便秘1例,嗜睡3例。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92,P>0.05)。
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屬于臨床中常見的一類精神疾病,臨床中治療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主要選擇心境穩定劑與非典型抗精神藥物。喹硫平作為一類新型非典型抗精神藥物,對于患者腦部5-羥色胺受體、組織胺受體以及腎上腺素能受體具有良好的親和力,能夠較好地控制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患者的躁狂與抑郁表現癥狀,但是單獨通過喹硫平治療存在一定局限性[6]。
丙戊酸鈉作為心境穩定劑,可與抗精神類藥物相結合,起到抗狂躁的作用,同時丙戊酸鈉可增加患者機體內γ-氨基丁酸水平,抑制糖原合成激酶,促進心境穩定,進而調節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患者的狂躁癥狀,且丙戊酸鈉的安全性較好[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HAMD、BRM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丙戊酸鈉聯合喹硫平可提升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患者臨床療效,抑制患者躁狂反應,且安全性良好。
BDNF對神經元發育與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升高可促進躁狂患者損傷神經元的修復;IL-4、IL-10作為抗炎細胞性因子,其水平升高可抵抗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患者機體內的炎癥反應,促進病情恢復[8]。丙戊酸鈉具有保護神經細胞與抗凋亡的作用,可抑制Ca2+的超載,保障生精細胞正常運作,從而促進BDNF的升高,緩解病情,此外丙戊酸鈉通過抑制γ-氨基丁酸轉移酶活性,減少代謝,改善腦神經γ傳遞,利于減輕患者炎癥反應[9]。在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BDNF、 IL-4、 IL-10 水平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表明丙戊酸鈉聯合喹硫平可改善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患者神經系統,抑制炎癥反應,緩解病情。
綜上,丙戊酸鈉聯合喹硫平治療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可較好地控制患者躁狂程度,同時減輕炎癥反應,療效顯著,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