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亮
(邛崍市醫療中心醫院中醫科,四川 成都 611530)
失眠指的是睡眠時的質量欠佳和時間過短,常干擾患者正常生活,降低工作的效率、記憶的有效性及對事物的主觀評判性,并且會引起患者對生活中的敏感事物產生負面情緒[1]。西醫治療失眠的藥物服用后不良反應較大,且長期服用患者會形成對藥物的依賴和成癮性質。中醫將失眠歸屬于“不寐”范疇,主要是由肝郁功能失調、氣滯所致,進行中醫辨證論治可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減輕藥物不良反應,疏肝解郁安神湯具有補脾益肝、養血安神的功效,聯合中醫情志療法可提升臨床療效,安全性高[2]。因此本研究以疏肝解郁安神湯聯合中醫情志療法對頑固性失眠患者睡眠改善情況和血清 5- 羥色胺( 5-HT)、 β- 內啡肽( β-EP)水平的影響為探討重點,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邛崍市醫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頑固性失眠患者162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基于隨機數字表法劃分,每組81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48例、33例;病程11個月~7年,平均(4.56±1.77)年;年齡 32~78 歲,平均(44.47±2.13)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47例、34例;病程11個月~9年,平均(4.14±1.50)年;年齡 17~69 歲,平均(43.70±2.10)歲。對比兩組患者性別、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3]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睡眠紊亂持續1個月以上,且每周至少發生3次者等。排除標準:有嚴重傳染病者;近1個月內有鎮靜安眠類藥物服用史者;存在其他精神性疾病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阿普唑侖片(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578,規格:0.4 mg/片),0.4~0.8 mg/次,米氮平片(山西康寶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101,規格:5 mg/片),5~10 mg/次,均每晚睡前30 min口服,1次/d。觀察組患者給予疏肝解郁安神湯聯合中醫情志療法,疏肝解郁安神湯方劑的中藥藥物成分隨著患者的辨證不同而增減,對于肝郁氣滯型的患者,選用當歸、白芍、柴胡、炒棗仁、川楝子、郁金、白術、茯苓各10 g,夜交藤15 g,炙甘草6 g;對于肝膽濕熱型的患者,主要運用大黃、茵陳、枳殼、木香、青皮、梔子各15 g,元胡、內金、山楂、梔子、海金砂各30 g,芒硝10 g,金錢草、生白術各60 g。溫水煎煮,1劑/d,均每晚睡前30 min口服。在方劑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的情志調控,中醫心理輔導的護理健康師根據患者的客觀情況,分別采用差異性情緒解除法、激情激勵法、情感轉移法等進行干預,盡可能疏導患者的情緒,使患者轉移對疾病的關注度,同時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10 d為1個治療周期,均給予兩組患者2個周期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結束后將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對比,顯效:每天睡眠時間較治療前延長3 h以上,早醒、入睡障礙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每天睡眠時間較治療前延長不足3 h,癥狀有所減輕;無效:癥狀和睡眠時間均無明顯變化[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睡眠改善情況,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5]于治療前及治療1、2個周期后評估患者睡眠質量,總分21分,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③于治療前后分別采集兩組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離心(轉速為3 500 r/min,時間為15 min)后取上清液,血清 5-HT、β-EP 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④于治療過程中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惡心、發熱、嗜睡)發生情況并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例(%)]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多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經治療,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PSQI評分 治療1、2個周期后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與治療前比均逐漸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 (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1個周期后比,#P<0.05。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個周期后 治療2個周期后觀察組 81 14.35±6.24 12.12±1.23* 3.21±1.32*#對照組 81 14.54±5.96 13.02±1.98* 9.31±2.34*#t值 0.198 3.475 20.434 P值 >0.05 <0.05 <0.05
2.3 神經遞質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5-HT、β-EP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神經遞質水平比較( ±s, ng/mL)
表3 兩組患者神經遞質水平比較( ±s, ng/mL)
注:與治療前比,*P<0.05。5-HT:5-羥色胺;β-EP:β-內啡肽。
組別 例數 5-HT β-E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81 0.42±0.09 0.59±0.07* 10.52±1.34 13.52±1.46*對照組 81 0.43±0.06 0.52±0.06* 10.78±1.42 11.96±1.23*t值 0.832 6.833 1.199 7.354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對比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頑固性失眠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阿普唑侖可改善頑固性失眠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安全性不高。中醫認為,失眠患者是由于心神失去了濡養,才導致心神不寧,陰陽失調,陽不入陰,因此應以舒肝瀉火、安神寧心作為主要治療原則。疏肝解郁安神湯中,柴胡、郁金是最為重要的兩味藥材,柴胡、郁金具有疏肝理氣,解郁安神的功效;白芍、當歸、川楝子、茯苓、夜交藤具有養血柔肝、酸甘斂陰的功效;炒棗仁、白術、大黃、茵陳、枳殼、木香、青皮、梔子、元胡具有養血安神、舒心補肝、甘酸潤質的功效;內金、山楂、芒硝、梔子、海金砂、金錢草具有舒肝瀉火、安神寧心的功效;甘草可調和諸藥。疏肝解郁安神湯具有補脾益肝、養血安神的功效,利于患者恢復,聯合中醫情志療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利于患者康復[6-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個周期后,觀察組患者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時并未增加用藥的不良反應,提示疏肝解郁安神湯聯合中醫情志療法治療頑固性失眠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且未增加不良反應,臨床療效顯著,應用安全性高。
5-HT、β-EP屬于單胺類神經遞質,和患者的情緒相關,且參與了睡眠-覺醒周期的調節,可反映患者的睡眠狀態。藥理分析研究顯示,柴胡中的柴胡皂甙在臨床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具有鎮靜、抗驚厥等中樞抑制作用,可調控腦內5-HT濃度而發揮助眠的作用[8]。中醫的情志療法中通過應用差異性情緒解除法、激情激勵法、情感轉移法等進行干預,能使患者不良情志刺激受到制約,改善情志失常,起到調節臟腑功能、調理心身以及疏解郁氣的作用,從而積極配合相關治療,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縮短治療時間,改善預后[9-10]。在本研究中,經治療,觀察組患者血清5-HT、β-EP水平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提示疏肝解郁安神湯聯合中醫情志療法治療頑固性失眠可通過調節患者血清5-HT、β-EP水平進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疏肝解郁安神湯聯合中醫情志療法治療頑固性失眠臨床療效顯著,可調節血清5-HT、β-EP,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且未增加不良反應,應用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